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活剐三千宫女的趣闻
明朝狠辣皇帝朱棣为何要活剐三千宫女?这是怎么回事?赶紧和学习啦小编一起来看看朱棣活剐三千宫女的趣闻吧,希望能够解答您的疑问。
朱棣活剐三千宫女的趣闻:
明成祖朱棣是明朝第三代皇帝,1402-1424年在位。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生于应天,时事征伐,并受封为燕王,后发动靖难之役,起事攻打侄儿建文帝,夺位登基。死后原庙号为“太宗”,百多年后由明世宗朱厚熜改为“成祖”,明成祖的统治时期被称为“永乐盛世”。明成祖在位期间完善政治制度,发展经济,开拓疆域,迁都北京,编修《永乐大典》,派遣郑和下西洋,使明朝发展到顶峰,明成祖的统治时期被称为“永乐盛世”,明成祖也被后世称为永乐皇帝或永乐大帝。
明成祖朱棣是历史上争议颇大的一位帝王,他立有不世之功,创造了明初盛世,但他好大喜功,多疑好杀,手上沾满了鲜血。总体来说是功大于过。《明史》说他“貌奇伟,美髯髯,智勇有大略.”又说他“知人善任,表里洞达,雄武之略,同符高祖。”似非溢美之词,他确有过人之处。明成祖无论从文治上、从武功上都是一个雄才大略的君主。但是,雄才大略也伴随着一些其他的弊病。朱棣缔造了众多空前的壮举,但却耗费了超过其他皇帝的民脂民膏;他开拓了空前辽阔的疆域,却使无数的将士战死沙场;他继承和开拓了朱元璋的事业,但却是篡夺了侄子的皇位,而且杀戮无数。
如果我们要求一个帝王既做大事业,又要保护老百姓的利益,这是我们的理想,但是我们在评价历史人物的时候,我们不能够不指出他的缺点。他既是一个雄才大略的君主,又是一个给大家带来沉重负担的君主。在明朝历史上明成祖是一个关键人物,在中国历史上明成祖也是一个重要人物。经过明成祖完善了中国的文官制度,奠定了明、清两朝的政治格局,影响了明、清两代五百余年的政治生活。
李洁非的一部历史传记《龙床:14世纪—17世纪的六位中国皇帝》记录了一件“宫女大惨案”。朱棣为了一个宠妃之死,在后宫实施了一次惨绝人寰的大屠杀。
当时,朝鲜进贡的美女权氏受宠。《明史后妃传》说“权氏,朝鲜人。永乐时,朝鲜贡女充掖廷,妃与焉,帝爱怜之,七年封贤妃。”
朱棣去亲征蒙古,都会带着权氏。但却红颜薄命,权氏竟然死于征途上。本对朝鲜宫女有嫉妒之心的汉女吕氏,借机诬告对她不友好的朝鲜同姓吕氏,称其勾结太监和银匠,在权氏的茶里下了砒霜,毒死了权氏。
朝鲜宫女吕氏遭酷刑,被绑在烙铁上,像烤羊肉那样烤,被折磨了一个月才让断气。这次,包括朝鲜吕氏在内,有数百名宫人遭杀。
十多年后,朱棣又起杀心,将2800名宫女活剐了。永乐十九年(公元1421年),汉吕氏与太监鱼氏私通,结为“对食”(夫妻),朱棣发现后并未责怪他们,但他们害怕,双双上吊自尽了。
朱棣让人把相关侍婢全部抓起来审讯,问这是怎么回事情。女人哪能受到大刑,为求速死,不少人便谎称要行刺皇帝。结果,麻烦大了,不只这些侍婢被杀,还连累了大批宫女,即朝鲜史书所称的“凡连坐者二千八百人”。
行刑时,朱棣还亲自去屠场“欣赏”。有一名大胆的宫女骂道,“自家衰阳,故私年少寺人,何咎之有!”你皇帝自己不行,宫女才与人私通的,何罪之有?朱棣患阳痿的事情才为外人所知。朱棣,也因此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被宫女曝光性无能的皇帝。
明成祖朱棣的简介:
明成祖朱棣(1360年-1424年)是明朝第三代皇帝。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生于应天(今江苏南京),时事征伐,并受封为燕王,后发动靖难之变,起事攻打建文帝,夺位登基。死后原庙号为“太宗”,百多年后由明世宗朱厚熜改为“成祖”,明成祖的统治时期被称为“永乐盛世”[1]。
洪武三年(1370年),朱棣受封燕王。曾居凤阳,对民情颇有所知。十三年就藩北平(今北京),多次受命参预北方军事活动,两次率师北征,加强了他在北方军队中的影响。朱元璋晚年,太子朱标、秦王朱樉、晋王朱棡先后死去,朱棣不仅在军事实力上,而且在家族尊序上都成为诸王之首。朱元璋去世后,继位的建文帝朱允炆实行削藩,朱棣遂于建文元年(1399年)七月发动靖难之役,四年六月攻入南京,夺取了皇位。次年改元永乐(1403~1424年)。建文元年(1399年)起兵自称“靖难”。四年,破京师(今江苏南京),夺取帝位,杀齐泰、黄子澄、方孝孺等人。他统治期间社会安定、国家富强,由于成祖年号为“永乐”,后世称这一时期为“永乐盛世”。
即位后五次北征蒙古,追击蒙古残部,缓解其对明朝的威胁;疏通大运河;迁都并营建北京,作为历史上第一个定都北京的汉人皇帝,奠定了北京此后500余年的首都地位;组织学者编撰长达3.7亿字的百科全书《永乐大典》;设立奴儿干都司,以招抚为主要手段管辖东北少数民族。更令他闻名世界的是郑和下西洋,前后七次,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沟通了中国同东南亚和印度河沿岸国家。明成祖可谓功绩累累的一代雄主。
永乐十九年(1421年),明成祖迁都北京,以南京为留都。极力肃整内政,巩固边防,政绩颇著。在文化事业上,加强儒家文化思想的统治,大力扩充国家藏书。永乐四年(1406年),至御殿观览图书,问大学士解缙:“文渊阁内经史子集全备否?”解缙回答:“经史粗备,子集尚多阙。”他又说,士从家稍有余资,便欲购书,况于朝廷?遂召礼部尚书郑赐遣使购访天下遗书。又指示购奇书要不惜代价,“书值不可计价值,唯其所欲与之,庶奇书可得”。永乐元年(1403年)命解缙等人编纂“凡书契以来经史子集百家之书,至于天文、地志、阴阳、医卜、技艺之言,各辑为一书,毋厌浩繁。”动用文人儒臣3000余人,辑古今图书8000余种,谓“纂集四库之书,及购天下遗籍,上自古初,迄于当世”。于永乐六年(1408年)编成,共22877卷,装成11095册,定名为《永乐大典》。藏于“文渊阁”中,对保存古代文化典籍,有重要贡献。迁都后,在宫内东庑南,又建,“文渊阁”,南京之书,大量北运,把《永乐大典》运至北京后,专贮于“文楼”。使明代国家藏书建设发展迅速。收录入永乐大典的图书,均未删未改,实为中华文化的一大贡献。现仅存世3%。
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朱棣死于北征回师途中的榆木川(今内蒙古乌珠穆沁),葬于长陵,庙号太宗,明世宗嘉靖时改成祖。谥号启天弘道高明肇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简称文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