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迹学习网 > 历史材料 > 历史趣闻 > 野史秘闻 >

对西游记的趣味解读

时间: 鸿宇2 野史秘闻

  有没有想过如果我们用“平等观念”来看待《西游记》里的“人妖仙”,将会是什么样的情况呢?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推荐的对西游记的趣味解读,希望各位看官能感兴趣哦。

  对西游记的趣味解读:

  《西游记》的故事家喻户晓,讲的是师徒四人一路在各路神仙的帮助下降妖伏魔,最后到达灵山修成正果的故事。这段介绍应该是大家所熟悉的,但是在这段介绍当中大家是不是潜意识的就下了一个观念,那就是人和神是属于“好”的一类,妖魔鬼怪就属于“坏”的一类?其实并不是,我今天跟大家想说明的就是这一点。

  作为法科学子的我今天研究的角度可能有点特殊,那就是我们从“平等观念”的角度来研究《西游记》里的人、神仙、妖怪。

  《西游记》里的妖怪就真的该打吗?首先我们应该来看看唐僧师徒四人这一路降的妖是什么妖,伏的魔是什么魔,首先我查了一些相关资料,发现西游记里总共出现了96个妖怪,这96个具体的妖怪我就不一一赘述,但这96个妖怪包括了自身取经队伍的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和小白龙,也有天界下凡的各类仙级宠物,还有的就是一些平凡普通的妖怪。我就来问一个根本问题,唐僧师徒为什么要打妖怪?为什么取经队伍的孙悟空等妖怪要打他们的同类?为什么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小白龙之前就是神仙,后来怎么又变成了妖怪?

  其实仔细看了《西游记》我们发现,《西游记》这个世界里是有人神鬼妖共存的,地上的有人和妖,天上的有神,地下的有鬼,但是《西游记》基本上就没有描写过鬼(写鬼的那是《聊斋》),说的就是人神妖三者之间的故事,所以三个群体应该是互不侵犯的,每个群体都维护者自己的利益,所以我们不能先入为主的带着“孙悟空是基于保护人类才去降妖除魔的”这个观念的。

  那你会说,那是有的妖怪会吃人嘛!说出这个观念的时候你已经其实已经站在人类的角度来看问题了,那人类有时候不还吃牛肉、猪肉、狗肉之类的嘛,这些动物也是妖怪的前期生长状态,其实我们从《西游记》原著里也可以发现有些神仙也是吃人肉的。在一个空间生存的怎么不会有摩擦,现在许多国家之间还发生战争、杀人等摩擦呢!我们再看摩擦发生的区域一般都发生在人神妖的交界地带,前提是这种摩擦并没有影响各个物种的生活,就像妖怪的如此猖獗,并没有影响唐朝人民幸福的生活那样。

  如果这三个群体非要有什么区别的话,我认为就是物种的高级状态不同,最高级的就是神,其次是人,再次是妖。所以有的妖想要修炼成人形,想要成仙,有的人想成仙,却从没说过有的人想要成为妖的吧……其实这个关系换算成我们现在世界的关系应该就是,仙阶层就是属于发达国家系列的,人属于相对发达的发展中国家,妖就是广大亚非拉群众了那种关系。

  人和妖都想成为仙,就像落后国家的人绞尽脑汁想移民到发达国家一样,所以《西游记》讲的就是唐僧师徒费劲周折“移民”的故事,只不过在那个世界他们所需要的资本就是弘扬一下佛教,开拓市场,我才能跟你这个仙的“绿卡”,给你这个“户口”。

  不知写了这么多,大家还有没有明白《西游记》中人仙妖的区别,妖的慨念!再说的明白一点,仙就是相当于发达国家的户口,让你享受到较好的社会福利政策!有了这个“户口”或者“绿卡”你就是仙,没有你就是妖或者人。

  孙悟空在天宫本来当齐天大圣是有“绿卡”的,但最后因为违法乱纪被发达国家驱逐出境就注销了户口,取消了绿卡身份也成为了“卡”外人员了,同样猪八戒沙僧小白龙等也一样。

  也有的本来是生活在非洲地区的妖怪通过自身的“不懈努力”而移民国外的,比如像黑熊精,红孩儿之流因为本身比较大,就能成为仙了。

  《西游记》里还存在一些情况就是一些有发达国家的户口,逃离了祖国也就成为了妖怪,如太上老君的青牛和两个童子,下界成了青牛精和金角大王、银角大王,享受不了政策待遇之后,也就成了妖怪了,就像现实中的斯诺登一样,享受不了天庭的待遇,整天还被美帝追着打……

  所以我们看《西游记》仙妖人之间是没有绝对界限的,有的人可以成为仙,有的妖也可以成为仙,有的仙能成为妖和人。所以也就不存在人妖仙的好坏之分了,每一个群体都是平等的,大家不需要对《西游记》里的妖怪“另眼想看”了。

  弄清了人仙妖三者的关系我们再回头来看,《西游记》说的其实是一个很霸道的故事,那就是某些很强势的国家就像今天的发达国家,来运用自己的政治经济优势来欺负牺牲一些弱小的发展中国家,用来宣传自己的文化观念和资本主义思想,就像神佛界发达阶层利用孙悟空这样在妖界的代理人一样来宣传自己的文化观点,这也回答了我们一开始的问题,唐僧师徒四人为什么要打妖魔鬼怪了。

  《西游记》简介:

  《西游记》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由明代小说家吴承恩所完善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的汉族长篇神魔小说。主要描写了孙悟空、猪八戒、沙僧三人保护唐僧西行取经,沿途遇到八十一难,一路降妖伏魔,化险为夷,最后到达西天、取得真经的故事。取材于《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和汉族民间传说。

  自《西游记》问世以来在民间广为流传,各式各样的版样层出不穷,明代刊本有六种,清代刊本、抄本也有七种,典籍所记已佚版本十三种。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古典文学作品大量被译为西文,西渐欧美,已有英、法、德、意、西、世(世界语)、斯(斯瓦希里语)、俄、捷、罗、波、日、朝、越等文种。并发表了不少研究论文和专著,对这部小说作出了极高的评价。

  主要内容:小说生动叙述了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师徒四人,历尽艰险曲折,到达西天的奇妙的故事,故事告诉人们:为了寻找、追求、实现一个美好的理想和目标,为了完成一项伟大的事业,必然会遇上或多或少的、或大或小的、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必须去顽强地克服这些挫折与困难。

  主题思想:小说通过唐僧取经的故事,刻画了孙悟空的形象。表现了他蔑视权威,不畏强权,除恶务尽的战斗精神,这个形象鲜明地反映了人们战胜邪恶和征服自然的崇高理想。

  艺术特色:①善于说故事,可读性强,故事情节曲折,扣人心弦。②善于塑造人物,如孙悟空、猪八戒刻画得栩栩如生。③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充满天马行空的想象和大胆夸张的手法。

  精彩名句:山高自有客行路,水深自有渡船人。一叶浮萍归大海,人生何处不相逢。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精彩情节:《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车迟国斗法》、《女儿国遇难》、《真假美猴王》、《智取红孩儿》、《三借芭蕉扇》。

  人物性格:号称美猴王齐天大圣孙悟空,是一个桀骜不驯,敢作敢当的英雄,他保护唐僧西天取经,一路上出生入死,制服无数妖魔鬼怪,为取经立下汗马功劳,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取得真经。他勇敢机智,爱憎分明,幽默,深深赢得人们的喜爱。

115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