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宋太宗的趣闻
朝堂之上宋太宗公然讲亲爹赵弘殷的“艳遇”故事,这是怎么回事?赶紧和学习啦小编一起来看看关于宋太宗的趣闻吧,希望能够解答您的疑问。
关于宋太宗的趣闻:
宋太宗赵光义这位皇帝,虽然感觉斯斯文文的,但一直比较另类!当年他强暴小周后时,让画师画下来这件事。这件事且不论,北宋雍熙元年(984年),宋太宗赵光义在朝堂之上语出惊人,竟然讲述了一段老爹的“艳遇”!当然赵光义对朝臣们说的比较隐晦,但意思已经到了,都说“为尊者讳”,那么赵光义为啥这么肆无忌惮?赵光义对宰相们是这么说的,他的弟弟赵廷美并非是自己的同母兄弟,而是自己的乳母耿氏所生,怎么回事呢?赵光义的父亲名叫赵弘殷,是后周的大将,一次趁着妻子杜氏不注意,然后与赵光义的乳母耿氏发生了关系。之后耿氏有孕,生下赵廷美,但赵弘殷为了名声,说赵廷美是妻子杜氏所生,还把耿氏嫁给了一户姓赵的人家。
俗话说家丑不可外扬,此时赵光义的父亲、母亲早已过世,何况为了尊者也应该避讳。可赵光义还公然在朝堂与宰相谈论这些,他究竟想干啥?其实赵光义并不傻,他这么做是有政治目的的!众所周知赵光义皇位来的不明不白,还留下了“烛影斧声”的历史谜案,后来赵普搬出了所谓的“昭宪遗命”。就是说赵匡胤的母亲杜太后临终前,对宋太祖说:”假如周氏有长君,天下岂为汝所拥有乎?汝死后当传位于汝弟。四海至广,能立长君,国家之福也。”然后赵普在病床前写下遗命,藏在金匮之中。
赵光义即位后,一直面临着即位合法性的问题,赵普编造了所谓“昭宪遗命”,为赵光义解决了这一问题。但一波虽平,一波又起,随着年龄的增长,赵光义也面临着选择,自己死后,皇帝应该由谁来继承呢?因为如果“昭宪遗命”,自己百年之后,皇位应该由四弟赵廷美继承,赵廷美死后,皇位由赵匡胤的儿子赵德昭或赵德芳继承,这样一来,皇位就不可能再回到自己儿子的手中。所以赵光义想解决这一问题。
979年,在三叔赵光义的逼迫下,宋太祖的次子赵德昭用水果刀自杀;981年,赵匡胤的第四子赵德芳莫名其妙的病死,有人说是吃猪肉而亡。这样以来宋太祖的儿子已经全部挂了,阻碍自己儿子继承皇位的,只剩下四弟赵廷美!
关键时刻,赵普又出现了!在赵普的谋划下,炮制了所谓的赵廷美谋反案。具体的作案手法,赵光义也说了,“迩者,凿西池,水心殿成,桥梁未备,朕将泛舟往焉。廷美与左右谋,欲以此时窃发,不果,即诈称疾于邸,俟朕临省,因而为变。”
赵光义然后又说自己宽大为怀,只是把赵廷美贬到洛阳,担任西京留守,但是赵廷美不思悔改,“益怨望,出不逊语”,我才将囚禁在房陵的。984年,赵廷美到房陵后,又气又怕,“因忧悸成疾而卒”。赵廷美的死讯传到京城,赵光义“呜咽流涕”,假惺惺的滴下“鳄鱼泪”,然后才对群臣讲述了赵廷美的身世,同时也间接把父亲的这段“艳遇”曝光。
赵光义这么做,是为了向群臣昭示两方面的内容,其一,赵廷美不是自己的同母兄弟,是庶子,所以不能继承自己的皇位;其二,赵廷美意图不轨属于咎由自取,不是我想害他,“朕于廷美,盖无负矣 !”
但有时候现实很”打脸“,因为我们查遍宋朝的史料,除了宋太宗的这一段说辞外,大多数史料均认为赵廷美就是杜氏所生。例如《宋史》记载,太祖母昭宪杜太后“生邕王光济、太祖、太宗、秦王廷美、夔王光赞、燕国陈国二长公主”。所以赵光义说父亲与乳母耿氏私通,产下赵廷美的这段说辞有待商榷。
宋太宗简介:
宋太宗赵光义(939—997年),宋朝的第二位皇帝。本名赵匡义,后因避其兄太祖讳改名赵光义,即位后改名炅。太祖驾崩后,38岁的赵光义登基为帝。即位后使用政治压力,迫使吴越王钱俶和割据漳、泉二州的陈洪进于太平兴国三年(978)纳土归附。次年亲征太原,灭北汉,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局面。两次攻辽,企图收复燕云十六州,都遭到失败,从此对辽采取守势。并且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在位期间,改变唐末以来,重武轻文陋习。在位共21年,至道三年,59岁的宋太宗去世,庙号太宗,谥号至仁应道神功圣德文武睿烈大明广孝皇帝,葬永熙陵。
北宋第二代皇帝,976~997年在位,年号为太平兴国、雍熙、端拱、淳化、至道。宋太祖赵匡胤同母弟,初名匡义,太祖时改名光义,称帝后又改名炅(原字有火字旁)。他采用宫廷政变的方式,取得政权。即位后使用政治压力,迫使吴越王钱俶和割据漳、泉二州的陈洪进于太平兴国三年(978)纳土归附。次年亲征太原,灭北汉,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局面。为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太平兴国二年下令取消所有节度使所领支郡,各州均直属中央;继续将各地节度使调至开封,解除兵权,使节度使成为一种虚衔。他大大扩充科举取士名额,每科录取人数由太祖时的数十人猛增至数百人,甚至上千人。太平兴国四年和雍熙三年(986),两次攻辽,企图收复燕云十六州,都遭到失败,从此对辽采取守势。他曾用政治和军事手段企图消灭夏州(今内蒙古乌审旗南白城子)党项拓跋部势力,也没有成功。在位后期,镇压了四川王小波、李顺领导的农民起义。
因赵光义极有可能毒杀南唐后主李煜,人们通常认为他不重文艺。其实不然,赵光义嗜书成癖,尝言:"朕平生无其它嗜好,就是酷爱读书。为的是从中探查古今兴亡成败得失,以史为鉴,择善戒恶,以利治国平天下。"他即位后,因原坐落于长庆门附近的昭文馆、集贤殿、史馆等藏书处简陋狭小,不利于"蓄天下图籍,延四方才俊",遂下诏,于左升龙门外另建三馆,赐名"崇文院"。
在位期间,为改变唐末以来,重武轻文陋习,他大力各地文人,组织他们修纂《太平御览》1000卷,《太平广记》500卷,《文苑英华》1000卷。又令人每日进呈三卷《太平御览》,仅用一年读完。北宋淳化元年,有人收罗赵光义诗文,编为《御制诗文》41卷。
至道三年三月二十九日(997年5月8日)宣诏令皇太子柩前即位,当天崩殂,享年59岁,在位22年,殡于殿之西阶,群臣上尊谥神功圣德文武皇帝,庙号太宗,太宗于当年十月十八日己酉日,葬永熙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