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秋裤的历史趣闻
秋裤前身曾是时尚代名词,起源于15世纪的英格兰,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关于秋裤的历史趣闻,希望您能够感兴趣哦。
关于秋裤的历史趣闻:
“在我老家,小时候,我们把它叫做棉毛裤。现在,我们都叫它秋裤。”90后的上海人张小桃说。在东北,秋裤被称为线裤或衬裤,台湾则将它称为卫生裤。
2008年,有一个对秋裤恨得咬牙切齿的杂志女主编在接受电视访谈时说:“我不穿秋裤,也不允许我周围的人穿秋裤!”这个事情,在网络上掀起轩然大波,引发众多网友对秋裤的长久讨论。一些潮男潮女号召大家坚决不穿秋裤,而不是“忘穿秋裤”。
实际上,你不用因为穿了秋裤而感到脸红。要知道,秋裤的前身曾是时尚的代名词。在西方,穿两层裤子的传统可以追溯到公元8世纪。那个时候的西方人,为了便捷地骑马,抛弃了罗马式的长袍,穿起了裤子。
如果一定要深究秋裤最早的雏形,就不得不提到15世纪的英格兰国王亨利八世。这位把威尔士并入英格兰、有着6次婚姻的国王,最喜欢的是穿一种男用马裤。这种裤子材质通常是羊毛,穿起来紧身裹腿,亨利八世还常常将它与当时流行的尖头鞋一起穿着。不得不说,这样的搭配看上去有些怪怪的,但却是时尚。
随着时间的发展,亨利八世中意的男用马裤开始出现分化。其装饰性的部分,变成了现在十分流行的打底裤,也称Legging,绚烂的颜色和花纹让人们忘记了它也是秋裤的一种。
现代社会的秋裤,往往略带松紧,以保暖为主要目的,正式起源地在北美大陆。要知道,在那一片北冰洋冷空气南下畅通无阻的地方,保持体温、维持温暖,是一件多么重要的事情。冬天,北美大陆的人们都会穿上御寒用的连体内衣,其样式是将人的上下身体全部包裹住,腕口收紧。我们可以把它简单理解成一套无缝连接的秋衣秋裤,或者是现在女孩子仍然在穿的连体裤。
到了20世纪,一个名叫弗兰克·斯坦菲尔德的加拿大人,发明了现代样式的秋裤,并申请了专利,成为现代商业秋裤之父,开启了秋裤的大规模生产和销售之路。
从此,秋裤成了寒冷冬天人们生活的必备品。
前不久,有网友发帖倾诉自己在美国买不到秋衣秋裤的惨痛经历,并在这次悲伤的教训后,开始调查外国人到底穿不穿秋裤,如果穿,到底都是谁在穿?
好奇害死猫,这位网友不查不要紧,一查吓一跳。根据他不完全的统计和分析,得出了一个这样的结论:在日本,秋裤是欧巴桑穿的;在韩国,只有爷爷奶奶辈的老年人才穿;在英国,只有“没出息”的人会穿;在法国,只有20世纪50年代的农夫们才穿。
当然,在外国买不到秋衣秋裤只是一个片面看法。在20世纪四五十年代的美国,供暖系统还没有现在那么完善,不少家庭仍需要在室内点起火炉取暖。那时,他们在室内也会穿秋衣秋裤或连体长衫裤,有人睡觉的时候还要戴睡帽。他们洗澡的频率,也远远低于现在,因为准备热水是一个不小的麻烦事,加上洗澡后头发要结冰等问题,他们也没有每天洗澡换衣。这与以前的中国有那么些许相似,家庭取暖靠煤炉,洗澡靠集体澡堂,还有“二月二之前不剃头”“正月里不洗澡”等民俗。
随着时代的发展,欧美国家的供暖系统日趋完善和发达,欧美人逐渐不再需要穿着秋裤保暖了。即便是在比美国更寒冷的俄罗斯和北欧国家,穿秋裤的人也越来越少。一双长靴,一套及膝的大衣外套,足以应付在建筑物与汽车之间的短暂步行,这种着装也便于人们在冷热交替的环境里穿脱调整。
其次,穿秋裤对毛发旺盛的西方人来说,穿着感受往往会备感不适。因为,人类的腿毛生长方向是向下的,而紧绷贴身的秋裤在穿着时,则要把毛发朝上拉动。可能体毛稀疏的中国人很难体会这样的不爽,但你可以将这样的不适理解为:你的秋裤里面还套着一条纯毛裤。
此外,对于时尚的追求,也是让人们逐渐放弃秋裤的一个重要原因。毕竟,秋裤将人们强健靓丽性感的小腿弧线彻底淹没在一片臃肿中。如今,中国的年轻人受到时尚潮流的影响,站在了秋裤的对立面,面对妈妈冬天必须穿秋裤的唠叨,斩钉截铁地说“不”。
秋裤简介:
秋裤,顾名思义,就是秋天穿的裤子,实际上是气温比较冷时候穿在外裤里面用来保暖用的舒适贴身的长裤。一般在秋天天气转凉时,穿一条单裤不够保暖,就在裤子里面再添加一条贴身的裤子,所以就叫秋裤,为北方词汇。在淮河以南地区叫作棉毛裤,有些地方又叫衬裤。秋裤属于内衣类,不能外穿出门。且保暖程度仅次于保暖裤,是人们御寒的必备良品。
秋裤的起源是北美大陆,最早取得秋裤设计专利的,据说是加拿大的弗兰克·斯坦菲尔德(Frank Stanfield)。他与自己的兄弟以号称“不缩水”的棉内衣起家,在1915年12月7日正式申请了秋裤的专利,成为现代商业秋裤之父[3]。
秋裤问世之初也不是一帆风顺,当时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战,各军采购的主要内衣之一是叫做“连衫裤”(Union suit)的东西——这种上下身全包住,手脚腕口都紧收的衣服其实等于是秋衣与秋裤的合体。不了解连衫裤的人也许会为使用者执行正常生理功能捏一把汗,但这种久经考验的衣服显然考虑周全,体贴又安心[4]。
一战之后,各国重归日常生产,欧美各国按照流水线和分工的思想深化工业革命,原本全身都动的体力劳动者分化成上身活动多的劳动者和下身活动多的劳动者,连衫裤不如秋裤秋衣的地方就显现出来,于是秋裤也就迎来了自己的春天[5]。
四五十年代的美国没有今天这样完善的室内取暖条件,不少人冬天烤炉子取暖。当时不但在室内穿秋衣秋裤或连衫裤,睡觉的时候还要带着睡帽,沐浴的频率也远远达不到 当前每日一洗的程度——原因很简单,且不说如何准备热水,单是洗头后头发结冰就是个大问题。30年前的中国也是如此,家庭取暖靠煤炉,洗澡靠集体澡堂,还有“二月二之前不剃头”,“正月里不洗澡”等民俗流传。
网上的一种说法:在1960年之前,美国农民可以穿一身连衫裤度过整个冬天而不换洗。胡某最初看了觉得难以置信,索性请教身边在美生活数代的居民。其中一 位对这段历史直言不讳,说整个冬季不换“长内裤”显然是极端情况,但内衣换洗不勤却是真事——其祖父的秋裤就常散发出令人难忘的浓郁气味。至于南方人士则 较少穿秋裤,但是对于long underpants这个东西也都有耳闻,可见秋裤于美国名声之大。
五十年代美国尚且如此,其他国家可想而知。无怪乎1959年美苏“厨房辩论”时,赫鲁晓夫质疑尼克松所说“典型的美国住房”的科技水平——从秋裤这个历史参照物来看,当年美国展示的电器可能确实有些超前。
随着时间的推移,欧美人越来越注意到秋裤不是那么美观和时尚,而且供暖和居住条件的提高,越来越少的人会穿秋裤了。到如今竟然成了土的代名词,可见对秋裤的观念转变之大。
秋裤的由来:听说,秋裤是苏联为了使中国永远失去苏联远东地区,使用的秘密武器,能使中国人御寒能力下降,不再追要那片土地。发明者告诉斯大林,"假如一个国家穿了60年秋裤,就再也没可能脱下它了。"
韩国:只有老年人才会穿秋裤,和韩国人打过交道的人都知道,冬季里韩国人的标准装扮是棒球帽,棉大衣,短裤,拖鞋。
加拿大:现在已经基本不再穿秋裤,一般穿一条比较厚的裤子过冬,如果冬天要到室外工作,会在裤子外面再套一条羽绒裤(Down Pants),这样进到室内可以方便地脱下来。
美国:早年,秋裤在美国的高寒地区也有相当的市场。现在,平均一人拥有一辆汽车的美国,冬天进屋暖气,出门坐车,完全不必穿秋裤,年轻人更是不穿秋裤。
日本:同样只有老年人才会穿秋裤,女孩自然不用说,大雪中上下学一样是小短裙和光腿,留学生到了日本要做的第一件事情是扔秋裤,因为只有50岁以上的女人需要。像这样的年轻女孩在日本街头很常见,年龄大一些的会穿丝袜,但没有人穿秋裤。
世界范围来看,年轻人秋裤的高普及率几乎像坐月子一样,是中国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