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轲刺秦王的真相
荆轲竟然胆大包天“刺杀”秦王?背后有什么阴谋?赶紧一起来看看下面学习啦小编为大家精心推荐的荆轲刺秦王的真相,看完也许你的疑问就有答案了。
荆轲刺秦王的真相:
秦王一心想统一中原,便不断向各国进攻。并霸占了燕国好几座城。
燕国的太子丹原来留在秦国当人质,他见秦王决定兼并列国,还夺去了燕国的土地,就偷偷地逃回燕国。他一心要替燕国报仇。但他不会操练兵马,于是把燕国的命运寄托在刺客身上。他把家产全拿出来,找寻能刺秦王政的人。
后来,太子丹遇到了一个很有本领的勇士荆轲。他把荆轲收在门下当上宾,把自己的车马、饭食、衣服让荆轲一起享用。荆轲特别感激太子丹。
后来秦国灭了韩国;之后秦国大将王翦一直向北进军,逼近燕国。
燕太子丹就赶紧去找荆轲。太子丹说:“我想派一位勇士打扮成使者去见秦王,靠近秦王身边,逼他退还诸侯的土地。秦王要是答应了最好,要是不答应,就把他刺死。您看行不行?”
荆轲说:“行是行,但要挨近秦王身边,必定得先叫他相信我们是向他求和去的。”
荆轲私下去找樊于期,跟樊于期说:“我有一个主意,能帮助燕国解除祸患,还能替报仇,可就是不知道该怎么给你说。”
樊于期说:“你有什么主意就直说吧!”
荆轲说:“我决定去行刺,就怕见不到秦王的面。现在秦王在悬赏通缉你,如果我能够带着你的头颅去献给他,他肯定接见我。”
樊于期说:“好,那你就拿去吧!”说完就拔出宝剑自杀了。
太子丹事前为荆轲准备了一把用毒药煮炼过的锋利的匕首。只要被这把匕首刺出一滴血就会立刻气绝身亡。又派了仅仅十三岁的勇士秦舞阳为荆轲做副手。
临行的时候,荆轲给大家唱了一首歌:
“风萧萧兮易水寒,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大家都伤心得流下眼泪。荆轲拉着秦舞阳上车后,头也不回地走了
荆轲刺秦王简介:
《荆轲刺秦王》选自《战国策·燕策三》,记述了战国时期荆轲刺秦王这-悲壮的历史故事,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政治情况,表现了荆轲重义轻生、反抗暴秦、勇于牺牲的精神。文章通过一系列情节和人物对话、行动、表情、神态等表现人物性格,塑造了侠义英雄荆轲的形象。
公元前227年,荆轲带燕督亢地图和樊於期首级,前往秦国刺杀秦王嬴政。临行前,许多人在易水边为荆轲送行,场面十分悲壮。"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这是荆轲在告别时所吟唱的诗句。荆轲来到秦国后,秦王在咸阳宫召见了他。荆轲在献燕督亢地图时,图穷匕见,刺秦王不中,被杀死。
荆轲刺秦王历史背景:
战国后期,经过长期诸侯割据战争,诸侯各国盛衰格局发生了很大变化,而变化最大的莫过于秦国。自公元前359年,秦孝公任用商鞅施行变法,为秦国的富强打下了良好基础,并逐步向东扩展。而秦惠王、秦昭王时期,继续扩张,井继续推行军功爵制,按军功颁赐爵位,以爵位赏赐土地和隶农,使秦人“怯于私斗而勇于公战”,军事实力大增。同时,秦国物产丰富,地理条件优越。经过由孝公至庄襄王六世百余年的苦心经营,秦国的经济和军事力量都远胜于其他六国。
公元前247年,秦庄襄王死去,其年仅13岁的儿子嬴政继位为秦王,但当时的国政大权为相国吕不韦所把持。公元前238年,秦王赢政铲除了丞相吕不韦和长信侯嫪毐集团,开始亲政,同时也开始周密布署统一六国的战争。秦王赢政十七年(公元前230年),秦军攻占韩国都城阳翟(今河南禹州市),俘虏韩王安,在韩地设置颍川郡,韩国灭亡。接着便把兵峰直指赵国。公元前229年,秦大举攻赵,名将王翦率军由上党出井陉,端和由河内进攻赵都邯郸。于公元前228年攻占了邯郸,俘虏赵王迁,赵国灭亡。之后,秦国兵临易水,威胁燕国。
燕国在七国当中,是比较弱小的一个,但也有其辉煌的时期,公元前284年,燕昭王任命名将乐毅为上,统率燕、秦、楚、韩、赵、魏六国军队攻齐。在济水之西大败齐军,攻克临淄。之后燕军仅在六个月的时间内,就攻取了齐国七十余城,只剩下莒和即墨两城,使齐国几乎亡国。燕昭王死后,对乐毅不满的燕惠王继位,齐臣田单乘机使反间计,使燕惠王撤换了乐毅,派骑劫代替乐毅。田单用火牛阵一仗击溃燕军主力。并一举将燕军逐出国境,收复沦陷的七十余城,使齐国复国。自此,燕国便一蹶不振,国势日衰。至燕王喜时期,国力更加衰落,由他的儿子太子丹(?—前226)主持朝政。
燕太子丹曾在秦国为人质,秦王待太子丹并不友善。后太子丹逃归燕国。大臣们劝他跟齐、楚、魏再组合纵对抗联盟,太子丹认为那已不切实际,而且缓不济急。他决心采取左道旁门的手段,派遣刺客去胁迫赢政,命他承诺退还侵略的土地,并保证不再继续侵略。如果他拒绝,就把他刺死,以此来阻挡秦国的兼并之势。燕太子丹首先找到田光,经过田光先生的引见而结识了著名的侠士荆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