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迹学习网 > 历史材料 > 历史趣闻 > 野史秘闻 >

关于隋炀帝的野史趣闻

时间: 鸿宇2 野史秘闻

  折叠  隋炀帝用百万大军打下一座小城,到底是为了什么?赶紧一起来看看下面学习啦小编为大家精心推荐的关于隋炀帝的野史趣闻,看完本文也许你的疑问就有答案了。

  关于隋炀帝的野史趣闻:

  隋炀帝的名声还是挺响亮的,作为一个皇二代,明明只需要接着他爸给他的江山也就行了,但是他偏不,偏要作,谁让他是皇帝呢。

  当了皇帝,当然要干几件衬得上他身份的事情,于是他就开始选美,修宫殿,修了宫殿又开始修运河,这才是一个皇帝应该做的事情。好不容易从太子熬成了皇帝,自然应该表现一下自己的地位。所以运河什么的,宫殿什么的都是应该的。

  天下都是他杨广的,想怎么玩就怎么玩,百姓什么的都是浮云。然而百姓可不这么想,你不像你老爹励精图治我们也忍了,但现在我们的赋税这么重,徭役那么多,你还要修运河建宫殿?还不给一分钱?

  运河建好了,可以带着美女四处旅行了。这下什么都是完美的嘞。可是天天老在江南,自己地盘上转悠很是无聊,不如咱们去塞外吧,正好去东突厥可汗家里坐坐。

  说走就走,带着一大波人浩浩荡荡就去了。一进门就看到高句丽使臣也在,这使臣很是给他面子,一见他来了,噗通一声就跪下了,高呼万岁。这让隋炀帝很是受用,高兴地不得了。黄门侍郎裴矩马上打蛇随棍上,“陛下,您看,高句丽自古便是咱的地盘,您看着使臣对您如此恭敬,不表示表示怎么显示的出您的霸气呢。”

  隋炀帝一想,对啊,我可是皇帝,小小一个高句丽怎么会放在眼里?于是就霸气侧漏的对使臣说,“回去告诉你们高句丽王,让他明年赶紧的带上礼物来朝拜朕,要不然朕就灭了你们,呵呵”

  此话一出,吓得使臣面如土色。不知是畏惧了隋炀帝还是根本不将他放在眼里,高句丽王没有来。响亮的一耳光打在隋炀帝脸上,好啊,你不来是吧,不把握当成你们的主子好好讨好是吧?于是大手一挥,咱明儿就打他们去。

  隋炀帝一时高兴,度假回来了才想起这事儿,下了道动员令,咱要打高句丽了,赶紧行动起来。皇帝一张嘴,属下跑断腿。

  离得近的倒还好说,远的那赶过来就是劳民伤财。内地将领说,“这皇帝简直就是玩儿一样,这么远,怎么赶得到?除非咱们飞过去,更别提兵器粮草了。”

  海军将领也是一脸苦逼,“咱们天天被逼着造船,还要养护,这手底下的人天天都有人死,这简直是在儿戏!”

  的确,仓促的诏书,让平民很是痛苦。粮草,征,人员也征,都是家里的顶梁柱,死在半路上的不少,一下子压垮了多少家庭。

  这样沉重地代价,让百姓都期盼着,用一场胜利来冲淡这惨烈的氛围。但是结果却出乎意料。

  此次出兵,一共有一百多万人,加上后勤部队,这阵势就到位了。

  隋军很快突破了辽河防线,包围了辽河城。隋炀帝很是洋洋得意,看来胜券在握了。就下了一道诏书,咱们是来解救高句丽的,可不要太粗暴了,这样不好不好,你们所以行动都要向我报告了才可以动。

  隋炀帝觉得这样还是没办法体现他的宽容大度,这样怎么行呢?好于是紧接着又下了一道诏书,如果高句丽说投降,那你们就别打人家了。

  真不知道隋炀帝怎么想到这么奇葩的想法的,都已经到了这个份儿上还想表现一下自己是个贤明的主。但是这一道诏令却是给了高句丽一线生机。

  打不赢就投降,休息几天又继续打。这种办法虽然无赖,却也拖了三个月时间。三个月,隋军大军每日消耗巨大,却一直打不下来。隋炀帝一看急了,难道我手下的都是一群吃白饭的?”赶紧把将领们叫进来一阵呵斥,将领们不敢反驳,只敢在心里吐槽,还不是你白痴的指挥惹的祸。

  就这样,凭借隋炀帝的指挥,隋军成功的败了。一百多万大军,只打下了人家一座城,这简直是啪啪打脸。隋军气势颓废,被高句丽趁虚而入,彻底败了。

  这消息传到老百姓耳中,简直就是晴天霹雳。家没了,这么惨重的代价只打下了人家一座城?这是何等的笑话。

  一百多万人去的浩荡,败得惨烈,那么多人的命,就被隋炀帝如同儿戏一样,丢在了战场上。

  隋炀帝的第一次东征,就这样灰溜溜的回来了。隋炀帝从没看过百姓的惨状,只顾自己的面子问题,这么戏剧化的结局真真令人心寒。隋朝日薄西山,败局已定,这一切都归功于“英明神武”的隋炀帝。

  隋炀帝简介:

  隋炀帝杨广(569年-618年4月11日),一名英,小字阿摐,华阴人(今陕西华阴),隋文帝杨坚与文献皇后独孤伽罗次子,隋朝第二位皇帝。生于大兴,开皇元年(581年)立为晋王,开皇二十年(600年)十一月立为太子,仁寿四年(604年)七月继位。在位期间开创科举制度,修建隋朝大运河 ,营建东都、迁都洛阳,对后世颇有影响,然而频繁的发动战争,如亲征吐谷浑,三征高句丽,加之滥用民力,致使民变频起。造成天下大乱,直接导致了隋朝的覆亡。

  楼台牡丹的故事:

  杨广好奇花异石,曾三下江南搜寻。并派人将各地收集到的牡丹种植在西苑中。后携众嫔妃、太监、宫去西苑游玩,登上玉凤楼,看到牡丹盛开,大家十分开心。但有一妃喟然叹曰:“牡丹为花中之王,颜色虽好,可惜楼高,只能俯瞰,看不清楚,辜负了这国色天香!”杨广听了,即命花师来见他命令花师栽12棵高株牡丹,要和楼台一般齐,每株着花至少3色,违命者斩。众花师吓坏了,连连叩头求饶,杨广遂命全国各地花师来洛,群策群力攻克难关。各地花师闻讯,都推举当地技艺最高者前来洛阳。其中有个花师家住山东曹州,擅长牡丹栽培。他分析牡丹的生长规律、习性与特点,想到牡丹是可以嫁接的,就和其他花师一起搞试验,选择杏树、桃树、梨树、桑树、槐树等树种嫁接,但都失败了。最后,他们把牡丹嫁接在高高的香椿树上,结果成功了。牡丹昂然怒放,高过了楼台,杨广看得清楚,不禁龙颜大悦,称其为“楼台牡丹”。

  杨广论功行赏,要奖励花师,不料一个宦官贪功,硬说这“楼台牡丹”是他领头搞出来的,杨广不明就里,赏给这个宦官许多黄金和绸缎。山东花师气愤极了,回家后发誓不再干这一行,培育楼台牡丹之技术失传,楼台牡丹随之绝迹。

11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