事迹学习网 > 历史材料 > 历史趣闻 > 野史秘闻 >

关于吴佩孚批示的趣闻

时间: 鸿宇2 野史秘闻

  吴佩孚的一些批示简直令人称奇,他甚至还曾婉拒德国姑娘求婚,这是怎么回事?赶紧和学习啦小编一起来看看关于吴佩孚批示的趣闻吧,希望能够解答您的疑问。

  关于吴佩孚批示的趣闻:

  吴佩孚是北洋军阀中少有的秀才出身,颇有儒将风度,时称吴大帅。他是亮相全球最有影响力的《时代》周刊封面的首个中国人,1924年9月8日出版的《时代》周刊称之为“Biggest man in China(中国最强者)”。

  其时,吴佩孚拥有着北洋政府授予的府“孚威上”称号,掌握着直系最多的兵力,拥兵数十万,虎踞洛阳,是当时实力最强,控制地域最广的实力派,其势力影响着大半个中国。人们普遍看好吴佩孚的前途,上海英文杂志《密勒氏评论报》的主编、美国人约翰·鲍威尔甚至认为他“比其他任何人更有可能统一中国”。

  吴佩孚其时如日中天的声誉,来自于袁世凯死后直、奉、皖等派系群雄逐鹿的两场战争。1920年吴佩孚在直皖战争中击败皖系,权倾一时。1922年4月底至6月初第一次直奉战争爆发,吴佩孚任直军总司令,再次打败了张作霖的12万奉军。

  谁知,就在吴佩孚成为美国《时代》杂志封面人物的一个星期后,9月15日,张作霖出兵十五万人,分两路向山海关、赤峰、承德方向进发,曹锟任吴佩孚为讨逆军总司令,率二十万人马迎战,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直系在第二次直奉战争中惨败。

  吴佩孚从“时代的宠儿”一下跌到人生的低谷,率残部两千余人败走天津,后避难鄂豫交界的鸡公山。其间,遭到冯玉祥一个多月的围困,段祺瑞还乘机暗派杀手对他进行暗杀,吴佩孚头发一夜全白。

  就在吴佩孚险象环生之际,1925年春,浙江、江苏、湖南三省督军孙传芳、齐燮元、赵恒惕联名致电吴佩孚,愿一如既往地跟随其后。于是吴佩孚应邀赴武汉出任了“十四省讨贼联军总司令”。

  1926年7月,南方国民革命军以蒋介石为总司令誓师北伐。吴佩孚地处两湖,事实上成为了北伐军的头号目标。汀泗桥、贺胜桥、武昌血战后,吴佩孚兵败两湖,无奈只好流亡入川,靠曾受其重恩的军阀杨森庇护。

  有趣的是,吴佩孚在其宦海生涯中曾留下三件批文,令人拍案叫绝!

  一是有个政客曾在别处为官,政绩平平政声亦糟,得知吴佩孚主政直鲁豫,便托关系来求吴,想到河南谋个官职。报告呈上案头,吴佩孚大笔一挥批曰:“豫民何辜?”意思是河南老百姓有什么过错,竟要这样的人来当官,承受因他当官而带来的祸害——因为为官一任,可造福一方,也可祸害一方。吴佩孚不买推荐者的账,也不用官话套话挡驾,仅以老百姓的利益为由凛然拒绝,义正辞严。

  二是某“下岗”军佐得知吴佩孚帐下有一旅长空缺,毛遂自荐来跑官且拟了自荐书,里面大谈理想抱负志向然后言归正传,最后是“愿为前驱功成解甲退居故里植树造林福泽桑梓”云云。吴佩孚批示:“且先种树。”对这等志大才疏、夸夸其谈的跑官者,吴佩孚的批示很有针对性——既然你有这种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先回乡种种树再说。

  第三件则更有趣了。当时德国驻华公使的千金正值妙龄,对吴佩孚无限仰慕,相思无门,这洋妞思想也真够开放,径直写信向吴佩孚求婚。吴佩孚不识德文,吩咐秘书译出呈上,那情书便成了公函。吴佩孚依例挥毫阅示——“老妻尚在!”以老妻拒洋妞,吴佩孚的这等情怀有几人能比得了?

  每次批示不多不少都是四个字,风趣有加而嘲弄有力。吴佩孚的书信也如批示一样幽默。他有一老同学曾致信与他,欲在他手下谋一后勤部门的所长职务。吴佩孚回信说:所长必有所长(chang),兄之所长何在?老同学讨了个没趣,只好作罢。

  直到1931年春,蒋介石已巩固了自己的政权,才允许吴佩孚离开四川。吴佩孚结束了四年流寓生活,定居北平。吴佩孚自撰了对联,挂在北京居所的客厅:

  得意时清白乃止,不纳妾,不积金钱,饮酒赋诗,犹是书生本色;

  失败后倔强到底,不出洋,不走租界,灌园抱瓮,真个解甲归田。

  在这长联中,吴佩孚明确地表明了“四不”,即:不纳妾,不积金钱,不出洋,不走租界。

  这“四不”,吴佩孚都做到了。关于吴佩孚的清廉与正直,上海《民生》杂志曾在1939年创刊号上曾专门描述过:他虽身居要职,无奈赋性刚毅,廉洁自守,与其部属同甘共苦,所以说到他的衣服方面,当在职时除了数袭必备的军服外,西装和华服一件也没有的。他的衣料全系国产所制,绝无一袭非国货之物,即家中眷属亦然如是,至于西服则吴终生并未穿过。他权势虽然显赫,为了杜绝任人唯亲,曾下过一道手谕,蓬莱吴姓五世之内不得依傍他为官。

  吴佩孚的民族气节更是让人称道。1935年10月,日本人掀起所谓华北自治运动。日本人及汉奸多次上门来拉吴佩孚下水,均遭到吴佩孚的严词拒绝。一直不为所动。“七七”事变后,北平危急。吴佩孚拒绝南逃,在客厅的墙壁上挂上了关羽和岳飞的画像以明志,誓死不与日本人合作的决心。据吴佩孚的随员、英文翻译陈文会回忆,北平陷落后,投降日本的江朝宗上门劝降吴佩孚,吴佩孚骂道:“你年纪比我大,还当日本人走狗,卖国求荣,真是白发苍苍,老而不死。”遂与江朝宗绝交。

  董必武在《日本企图搬新傀儡》一书中对吴佩孚作出了中肯评价:作为军阀,吴佩孚“有两点却和其他的军阀截然不同。第一,他生平崇拜我国历史上伟大的人物关、岳,他在失败时,也不出洋,不居租界自失。第二,吴氏做官数十年,统治过几省的地盘,带领过几十万的大兵,他没有私蓄,也没置田产,有清廉名,比较他同时的那些军阀腰缠千百万,总算难能可贵”。

  吴佩孚妻妾无数为何一生没有子女

  吴佩孚一辈子很重夫妻之伦,在他闻名于世的“三不主义”——“不住租界、不积私财,不借外债”之外,又有“四不主义”,即加上一条“不娶妾”,然而他从15岁第一次结婚,直到66岁被日本特务害死,他竟身不由己,前后共娶了4位夫人,而且居然始终都无法获得一位子嗣。

  吴佩孚的第一位夫人叫王氏,据《吴佩孚先生集》记载,他15岁那年将王氏娶进了门,同住在他家开设的“安香杂货店”里,这位王氏夫人比吴佩孚大3岁,娶亲的时候吴佩孚已在登州府水师营当学兵,一个星期出一次操。吴佩孚娶了18岁的大太太,双方的感情还很不错,但是,王氏3年没有生育。

  1891年,她一病不起,归葬于吴氏祖坟。

  从18岁元配逝世,到31岁迎娶李氏夫人,其间13年,这是吴佩孚平生最穷困潦倒的一段时期。

  由于吴家家中日子过得很苦,母亲有心再接一房儿媳妇,但是却没有钱。吴佩孚本人也在这段时间里东奔西走,席不暇暖。一直到29岁时,才考取了袁世凯办的保定陆军速成学堂测绘科。30岁毕业,吴佩孚派到日本守田少佐那边干情报工作,官拜,一个月才拿到50大洋。

  吴佩孚省吃俭用,结果在短暂期间之内,用薪饷、出差费、特支费,储备了300两银子,吴佩孚的母亲又起了为他再娶一房媳妇的念头。偏巧,这时吴佩孚请了一个星期的假,返回蓬莱家乡,结果遵照他母亲的意思,和李氏夫人成了亲。

  李氏夫人一家,要算李家屯上的首富,她父亲早死,没有兄弟姐妹,一向和她母亲相依为命,她的一位亲叔父,便是蓬莱巨绅李少堂。这位富家千金,名门闺秀一直待到芳龄24岁方始嫁给了吴佩孚。当年吴佩孚是31岁。

  这时的吴佩孚,因为多年的晦气熬出了头,在蓬莱父老心目中,早非昔日的吴下阿蒙了。他文中秀才,武授,帮东洋人办事,拿双份的薪水;又为人热心诚恳,无不良嗜好,孝母爱弟,省吃俭用,尤被众人所称道。所以,也有不少大家闺秀,慧眼识英雄,愿意下嫁吴佩孚,遣人来提亲说媒的,络绎不绝。可是吴佩孚是个孝子,他惟母命是从,对于自己的婚姻大事,丝毫也不表示意见,吴太夫人一眼看中了李家大小姐,他满口应允,毫无难色。

  据说,这位李夫人是典型的北国佳人,体态颀长丰满,明眸皓齿,艳光四照。光绪三十三年,吴佩孚在长春当北洋第三镇的管带,他把家眷接到了长春城里,当时第三镇的官长女眷多达好几百,其中就数吴管带的夫人最漂亮。

  李夫人很贤惠,当时吴佩孚赶回家和她成亲,从营地到蓬莱,包括往返旅程在内,他一共只请了一个星期的假,吴佩孚惟恐耽误了时间,超过了假期,他是匆匆地来,匆匆而返,别说度蜜月,就是两情绻缱的燕尔之期,一共也只有两三夜,而且吴佩孚回到营地后,依旧是干他那惊险万状的情报工作,他把如花似玉的新婚夫人留在家乡,代他侍奉堂上,照顾他的三弟吴文孚,一晃便是整整3年。

  吴佩孚的李夫人很美,而且相当贤惠,但是她是她母亲的独生女,母女相依为命,李老太太对她溺爱备至,难免有点娇生惯养。她跟吴佩孚结婚,对于吴佩孚的本人衷心敬佩,无话可说。但是,在蓬莱刚结婚的时候,李氏心里已经暗暗在嫌夫家窄门浅户,没有她娘家的气派。

  这时,吴佩孚虽然每月都有可观的银两寄来,但是,吴老太太是吃过苦头来的,把儿子寄回来的银两,看得比性命还重,即使有能够花的钱,家里始终粗茶淡饭,荆钗布裙,李夫人当了官太太,用几文零用还得向婆婆伸手,新媳妇有什么委屈嘴上不说,一股脑儿闷在肚子里头。在娘家她母亲把她当做心肝宝贝,进了夫家什么好处都没有,还得听婆婆的支使,缝缝补补,亲操井臼,不久她便回娘家掇促她妈,以自己独居寂寥为辞,又回到了李家庄去住。

  因此,当吴佩孚婚后离家的那段日子里,李氏一直都是住在娘家。对这一点,吴老太太十分不满。

  吴老太太因为长子吴道孚早夭,一直把吴佩孚当长子看待。李氏夫人却不育,吴老太太急于抱孙子,心中焦急。于是,渐渐对李氏不满了。照这位老人家的看法,儿子已经荣任管带,一个月可支30两银子的薪俸,折合现大洋,便是一百二三十元,以他的地位与收入,多讨一房妻子,那又有什么问题。

  这时,吴太夫人认定了媳妇的肚皮不争气,绝无生儿育女的可能。另一方面,在她家常来常往混得亲亲热热的张佩兰,不但人长得有宜男之相,而且她的家族也就是人丁兴旺,张佩兰的兄弟姐妹甚多,这又使得吴太夫人更多了几分把握,所以她不顾儿子媳妇的反对,非逼着吴佩孚娶张佩兰为二房不可。

  张佩兰18岁,她排行第三,上有一个姐姐,嫁了在长春当总商会会长的赵尊贤,一个哥哥,原为俄据长春时代即已开设照相馆的张春龄。哥哥、姐夫都是商家,张佩兰见了文武双全,英雄年少的吴佩孚,芳心仰慕不已。

  在长春时,吴太夫人与儿媳妇关系紧张起来后。一天,婆媳之间的矛盾由暗变明,形成火山爆发。吃晚饭时为菜的咸淡这件小事吵开了,各不相让,吴佩孚夹在中间左右为难。吴老太太把积在心里的一块心病也和盘托了出来:“我养只母鸡还为我下几个蛋,娶你进门三四年连屁都放不出一个来,你看你还有什么用!女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你要有本事就给我生个孙子出来!”

  吴老太太一股脑儿把积在心里的话全都抖擞了出来,这些话正说到李氏的痛处,她也终日为不能生育而难过。这会儿再也坐不住了,捂着脸跑到房里放声大哭起来,整整哭了一夜。第二天一早,吴佩孚百般劝阻无效,李氏收拾一些换洗衣服,头也不回地去车站搭火车回蓬莱娘家去了。

  李氏走后,张佩兰乘虚而入,一声一个“干娘”叫得更勤了。以前是每天两次到吴老太太面前请安,现在干脆一天到晚在老太太身边,晚上和老太太睡在一个炕上,百般殷勤,把老太太哄得不知东西南北了。老太太夸奖说:“干闺女真好,我要是有这么个儿媳妇就好了。”一句话把张小姐的脸说的通红,扭头跑开了。

  结果,吴太夫人对张佩兰更加满意,于是一心要撮合这门婚事,对待张佩兰更好了。

  1907年,张佩兰和吴佩孚在长春结婚,不久,吴佩孚安排李氏、张氏同住长春三道街杨家大院的一座屋顶之下。第一个月,三方容忍,于是相安无事,波涛不兴。一个月后,双方就醋海生波,时起纠争,使得吴佩孚左右为难,进退维谷,居然毫无办法。逼急了,他便大发牢骚,自怨自艾。

  吴佩孚曾为此报以幽默自嘲:“‘惟女子与小人难养也’,我夹在两位夫人之间,左右为难,也许这更是对我的一种磨炼。如果我能有调和妻妾的襟度,来日用之于世,说不定我便能收揽天下英雄豪杰的本领。”

  辛亥年,吴佩孚因功擢升,更驻防在北京。这时候吴太夫人已于1910年病逝长春,他成为一家之主。这时,李氏夫人的神经开始不太正常,吴佩孚日以继夜地陪伴着她。1913年,吴佩孚改任第三镇副官长,奉命随部南下,李氏夫人不许他走,吴佩孚的“家室失和”因而也为之公开。

  这时候,吴佩孚已经成为曹锟的心腹肱股,曹吴两家,经常都有来往。曹锟的夫人心肠热而人缘好,当她听说吴佩孚的那位大太太,闹得吴佩孚走投无路,束手无策,她便挺身而出,加以调解。她和李氏夫人谈条件,自愿将曹锟保(定)寓(所)花园旁边的一幢精致的别墅,让出来给李氏夫人住,她雇了几名年轻貌美的女孩子,供李氏使唤,并且给她作伴。曹锟夫人并且要吴佩孚拿出每个月薪饷的一大部分,即300大洋,作为李氏的生活费用。吴佩孚说凡此条件并非是说夫妻分居,而是以这点获得李氏准他随军出发的允诺。

  但是事实上这就成为了吴佩孚和他的发妻分居的开始。分居后他独自一人随军南征,但是,不久张氏便带了大批的酒食罐头,远赴岳州劳军,因而博得“吴夫人”犒劳将士的贤名。

  她一到岳州,马上就成立了吴公馆,从此以后,张氏便一直在吴佩孚的身边。

  但是,住在保定的李氏夫人的日子却过得很不好受,她的情绪越来越焦躁,心情越来越烦闷,她整日抑悒,无以排遣,后来竟犯了吴佩孚的大忌,染上了鸦片癖。一个明艳照人,聪明能干的小妇,居然会变得蓬头垢面,形销骨立,整日一塌横陈,吞吐云雾。吴佩孚明白这一切都是由他而起的,李氏为他饱受爱情的折磨,但是,他又鞭长莫及,爱莫能助,他只好任她堕落消沉,陷于无以自拔之境。

  李氏在保定,鸦片烟抽得非常凶,一个月300大洋的生活费,还不够她买鸦片烟的钱,用费不够时,都由曹锟夫人私下为她补贴。李氏这样猛抽鸦片,不仅是为了麻痹神经,打发了无聊的光阴,甚至大有慢性自杀的意味。

  1917年吴佩孚率师讨伐张勋复辟,荣升北洋第三师师长的宝座。1920年自衡阳撤军北上,击败皖段,权倾中央,吴佩孚成为举国皆知、世间闻名的大人物。而在这八九年间,吴佩孚的声威日隆,事业辉煌,相反李氏却在保定形只影单,凄凉落寂,吴佩孚的威名如日中天,反而带给她更深的痛苦,更大的刺激,于是她的神经病越来越厉害,甚至发作时她居然会动手打人,而且好几个人都无法将她压制住。

  李氏夫人终于于1920年9月9日郁郁而卒,这也使吴佩孚抱恨终身,伤心万分。

  这位北国佳人,孚威上吴佩孚的正室夫人病逝于保定时,年仅41岁,她和吴佩孚结婚17年,同居在一起的日子,屈指可数。身后的哀荣,不能抵生前的痛苦的万分之一。

  至于吴佩孚的第二位夫人张佩兰,凡是见过她的人无不盛赞她的娴雅文静,温柔体贴,吴佩孚的衣食起居一向由她掌管,她把吴佩孚服侍得周到异常,对待僚属也很宽厚,她是旧社会中够标准的贤妻,惟一的遗憾是她也始终不育。

  张佩兰夫人从不过问吴佩孚的外务,但是,她娘家的亲戚无不攀龙附凤,位据要津,因而吴佩孚的戎幕中有所谓的“妻党”。吴佩孚的亲属只有一位弟弟吴文孚,和他的一个儿子吴道时,洛阳使署“内衙”,大部分是张氏夫人“妻党”的天下。

  1923年,吴佩孚在洛阳过50大寿。这时,吴佩孚可谓春风得意,他的声望达到了个人的生命的顶峰,但是有一件事会令吴佩孚闷闷不乐,那就是膝下无子。为了生子,吴佩孚违背誓言纳了张佩兰,可是十几年过去了,自己已经是50岁的人了,张佩兰也已是38岁的人了,但是仍然不能生育。所以吴佩孚和张佩兰夫妻俩很为膝下无子的大问题着急,打针吃药,求神祈佛,一概都不发生作用,吴佩孚已明白他已无法弥补这终生的遗憾,迫不得已,他乃决定以胞弟文孚的儿子吴道时为嗣,承续烟火。

  6年以后,吴佩孚兵败入川,成为了川陕边际督办刘存厚的“上宾”。

  1929年3月8日,吴佩孚在大兴寺做56岁生辰,张佩兰夫人这时也已经44岁,她曾经挑选一名丫环,劝吴佩孚收房做了小妾。她还希望这名丫环能给吴佩孚生下一男半女。

  这位小妾后来曾和吴佩孚同到北京,但努力了10年,直到吴佩孚离开了人世,小妾仍然是空空如也,吴家人不得不信命了。

123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