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迹学习网 > 历史材料 > 历史趣闻 > 野史秘闻 >

关于曹操的历史趣闻

时间: 鸿宇2 野史秘闻

  三国时曹操虽然留下千古骂名,但的确最会送顺水人情,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推荐的关于曹操的历史趣闻,希望各位看官能感兴趣哦。

  关于曹操的历史趣闻:

  《三国演义》一书中,曹操是最大的反面人物。但曹操的坏与董卓、吕布之类有区别。董卓、吕布刻薄寡恩,手下真正的铁杆死党很少。比起他们,曹操很有灵活性,经常送一些顺水人情,借以笼络人心。这是曹操能够把事业做大的一个重要原因。这一点,曹操有点像汉高祖刘邦。刘邦被项羽在西线快要打垮的时候,希望在齐地的韩信赶来救援。韩信表示能否请刘邦封自己为代理齐王以稳定形势,这明显是趁机勒索。刘邦很生气,大骂韩信不地道。刘邦的两个谋士张良与陈平一左一右在桌子底下踢刘邦的脚,刘邦马上醒悟,大叫:“大丈夫要做就做真王,何必做假的。”刘邦马上把齐王的印信给了韩信的使臣。韩信得到齐王印信,就出兵。结果,刘邦最终打败了项羽。

  刘邦封韩信为齐王,心里不情愿,实属不得已。但他能够领会谋士的暗示,转弯转得很快,司马迁说他豁达大度,称赞他是“天纵之才”。这种人是天生的政治领袖,能够随机应变。这种特点在曹操身上的表现就是能够做点好事的时候尽量不做坏事,即使心里有歹意,表面上也要客客气气。这一点就把曹操同董卓、吕布之类的军阀区别开来。当然,董卓和吕布也有区别。董卓坏事做绝,恶贯满盈,死后被点了天灯。吕布是有奶就是娘,不停地干掉老领导,但有时也会做一点辕门射戟之类的事情,既卖了人情,又保全了自己。

  在京剧中,曹操是白脸奸雄。奸雄的特点是心机比较深。曹操逃亡路上杀吕伯奢一家,断粮时杀管粮的小官,睡觉时假装做梦杀身边的卫士,这些都是其奸的一面。但这些行为之于曹操,都是偶一为之。如果曹操一天到晚光做坏事,大家一眼就能看出他是一个大坏蛋,他也就不会成为三国时期的大人物。更多的时候,曹操是在做好事。或者,他尽量表现出做好事的样子。比如说,曹操的军纪比较严明, 每次行军打仗,都要申报不得损害百姓利益。曹操还把当时的大才女蔡文姬从匈奴赎回来。临死前,曹操把余下的香料分给姬妾,让她们学会编织的手艺以谋生,史称“分香卖履”。这说明,曹操还是比较关心人的。正因为会关心人,曹操才能够手下有战将千员,谋臣数百。

  回到书中。董卓把持朝政后,曹操曾经自告奋勇去刺杀董卓。去了之后,曹操一方面害怕一击不中,另一方面更害怕勇猛无敌的吕布。结果,一直等不到机会的曹操被董卓发现携带宝刀,这个时候的曹操灵机一动,声称自己是来献宝刀的。从而躲过一劫。在《水浒传》中,林冲明明是奉了陆谦传达的高太尉指令来送宝刀,结果被诬为行刺,结果被下了大狱,差点被害死。对比一下,我们就可以知道,曹操为什么是大领导,林冲只能做个教练。

  曹操以父亲被害为名,兴师讨伐徐州的陶谦。北海的孔融跟陶谦是好哥儿们,写信向刘备求救。刘备跟公孙瓒借了兵,又借了赵云,带着关、张两位兄弟救徐州。刘备来到徐州后,并没有马上与曹军厮杀,而是给曹操写了一封劝和的书信。刘备这样做,一是实力不行,以五千兵马对付曹操的数万大军,胜算极小。

  二是镇压黄巾起义时两人曾经并肩作战,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时曹操也曾经提携刘备。两人说起来有一点交情。刘备的书信很客气,一方面诉说离别之情,一方面又为陶谦开脱,希望曹操能够撤兵。曹操拿到书信的时候很生气,大骂刘备是什么东西,有什么资格写这样的书信。刘备虽然号称天下枭雄,但这个时候兵微将寡,曹操还不怎么把他放在眼里。曹操手下的谋士郭嘉比较冷静,劝曹操客客气气地回信,对刘备以礼相待,麻痹刘备军心,然后一举攻克徐州。正在商量的时候,曹操接到情报,吕布攻打曹操的老巢兖州。此时,曹操的地盘只有兖州,一旦失去,后果不堪想象。所以,曹操决定撤军,给刘备回了书信,卖个面子给他。曹操的撤兵实属不得已,情急之下也没忘了向刘备示好。曹操能够控制自己的感情听从劝告对刘备以礼相待,说明他的脑子转的很快,利弊之间的权衡比较灵活机智。

  宛城战张绣,张绣听了谋士贾诩的建议,决定投降。好色的曹操住在宛城期间耐不住寂寞,竟然和张绣的寡婶邹氏产生奸情。曹操见到邹氏竟然说:“我是因为你的原因才接受张绣投降,否则要把他灭族。”曹操把这样一个天大的顺水人情卖给邹氏,无非是为了骗她心甘情愿地供其淫乐而已。

  白门楼斩吕布,吕布手下文武,最硬气的是陈宫和张辽。陈宫已经被杀,张辽辱骂曹操。曹操拔剑要杀张辽,刘备和关羽双双恳求曹操手下留情。曹操给了刘备、关羽一个面子。后来张辽成为曹操手下最出色的武将,多次救过曹操的命。三将守合肥时,张辽率领乐进、李典以800人破孙权10万大军,大战逍遥津,威震天下,保住了曹操在东南一带的地盘儿。

  曹操最大的顺水人情是送给关羽的。关羽被围在土山,无路可走。张辽建议曹操招降关羽,为己所用。但关羽是要面子的人,提出了三项要求。其中有些要求,还颇为无理。曹操一一答应,此后对关羽送钱、送美女,外加加官进爵。关羽是大丈夫,当然不爱这些,但毕竟因此而对曹操产生感恩之心。此后,关羽杀颜良、文丑,解决了曹操的大问题。赤壁大战中,关羽把守的华容道是通往北方的最后一个关口。念旧的关羽反复思量,最终放走了曹操。

  曹操的人情大,关羽的回报也够大。

  曹操简介:

  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字孟德,小字阿瞒,汉族,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缔造者,以汉天子的名义征讨四方,对内消灭二袁、吕布、刘表、韩遂等割据势力,对外降服南匈奴、乌桓、鲜卑等,统一了中国北方,并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曹操在世时,担任东汉丞相,后为魏王,去世后谥号为武王。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武皇帝,庙号太祖。 曹操精兵法,善诗歌,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散文亦清峻整洁,开启并繁荣了建安文学,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史称建安风骨,鲁迅评价其为“改造文章的祖师”。同时曹操也擅长书法,尤工章草,唐朝张怀瓘在《书断》中评其为“妙品”。曹操在中国的影视剧形象中多以"奸雄“出现,但在历史上其实是一个颇有作为的帝王,毛泽东曾说“我的心与曹操是相通的”。2013年1​1月,复旦大学通过研究发现曹操既非一些史学家认为的夏侯氏后人,也非汉代丞相曹参的后代。

  曹操唯才是用,军事上战术战略灵活多变(俗语“一说曹操,曹操就到”正是用以形容曹操用兵如神,兵贵神速)。他对东汉末年中国北方的统一,经济生产的恢复和社会秩序的维系有着重大贡献。在内政方面,曹操创立屯田制,命令不用打仗的士兵下田耕作,减轻了东汉末年战时的粮食问题。

  曹操是中国军事史上第一流的军事家。曹操时常打败仗,开始在军事上还是一个乱撞的鲁莽家,绝不像正史上所讲的,是天生的军事才能。但是后来曹操能总结战争失败的教训,并能虚心倾听和采纳臣下的正确判断,因而在对全局起决定作用的战役,如官渡、柳城、渭南之战取胜。作为指挥大军的曹操,在历次战役中,也锻炼了自己的指挥才能,由起初指挥三五千人,到后来发展到能够指挥四五十万大军。

  在讨伐董卓的斗争中,曹操成了领导核心。在他的发动、组织、领导下,那些豪门士族、即十七路诸侯,都响应他的号召,纷纷前来与他会盟。这些事,初步显示了曹操的魄力。以后的斗争中,曹操各个击破徐淮,以弱胜强战官渡,奇兵出塞征柳城等,指挥得尤为妥当。还有以后的日夜兼程击当阳,战术多变讨关西,知己知彼算合肥,离间孙、刘解襄、樊等,无不是其非凡军事才能的体现。

  曹操也很重视将士在战争中的作用。每次作战的关键谋略,以及巩固根据地、屯田解决军粮等,他都能充分听取属下谋臣将士的意见。这对战争胜利是极其有利的。官渡之战,是我国战争史上一次典型的以少胜多的战例。曹操的胜利,有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他能听取将士谋臣的意见。在用将截击袁军粮车时,曹操征求了荀攸的意见,将这一任务交由徐晃。"火烧乌巢"的关键行动,他更是大胆采用了许攸之计。诸如这些,都是曹操虚心求取属下计策的表现,也是他取胜的一大动因。

  另外,曹操还善于灵活运用战略战术。在统军打仗时,曹操采用集中兵力、力避两面作战。攻、守方向总是经过精心选择的。如对孙权、刘备作战,或东攻西守,或东守西攻,皆依照实际情况而定,集中兵力对付一方。建安十九年,曹操率军进驻合肥,准备攻孙权,当夏侯渊占陇右的消息传来后,他又决定乘胜西取汉中。命令东线留张辽等七千人守城,大军进攻汉中。结果东西线都取得很大胜利。

  曹操指挥作战,常用分化瓦解、各个击破的策略,或使敌自斗,从中获利。在逐鹿中原过程中表现得尤为精彩。面对众多强敌,先拉谁先打谁,再拉谁再打谁,最后消灭谁,都按实际情况,筹划得清清楚楚。一个个地吞掉对方,使大大小小的对手一一倒台。最终奠定了自己称雄的基础。

  当然,曹操虽是一个卓越的军事家,也并非完美绝对。他也是凡人,也会犯错误。在统一北方后,他率大军南下,轻取荆州,骄傲自负的情绪日益滋长,终于导致赤壁之战的惨败。虽然赤壁之战曹操失败的原因很多,但其骄傲轻敌、自负狂妄的思想绝对是一个重要原因。 不管怎样说,曹操晚年的骄傲、自负的弱点,远不能抹杀他作为我国古代一位杰出军事家的光辉形象。

119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