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迹学习网 > 历史材料 > 历史趣闻 > 野史秘闻 >

百年前的历史趣闻

时间: 鸿宇2 野史秘闻

  百年前有条假新闻:对面喷口烟,菜场老板被迷晕,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推荐的百年前的历史趣闻,希望您能够感兴趣哦。

  百年前的历史趣闻:

  事主好端端走在路上,半途忽遇劫匪,二人相遇时,只见一缕青烟飘出,事主瞬间迷迷瞪瞪,劫匪让干啥就干啥,于是身上财物被洗劫一空,更有甚者,还带着劫匪来到家中,将珠宝存款悉数奉上……这样的桥段,你是不是经常在网络上看到?虽然警方一再辟谣,都无法完全阻止这样的假新闻在网上流传。

  所谓“日光之下,并无新事”,其实在100多年前新闻业刚萌芽的时候,就已出现了这样的报道。且看1906年第30期《时事画报》刊登的一篇题为《迷劫难防》的文章,作者写道,当年9月的一天,一位朱姓的菜场老板在外收完账,正在往家赶,走到故衣街口,一劫匪迎面而来,将嘴里含着的烟气往朱老板脸上一喷,朱老板顿觉天旋地转,险些晕倒,幸而心里还没完全糊涂,于是硬撑着走到旁边的豆栏东街,走进平日熟识的德成米店,这才一头扎到地上,不省人事。米店伙计赶紧出去请来郎中,郎中忙乱了好一阵,朱老板才悠悠醒来,好在钱财没有损失,算是“不幸中的万幸”。

  用我们已有的知识来看,这篇报道肯定是一条假新闻,不过,“迷烟”的谣言历经百年而不衰,却是一个有趣的群体心理现象,用一些传播学家的话来说,人们普遍的不安全感恰是此类谣言的催化剂,由此可见,禁绝谣言不仅是一个科学问题,很多时候它更是一个社会学问题。

  时事画报简介:

  《时事画报》晚清革命派在广州创刊的著名文艺刊物。黄世仲与之关系密切,既是它功勋突出的撰述员,又是发行方面的重要帮助者。 《时事画报》在读者中的欢迎度,使之在革命舆论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1908年《时事画报》因报导黄兴等人发动的钦廉起义和云南河口起义,激怒清政府,被迫迁至香港。接着又因鼓励广州新军起义,清政府曾发出七个照会要求香港港督勒令《时事画报》停刊,港督未予理睬。1912年后,《时事画报》发表的大量漫画,已经完全采取现代漫画的手法,它不但是我国最早的现代漫画刊物之一,而且是我国现代政治漫画刊物的鼻祖。

  1905年9月,《时事画报》在广州创刊,由高卓廷主办,潘达微、高剑父、何剑士,陈垣等编撰,以"开通群智,振发精神"为宗旨。内容以图画纪事为主,论事次之,论事次之,论事又设庄谐二部,先谐后庄。大胆揭露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抨击时政,颂扬革命。1907年被迫停刊,次年曾一度复刊,不久再度停刊。1911年7月改名为《平民画报》,由邓警亚主编。广东光复后,恢复原《时事画报》名继续出版。岭南派著名画师伍德彝、郑游等20余人曾参与绘画。

  上世纪初的《时事画报》刊出了"音乐疗病"的新闻,音乐疗法的出现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西洋音乐在广州的普及程度。上世纪三十年代马思聪常在长堤"音乐厅"演奏 钢琴大师鲁宾斯坦曾来穗献技"琴纵三尺,横五尺,藏椟中;弦七十二,以金银或炼铁为之弦,各有柱,端通于外,鼓其端而自应……"列位看官,这段文言文说的不是别的,恰是450多年前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从西洋千里迢迢带来的古钢琴。远至香港、澳门,都是广州府的地盘,利玛窦在澳门展出了他的看家宝贝――古钢琴,引来了当地居民的兴趣。用利玛窦自己的话来说,"他们喜欢它那柔和的声音和新颖的结构。"

  西洋乐器虽然慢慢开始流行,但在清末民初的广州城内,还真找不到一家正儿八经的音乐厅。幸好位于长堤的____青年会有个可容纳500人左右的礼堂,里边配备了一架三角钢琴,这里就成了独一无二的音乐厅。

  1935年,鲁宾斯坦在东亚各国巡回演出,顺便造访广州,并在岭南大学举行了一场演奏会。由著名音乐随笔作者辛丰年老先生所著的《阿?鲁宾斯坦缤纷录》曾这样描述鲁宾斯坦事后的回忆:"供我使用的那架琴好得惊人,大大激发了我的灵感,我弹得比以前任何一场都好……"这一场音乐盛宴,也因其世界顶级的水平,永远载入史册。

12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