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迹学习网 > 历史材料 > 历史趣闻 > 野史秘闻 >

诸葛亮死后的趣闻

时间: 鸿宇2 野史秘闻

  诸葛亮临终拿出一枚小钉子,为蜀汉续了29年的命,这是怎么回事?赶紧和学习啦小编一起来看看诸葛亮死后的趣闻吧,希望能够解答您的疑问。

  诸葛亮死后的趣闻:

  诸葛亮和司马懿相遇,实在是太精彩了,二人一旦彼此错过,那么三国就少了一大亮点。司马懿能够算准诸葛亮时日不多,耐心耗他至死;诸葛亮能够算准司马懿一旦知道他死,蜀军撤退时,会趁机发动进攻,就精心做好了一切,让自己死了还能对付司马懿。蜀汉部队秘不发丧,悄然拔营撤退。

  司马懿得报,本该趁乱追击,可是贼汉会看家,他怀疑这是诸葛亮布下的一个局,所以不敢全力进攻,只是小心翼翼地试探进军。提心吊胆地登上数月以来可望不可即的五丈原,司马懿只见地上满是丢弃的文书、地图,确认诸葛亮已死。五丈原上,壕堑密布,营垒整齐,虽然空无一人,但是整个军营气象仍然让人心中凛然,司马懿不由叹服:“天下奇才也!”曹操和曹丕都是早早就死了,曹休和曹真都因战败而抑郁而终,张郃被司马懿借刀杀人除掉,现在能够遏制他的诸葛亮也死了——历史是多么地垂青司马懿啊!

  判定诸葛亮真地死了之后,司马懿下令全力追击,可是,诸葛亮早就准备好了对付司马懿的招数,在蜀军撤退的沿途路面上,撒满了无数扎马钉。这是诸葛亮令人打制的防御利器。这种铁钉有四枝方向不同的寸把长的尖刺,经过处随手撒在身后,必有一刺朝上,阻挡后面追赶的人马。司马懿率领大军气势汹汹地进入山谷,前锋部队人仰马翻,战士痛苦的呻吟,战马惨烈的嘶叫,在山谷回响。司马懿眼看着敌军的旌旗消失在山的那一边,而寸步难行。

  司马懿最后想了一个办法,组建二千人的敢死队,更准确地说应该是“敢扎队”,队员必须脚被铁刺扎了能够忍受。二千人的“敢扎队”,穿着笨重的软木平底木屐,在山道上试探着前进,一路扫除扎马钉。空谷阒然无声,回荡着沉闷的木屐声,司马懿指挥部队龟速前进。

  显然是无法追赶上蜀汉部队的,但是追到最后,起码能够验证诸葛亮是不是真死了。一直追出三百多里,曹魏大军还没看到蜀汉部队的影子。这次数百里的追击,除了一路上清理成堆的扎马钉,曹魏部队毫无收获。

  诸葛亮用小小的扎马钉,给蜀汉又续了二十九年的命,司马懿只能把灭蜀的任务留给儿子来完成。

  诸葛亮的简介:

  诸葛亮(181年-234年),字孔明,三国时期蜀汉丞相,中国历史上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发明家。东汉末期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省沂南县)人。青年时耕读于南阳郡,地方上称其卧龙、伏龙。后受刘备三顾茅庐邀请出仕,促成孙刘联盟和建立蜀汉政权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刘备死后,诸葛亮受封爵位武乡侯,任蜀国丞相,辅佐刘禅,成为蜀汉政治、军事上的实际领导者。先后五次率军北伐曹魏,在第五次北伐时病逝于五丈原,追谥为忠武侯。后世常尊称诸葛亮为武侯、诸葛武侯。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里忠臣与智者之代表。234年8月28日在五丈原逝世。诸葛亮之忠诚,备受后世推崇。在受到刘备托孤后,他一直对后主刘禅尽心尽力,凡事亲力亲为,忧公如家,于《出师表》中亦表明心迹,直至最后令到自己食少事烦,病死军中。诸葛亮在割据一方的政权中大权独揽十余年,但是既不敛财,也不谋任何私利或名位,一直以兴复汉室为任。另一位托孤重臣李严曾经写信给诸葛亮,希望他受赐九锡,但是遭到诸葛亮拒绝,表示不能够为汉室收复中原就不算有功。近现代对此有不同程度的质疑,比如,不扶刘禅是为专权于身;坚持北伐源于“野心”。

  诸葛亮曾经上表指出自己没有多余财产,只有800株桑树和15顷土地,而自己穿的都是朝廷赐封,就算儿子都是自给自足,自己没有一点多余的财产。果然,诸葛亮直至死时也是如此,甚至在临死前,也吩咐了他下葬时只需要挖洞一个,棺木能够放进去便足够,自己则穿着平常的服装即可,不须要其他配葬物。诸葛亮死后30年,他的长子诸葛瞻和长孙诸葛尚一起在蜀汉保卫战中战死沙场。

  诸葛亮的性格虽在很多作品中都体现的是谨慎睿智,可本人也有一点点小任性。在中学生课文《出师表》中,他曾说道:“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从这一段文的语气可知,诸葛亮的性格和他当时的心情。

  诸葛亮在政治上有更为突出的成绩,除了在《隆中对》提出了刘备政权长期战略外交规划外,早期经常为刘备足食足兵。等到他开始独掌蜀汉军政大权以后,则以法为根本,到后来在朝内作八务、七戒、六恐及五惧训诫各臣,而朝外亦民风朴实,赏罚分明,突出法制的作用,在中国古代极为罕见。他鼓励其他朝臣以集思广益的态度进谏。他又敢于接受问责、承认错误,在第一次北伐时,因为误用与他最为亲密的马谡而失败,他后来上表自责,自贬降官,及对马谡进行处分。《三国志》的作者陈寿的父亲因为马谡兵败,连坐,被髡(髡刑:剃发),但是他对诸葛亮的评价却是“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

  诸葛亮在技术发明上亦有灵巧的表现,如改良连弩、制作木牛流马的构思都出于其意。诸葛亮亦推演了兵法,作八阵图,直至唐代将领李靖仍然十分推崇。

  由于《三国演义》神化了诸葛亮的军事指挥方面的才能,近现代经常有质疑诸葛亮的军事能力的观点[18]。比如南征时,诸葛亮采取了参军马谡的建议,而不是他自己的能力。刘备时期,他一直居于大后方,不在前线指挥作战。[19]但是也有观点认为诸葛亮作为蜀汉十多年间的最高军事指挥和前线决策者,除了于南中之战中平定南方,诸葛亮以不足曹魏1/5的人口和武力,以攻击替代防御,不但长期进攻曹魏,使到对方基本上不敢于入侵蜀汉,反而占得了魏国阴平及武都两郡,其军事上的能力毋庸置疑。

  虽说如此,但《三国演义》毕竟是演义,不是真的,在真实的历史中,诸葛亮最擅长的其实是内政而不是当军师,在历史中,诸葛亮带兵打仗,当一支军队的军师就从来没有胜利过。因此,真正历史上诸葛亮是没有那么聪明的。

  尽管诸葛亮并没有那么聪明,但唐人还是把他选入了“武庙十哲”之中,作为古代军事家的代表之一。为何唐人会把一个常败之将选为“十哲”?恐怕也只有唐人才知道其中原因了吧……

11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