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迹学习网 > 历史材料 > 历史趣闻 > 野史秘闻 >

古人上厕所用什么擦

时间: 鸿宇2 野史秘闻

  为何古代厕所里都放了一根粗棍子?干什么用的?是不是用来擦屁股呢?下面学习啦小编就告诉大家古人上厕所用什么擦,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哦。

  古人上厕所用什么擦:

  再儒雅的人,也免不了有解决生理需求的时候,要不然岂不就成了貔貅。现在我们在厕所方便之后,通常都是用纸来擦屁股,可是在早些时候,纸还没有被发明出来,那么他们用什么解决这个问题呢?我们知道,在纸被发明出来之前,古人通常使用布帛或是竹简作为其替代品,那么他们上厕所也是用布帛或是竹简吗?当然不是,布帛虽然看似符合要求,但是造价太高,而竹简就更不必说了,擦一次可就算是要了半条命了。

  事实上,古人用来擦屁股的事物叫做“厕筹”,说白了就是跟粗棍子,手持的地方包有布帛,用棍子的另一端将秽物刮干净之后,在用水冲洗,方便后面的人使用,直到近现代,还有一些较为偏僻的地方,保持着这种特殊的入厕方式。

  这种方法其实由来已久,但是在史书中的相关记载却并不多。最早有明确记载的是在三国后期,当时有一位西晋的武将,刚被招为公主的夫婿,大婚之时跑肚拉稀,自然少不了要上茅房。公主之家的厕所可不比寻常人家,不仅极为豪华,在其中还放了一盆干枣,这让他颇为不解,以为公主有一边拉一边吃的怪癖。为了迁就公主,他也抓了把干枣大嚼起来。事毕之后,外面早有侍女接待,她们将一个泡有澡豆的琉璃碗端到了此人的面前,他接过大碗一饮而尽,一众侍女皆掩面而笑。武将一脸的纳闷,为什么要笑话他呢?原来之前厕所中的那些干枣,其实是用来堵住鼻子,缓解嗅觉的,而澡豆则是由豆子磨成粉末后,制成的洗漱用品,也就相当于现在的香皂,是专门用来给他洗手的。

  西晋时期还有一位富豪,他府里的厕所乃是仿照皇宫的规模来修建的,每逢入厕之时,都会有十几个侍女在外面服侍,等他出来之后,便又是洗漱,又是更衣,还要撒上香汁、香粉,与现代人洗桑拿的豪华程度差不多。

  那么什么时候,大家开始用纸来擦屁股的呢?我们知道,东汉时期才有了纸张的出现,可是关于何时用其擦屁股则未可知,因为最开始大家都是将其用来写字的,所以对纸特别看重,另外负责记录史实的人也认为,除却一些历史大事之外,其他的没有资格被记录,尤其是入厕这种“俗事”。

  唐朝时期曾明令禁止,不允许使用已经写过字的纸上厕所,这一方面说明人们对于文字和纸的重视,另一方面可能够证明纸已经有了擦屁股这一职能。这种制度在人们,尤其是文人的思想里根深蒂固,甚至在上个世纪仍旧有一些老学究保持着这个习惯。到了明清时期,用纸擦屁股已经习以为常,但仍旧禁制用写过字的纸,这种主张主要是朝廷中的文人提出来的,他们认为这些纸上的字,有儒教的宝贵经验,是非常高尚和神圣的,岂能用来做这种污秽之事。

  说道这里,有必要提一下,虽然我国直到东汉才有了纸张的出现,而用纸擦屁股的时期可能要更晚,但是西方国家却还要比这个时期再晚上一千年左右。因为直到十二世纪造纸术才传到了欧洲,十七世纪才传到了美洲,那他们是怎么解决擦屁股这件事的呢?根据相关记载,法国皇宫的厕所中,使用的乃是一根悬挂在屋顶上的粗麻绳,完事之后就将其像是锯木头一般在下身来回拉拽,通过摩擦除掉秽物。这还不是重点,因为这根绳子并非是私人用品,无论是国王,还是王后,亦或是大臣,以及宫中的宫女太监之辈,皆公用此绳,以体现君臣一心。

  沙俄则要奢侈一些,其国王用的是鹅的长脖子来解决此事,因此每逢他入厕之时都要先宰一直鹅供其擦屁股。日本人所用的事物就更加特别了,其皇室所用的是蝉翼,因为其翅翼透明,因此一旦有什么病变都能够第一时间发现,这就是使用蝉翼擦屁股的好处。

  由此可见,虽然擦屁股这件事,在现在人看来非常的普通,但在古代却又麻烦,又难受,后来我国开创了用纸擦屁股的方式,让其他国家非常羡慕。其实这也就是现在我们使用手机等各种高科技用品时的感受,等到无数年之后,后世人再审视现在的我们,大概也会用我们审视古人用厕筹擦屁股的这种眼光吧。

  厕筹简介:

  厕筹又称厕简和搅屎棍,简单的说,就是大便后用来拭秽的木条或竹条。这种厕筹上个世纪还在中国和日本的部分地区使用。

  近来日本考古发现了许多古代厕所,1992年在奈良县高殿町发掘藤原京遗址过程中,发现了被称为"日本最古老的厕所"遗迹,厕所遗迹出在7世纪末的藤原京右京七条一坊建筑遗址的外侧,"厕坑中出土筹木150余根"。类似的厕筹还在福冈市发掘的大约公元720~730年间的鸿胪馆厕所遗址中发现。时间在11- 12世纪的岩手县平泉町的柳之御所遗址也出土了大量厕筹,其 规格"平均长24、宽0.5-0.8、厚0.5厘米"。唐宋间,中日交往密切,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对日本影响很深,因此日本的这些考古发现对推论唐宋时期中国人的拭秽工具很有参考价值。

  除了考古实物佐证外,唐宋间使用厕筹的记载也多见于史籍,宋马令《南唐书.浮屠传》:"后主与周后顶僧伽帽,披袈裟,课诵佛经,跪拜顿颡,至为瘤赘。亲削僧徒厕简,试之以颊,少有芒剌,则再加修治。"《资治通鉴》唐纪四十七记载,韩滉任镇海节度使,运送大量物资至关中,其中就有厕筹:"则资装器用已充舟中矣,下至厕筹,滉皆手笔记列,无不周备。"

  唐代高僧道宣所述《教诫新学比丘行护律仪》上厕法第十四记载了僧人的日常规范,其中上厕法要求僧人"常具厕筹,不得失阙",并明文规定:"不得用文字故纸"。这个记载证明了唐朝时代的僧人用厕筹拭秽,同时很有意思的是禁止用"文字故纸"拭秽,既然禁止,那么现实生活中一定有人这样做,不然何来禁止呢?

  唐宋之间,纸已经不仅仅用于写字,而且用作日用和焚烧祭鬼神。宋人《爱日斋丛钞》记载"南齐废帝好鬼神,常剪纸为钱,以代束帛,而有纸钱";《唐书》王屿传:"汉以来葬者皆有瘗钱,祷神而用纸钱,则自王屿始";唐以后焚烧纸钱记载开始在史料中频频出现。又《天工开物》记载:"盛唐时鬼神事繁,以纸钱代焚帛,北方用切条名曰板纸。故造此者名曰火纸......此纸十七供冥烧,十三供日用,其最粗而厚者名曰包裹纸,则竹麻和宿田晚稻稿所为也"。既然出现了日用的纸,那么,人们用它拭秽也是顺理成章了。

  用厕筹之法疑随佛教而传入中国。在早期的佛教诸律中,记载了释迦牟尼指导众比丘使用厕筹的事情,如毗尼母经卷第六:尔时世尊在王舍城,有一比丘,婆罗门种姓。净多污,上厕时以筹草刮下道,刮不已便伤破之,破已颜色不悦。诸比丘问言:"汝何以颜色憔悴为何患苦"?即答言:"我上厕时恶此不净,用筹重刮即自伤体,是故不乐"。针对这种情况,释迦牟尼佛说:"起止已竟,用筹净刮令净。若无筹不得壁上拭令净,不得厕板梁栿上拭令净,不得用石,不得用青草,土块软木皮软叶奇木皆不得用;所应用者,木竹苇作筹。度量法,极长者一磔,短者四指。已用者不得振令污净者,不得着净筹中。是名上厕用厕筹法。"

1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