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迹学习网 > 历史材料 > 历史趣闻 > 野史秘闻 >

明朝锦衣卫的趣闻

时间: 鸿宇2 野史秘闻

  明朝的锦衣卫都干过什么振奋人心的好事?他们能做好事吗?赶紧一起来看看下面学习啦小编为大家精心推荐的明朝锦衣卫的趣闻,看完本文也许你的疑问就有答案了。

  明朝锦衣卫的趣闻:

  明太祖朱元璋建国后设立“拱卫司”,统管仪鸾司,负责护卫皇帝的安全和出行时的仪仗,后来逐步演变为“亲军都尉府”、“锦衣卫”。为了巩固得之不易的江山,朱元璋不断加强亲信的锦衣卫的权利,还让这个军政特务机构掌管刑狱,巡查地方,监管文武百官,可以说是古代的007,一直存在了290多年。

  飞鱼服,绣春刀,虽有皇帝的荣宠,锦衣卫也因为残酷至极的刑罚,无孔不入的探查能力一向被冠以穷凶极恶的形象。其实,锦衣卫只是一把非常锋利的刀,关键看用刀的人是谁。在明朝历史上,锦衣卫为明朝的江山也是做出过杰出贡献的。

  明朝万历年间,日本丰臣秀吉进攻中国属国朝鲜,朝鲜支撑不住向大明朝廷求援。明朝出兵援朝,在朝鲜半岛和日军对峙、和谈七年之久。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战争期间,锦衣卫作为直属皇帝的特务机构,被当作间谍派遣到前线战场上刺探情报。他们收集和整理的日军情报非常有用,让明朝在战争中占得先机,掌握了主动权。

  后来,日本丰臣秀吉病死,日军元气大伤退出了朝鲜半岛。锦衣卫情报对战争的辅助作用作为军事情报范本一直为人所称道。

  明朝锦衣卫简介:

  锦衣卫,明朝著名的特务机构,前身为明太祖朱元璋设立的"拱卫司",后改称"亲军都尉府",统辖仪鸾司,掌管皇帝仪仗和侍卫。洪武十五年(1382年),裁撤亲军都尉府与仪鸾司,改置锦衣卫。作为皇帝侍卫的军事机构,朱元璋为加强中央集权统治,特令其掌管刑狱,赋予巡察缉捕之权,下设镇抚司,从事侦察、逮捕、审问等活动。

  朱元璋设置锦衣卫以消灭功臣为目的,罗织罪状,置无罪者于死地。朱元璋担心自己死后,下一代皇帝驾驭不了文武功臣,所以他几兴大狱,假借若干由头,把辅佐他打天下的文武功臣屠戮殆尽,《明史·刑法志》记载:"胡惟庸、蓝玉两案,株连且四万。"足见其酷烈程度。作俑之始,就是皇帝心术不正的产物,所以其后遗症也特别严重。

  洪武二十年(1387年),朱元璋下令焚毁锦衣卫刑具,所押囚犯转交刑部审理;同时下令内外狱全部归三法司审理,将锦衣卫废除。不过,始作俑时心术已坏而造成的弊政是难以断根的,到燕王朱棣起兵夺得帝位时,明成祖朱棣为了巩固统治又恢复锦衣卫。明初两代皇帝重用锦衣卫,其后,有明一代,此弊终难去矣。

  "明初,置拱卫司,秩正七品,管领校尉,属都督府。后改拱卫指挥使司,秩正三品。寻又改为都尉司。洪武三年,改为亲军都尉府,管 左、右、中、前、后五卫军士,而设仪鸾司隶焉。四年,定仪鸾司为正五品,设大使一人,副使二人。十五年,罢仪鸾司,改置锦衣卫,秩从三品……"(出自《明史》)

  锦衣卫,是明代专有军政特务机构,其前身为朱元璋设立的"拱卫司",后改称"亲军都尉府"。锦衣卫主要职能为"掌直驾侍卫、巡查缉捕",其首领称为锦衣卫指挥使,一般由皇帝的亲信武将担任,直接向皇帝负责。洪武二十年(1387年),朱元璋下令焚毁锦衣卫刑具,所押囚犯转交刑部审理;同时下令内外狱全部归三法司审理,将锦衣卫废除。明成祖时,锦衣卫又得以恢复,并由北镇抚司专门处理诏狱。有明一代,锦衣卫一直存在。

  他们直接听命于皇帝,可以逮捕任何人,包括皇亲国戚,并进行不公开的审讯。也有参与收集军情、策反敌将的工作,如在万历朝鲜战争中收集了大量的日军军情。延续至1661年南明永历帝的锦衣卫指挥使马吉翔与掌卫事任子信于咒水之难被杀才可说是正式结束长达290年的历史。

  清朝入关以后,仿效明朝制度,仍然设立锦衣卫。顺治二年(1645年),改称銮仪卫。清朝的锦衣卫仅存在一年。

114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