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治与武则天的趣闻
在唐朝历史上,太子李治为何敢大胆调戏后妈武媚娘?这是怎么回事?赶紧和学习啦小编一起来看看李治与武则天的趣闻吧,希望能够解答您的疑问。
李治与武则天的趣闻:
唐太宗身体不适,太子李治入奉汤药,恰好武媚娘侍侧,李治见她长得美丽动人,不禁心神动荡,两人目光交错时,武媚面含羞色转过脸。李治苦于没有机会与她说句话。一天周围无人,媚娘奉金盆水跪进,李治手伸进水盆里,把水洒在武媚衣服上,且挑逗说:“乍忆翠山梦里魂,阳台路隔岂无闻。”媚娘随即宛尔一笑道:“未漾锦帐风云会,先沐金盆雨露恩。”李治大悦,遂携她的手,交欢于宫内小轩僻处,极尽缱绻。事后,武媚执衣而泣:“妾虽微贱,久侍至尊,欲全陛下之情,冒犯私通之律。异日居九五,不知置妾身何地耶?”李治解下所佩九龙羊脂玉钩给她,曰:“即不讳,当册汝为后。”
武媚就是后来历史上惟一的女皇武则天,她的父亲武士huò是山西的大木材商,寒门地主出身。他颇好交结,唐高祖在河东时,曾在他家住过。高祖为太原留守,引用他做行军司铠参军。武士huò曾力劝高祖起兵反隋。高祖起兵时,他帮助高祖克服了王威、高君雅的阻难,后来又随高祖入长安。武德年间,他做到工部尚书,封应国公,从此才成为贵族。武则天母杨氏,是隋朝宗室宰相杨达之女,42岁嫁武士为继室妻子,生有三女,武则天是其次女。入宫之前,武则天的生活并不如意。她的少女时期随做官的父亲在四川生活,后来,父亲去世,同父异母兄长对她们母女很刻薄,因此武则天在长安和姐妹、母亲有过一段很艰难的生活。贞观十一年,14岁的武则天入宫时,母亲杨氏伤心恸哭,武则天安慰母亲说:“母亲不要难过,女儿得以一近天颜,怎知不是福分呢?”
进宫一年多之后,终于被召入掖庭宫,受唐太宗初次宠幸。被太宗赐名叫武媚。一次,唐太宗得到一匹名“狮子骢”的烈马,性格暴躁,不好驾驭。唐太宗为此叹息不已。当时武则天侍候在侧,她说:“妾能驭之,然需三物,一铁鞭,二铁锤,三匕首。铁鞭击之不服,则以铁锤锤其首;又不服,则以匕首断其喉。马供人骑,若不能驯服要它何用。”此番言语凶狠残忍,全然不似出于一位柔弱女子之口,唐太宗也嫌她太过凶狠,颇为不悦。
不幸的是某一年空中出现太白金星,因为古书中也记截“三代之后,女主武王”,宫中武性女子只武媚一人。太宗尽管贪恋女色,为了社稷从此绝不接近武媚,将她贬为奴婢,视作妖惑。武媚粗茶淡饭,在屈辱、嫉妒中长大。唐高宗在他当太子的时候,就看中了武则天。在孤寂的生活中,她逐渐与太子李治志趣相投,关系密切。李治悄悄将玉坠送与她做定情之物。太宗驾崩后,按照惯例,没有生育过的嫔妃们要出家做尼姑,生育过的则要打入冷宫,为死去的皇帝守寡,宫中凡受宠幸的女子全到感业寺削发为尼。两年的尼姑生活使武媚全面地回顾了宫廷生活的富贵与艰险。
高宗李治嗣位,到了第二年,太宗的忌日,李治到感业寺里来进香,武则天紧紧把握住了这次机会。她使高宗又回忆起了先前的恋情,并私下令武则天蓄长发。最后武则天被李治带回宫中,再次回到自己生活过的唐朝皇宫,并被册封为才人。她能够回宫同时还有着另一层复杂的背景,当时王皇后正与萧淑妃争宠,决计利用武媚的美貌,转移高宗对萧氏的厚宠。遂令武氏暗中蓄发,献给高宗,封为宸妃。武则天回宫之初,也只是宫女身份,安排王皇后身边。她能够“卑词曲体以事后”,王皇后“数称其美于上”。永徽三年,武则天生了长子李弘,给自己带来了晋升的希望,也给王皇后增加了一层忧虑。永徽五年,武则天被册封为昭仪,地位仅次于皇后与淑妃。
武则天简介:
武则天(公元624年-公元705年),祖籍并州文水县(现成山西文水县东),生于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中国历史上唯一得到普遍承认和众人皆知的女皇帝。唐高宗时为皇后(655年-683年),尊号为天后,与唐高宗李治并称二圣,683年12月27日-690年10月16日作为唐中宗、唐睿宗的皇太后临朝称制,后自立为武周皇帝(690年10月16日-705年2月22日在位),705年退位以后,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女性太上皇。武周一朝结束,唐朝复辟,恢复以神都为东都。神龙元年农历十一月二十六日(705年12月16日),武氏在上阳宫病死,年八十二,后与高宗合葬乾陵,留无字碑。武曌(624年2月17日-705年12月16日),亦作武照,通称武则天或武后,山西文水人,中国历史上“唯一”得到普遍承认的女皇帝。唐高宗时为皇后(655年-683年),尊号为天后,与唐高宗李治并称二圣,683年12月27日-690年10月16日作为唐中宗、唐睿宗的皇太后临朝称制,后自立为武周皇帝(690年10月16日-705年2月22日在位),705年退位以后,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位女太上皇。
武氏为唐开国功臣武士彟次女,母亲杨氏,祖籍并州文水县(今山西省文水县),生于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十四岁时因长得很美,而入后宫为唐太宗的才人,唐太宗赐号武媚娘。高宗时为昭仪,后封为皇后,又上尊号为“天后”。高宗崩,中宗即位,武氏为皇太后,临朝称制后改名曌。武氏认为自己好像日、月一样崇高,凌挂于天空之上。于称帝后上尊号“圣神皇帝”,退位后中宗上尊号“则天大圣皇帝”。武氏另有废除的尊号“圣母神皇、圣神皇帝、金轮圣神皇帝、越古金轮圣神皇帝、慈氏越古金轮圣神皇帝、天册金轮圣神皇帝、则天大圣皇帝”等。
对于武则天,从唐代开始,历来有各种不同的评价,角度也各不相同。唐代前期,由于所有的皇帝都是她的直系子孙,并且儒家正统观念还没完全占据统治地位,所以当时对武则天的评价相对比较积极正面。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特别是司马光所主编之《资治通鉴》,对武氏严厉批判。到了南宋期间,程朱理学在中国思想上占据了主导地位,轻女的舆论决定了对武则天的评价。譬如明末清初的时候,著名的思想家王夫之,就曾评价武则天“鬼神之所不容,臣民之所共怨”。惟不可否认的是,武后善治国、重视延揽人才,首创科举考试的“殿试”制度,而且知人善任,能重用狄仁杰、张柬之、桓彦范、敬晖、姚崇等中兴名臣。国家在武则天主政期间,政策稳当、兵略妥善、文化复兴、百姓富裕,故有“贞观遗风”的美誉,亦为其孙唐玄宗的开元之治打下了长治久安的基础,武则天对历史做出过巨大的贡献。
另外武则天也有不少负面评价,其主政初期,由于大兴告密之风,重用酷吏周兴、来俊臣等,加上后世史学家不齿于她违反传统的礼教,身为女子,竟然拥有不少男性嫔妃(称为“男宠”),也公开与多名男性欢好,不以为耻,所以史书内都对她的所作所为大加鞭鞑,直斥其阴险、残忍、善弄权术,与中宗时韦后之专政,合称为武韦之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