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迹学习网 > 历史材料 > 历史趣闻 > 野史秘闻 >

刘备与黄巾起义的趣闻

时间: 鸿宇2 野史秘闻

  刘备,大家都知道是谁,那么刘备为何要等到黄巾起义爆发才有机会为国效力?赶紧一起来看看下面学习啦小编为大家精心推荐的刘备与黄巾起义的趣闻,看完也许你的疑问就有答案了。

  刘备与黄巾起义的趣闻:

  三国演义里,刘备的初登场,是在涿县榜文前,据说那时的幽州太守刘焉听说黄巾军即将杀入本州,这便把校尉邹靖叫过来商议,结果便是出榜招募义兵。

  但这里其实有点问题,首先是官名不对,州的长官是刺史或者牧,而不是太守。其次这人也对不上,刘焉是比刘备靠谱得多的汉朝宗室,他曾做过冀州(今河北中南部)刺史,也做过南阳郡的太守,最终是去益州做了益州牧,他有个儿子,便是后来向刘备投降的刘璋。

  其实刘焉绝没有做过幽州刺史,有人说这其实该是刘虞,只不过罗贯中写错字了而已。但刘虞也不可能,黄巾起义爆发这一年,他在甘陵国(也在河北中南部)做国相,入主幽州做幽州牧,一直要等到187年。

  按照史书的记载,此时的幽州刺史,其实是一个姓郭名勋的人。之后没多久,他便在广阳(今北京)黄巾军的围攻之下为大汉捐躯了。

  那么刘备究竟有没有出来参与镇压黄巾军呢?

  真实情形是,刘备那年24岁,确实参与了幽州的义勇军。而且他的顶头上司,确实如演义所说,叫做邹靖。

  可演义又说,刘备在这应征入伍的前一刻,遇见了两个人,谁?卖酒杀猪的庄园主张飞、推车卖货(卖什么书中没说,传说是卖豆腐,呵呵)的小商贩关羽。

  按理说,论资本,三人中张飞的资本最雄厚,他有钱又有势,名下资产有一家酒庄,有一家肉铺,还有田产。而关羽的资本最弱,只有一辆小推车,车上有几斤豆腐而已。至于刘备,他似乎也是这涿县城中的中下阶层,连演义都说他“家贫,贩履织席为业”,也就是说,他只是个手工业者,织席、编鞋子拿出来卖的人。

  所以放在现在,这桃园三结义必然是张老板做大哥,刘备和关羽做小弟而已。而这,其实也就是本文这个问题的答案,虽然后来刘备自称中山靖王之后,但此时他只是个小伙计而已。若无这场黄巾起义,他便靠卖鞋子度过自己的一生。

  在书里,刘备还就成了三结义中的老大,不是因为姓刘,而是因为他的岁数最大;关羽则是老二,也不是因为他的豆腐做得好,而是因为他的岁数恰好比张飞大一点;张飞虽然富有是个成功人士,可只能做老三。

  可为什么刘备就能把肉铺老板张飞和豆腐贩子关羽吸引过来结拜呢?这显然又是刘大耳朵的独特魅力所在了。你看演义中文字说得分明,首先是刘备的一声叹息,吸引了背后张老板的注意。于是张老板便问了,前面那个大耳朵的汉子,榜单就在你眼前,不去为国出力,叹什么气啊?

  嘿!张飞这一问,其实也有他的潜台词,那就是国家在多事之秋,你有雄心壮志就该出来拼一把,光在这边哀叹有毛用啊?

  于是刘备便回头看这张老板的面容,原来这位肉铺老板长相还颇与众不同,怎么个不同法子呢?首先是身高,说张飞身长八尺,八尺又是多少呢?原来汉尺一尺是二十三、四厘米左右,八尺也就差不多一米八八左右——所以按这个标准,张飞的身高是很高的。

  这么一个大个子,长相又如何呢?说是“豹头环眼、燕颔虎须”:豹头指的是额头比较圆;而环眼呢,自然是说指的是眼圈大;燕颌,则是下巴有肉,显得圆润;而虎须,大概意思也就是形容这胡须象老虎的须,给人一种极威猛的感觉而已。

  明清四大小说里这么形容人物长相的,其实就两个。一个是张飞,另一个则是林冲。所以张飞的长相其实也绝不是如后来人想象的那样粗莽跟李逵似的,要知道他的女儿后来还被阿斗选去做皇后了,可见老张绝不会很丑,估计比关羽还要俊些,要不然阿斗怎么不相中关二家的女孩子呢?

  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老张的嗓子,简直就是男高音的意思。你看书上这形容,“声若巨雷、势如奔马”——也就是说张飞的大嗓门是没说的了。

  刘备,显然就是被张飞这大嗓门给吓到了。

  可刘备毕竟不是一般人,他明白自己的劣势,比钱肯定不如人多,比身块不如人壮,那还能比什么呢?比写作文、比算术、比外语……呵呵!刘备很快就有了办法,你是牛可你姓张,我可是姓刘啊,于是这就摆开了谱:

  “这位兄台,我本来啊,那可是汉室宗亲……”

  呵呵,这一摆谱,果然把张飞给镇住了,为什么?因为张老板怎么也想不到,在这北国的涿县这种地方,在他眼前,居然就有一个“汉室宗亲”,宗亲是什么意思?那就是皇帝的亲戚啊!你个卖肉的老板,再有钱能有皇帝有钱吗?再有势力能比得上皇帝有势力吗?

  结果,不知不觉间,张飞的大嗓门便小了许多,说的话也温柔许多:“我有点小钱,可以用来募集乡勇,这样吧,咱们找家小酒店,一边喝着小酒,一边深谈如何?”

  有酒喝、有话聊,这不正中刘备的下怀吗?于是两人这就奔村店而去(请注意,是村店,也就是说,是一家农家菜馆,而不是什么五星级酒店)。

  也就因为是村店,这便为下一个人物的登场做好了铺垫,为什么呢?因为那人也没几个钱,推辆小货车装点豆腐出来卖,能挣几个钱呢?可车上货物不惊人,他的话却颇惊人,那就是:“快斟酒来吃,我待赶入城去投军!”

  这一句话就把刘备的耳朵给揪过来了,为什么?因为老刘和张飞在这边聊的,不就是这投军的事吗?眼瞅着这又来了一位志同道合的兄弟——呵呵,这个咱明天再聊。先回头来说说文章开头那个问题:“以皇室自居的刘备,为何只能等到黄巾起义爆发才有机会为国效力?”

  为什么呢?因为所谓皇室,是有亲疏划分的 ,刘备与汉室的关系,其实是前汉也就是西汉的皇室关系(中山靖王是西汉的诸侯王),此时已经是后汉也就是东汉,疏远程度已然十万八千里之遥。

  刘备的简介:

  刘备(161年-223年6月10日),字玄德,东汉末年幽州涿郡涿县(今河北省保定市涿州市)人,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谥号昭烈皇帝,史家又称为先主。根据《三国志·先主传》,刘备是汉朝的宗室,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他为人谦和、礼贤下士,宽以待人,志向远大,知人善用,素以仁德为世人称赞,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公元221年3月15日(农历二月初五)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年号章武,史称蜀或蜀汉,占有今四川、云南大部、贵州全部,陕西汉中和甘肃白龙江一部分。公元223年病逝于白帝城。终年63岁,谥号昭烈帝,庙号烈祖,葬惠陵。

  刘备寡言少语,喜怒不形于色,能谦恭待人,城府极深。刘备年轻时师从东汉大儒卢植不爱读书,喜欢弄狗骑马,喜欢结交豪爽之士。因此,青年时代就有不少年轻人争相依附他,这是他性格的优点。

  刘备宽仁、忠厚、慈善、好施、善于收买、笼络人心。刘备入蜀后,实行拉拢当地豪门士族的政策,发还他们的田地和房屋,鼓励发展农业生产,因而深得民心。

  刘备礼贤下士,慧眼识才。在爱才、用才上,尽管刘备、曹操、孙权三人有共同的特点,但刘备比他们两人更胜一筹,在用人方面,毛主席曾对人评价:“刘备这个人会用人,能团结人,终成大事。这是他成功的关键。”[2]

  陈寿也评价刘备为:“先主之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盖有高祖之风,英雄之器焉”。

  刘备创业之初,势单力薄,颠沛流离。虽然两次占据徐州,但都最终失败,但是他注意收买人心,不论什么情况,他都以民为先。后来,三顾茅庐得诸葛亮,有了著名的“隆中对”,形成自己的立国纲要。他一生重用诸葛亮,如鱼得水,共谋大业。他在乡党之中得到后来勇冠三军的关羽、张飞,重用行伍出身的魏延,成功地镇守了汉中这个战略重地……从另一方面说明刘备知人善任的本色,很会笼络人心。

  刘备性格中还有坚韧不拔、屡败屡战的优点。刘备创业之初,艰辛异常,东奔西走如丧家之犬,依靠袁绍时,受到节制,依附曹操时,曹操众谋臣想诛杀他。曹操两次都免杀,并以礼相待,后他又趁机逃脱,联吴拒曹。他也曾依赖刘表,却被刘表暗地里提防,忍辱存身,以图称霸。可见他有坚韧不拔、锲而不舍的精神,是一个打不败、拖不垮的硬骨头。

  夷陵之战中,刘备大军溃败,部将黄权在不得已的情况下,率军投降曹魏,当时大臣们都劝刘备将黄权全家满门抄斩,刘备却说,黄权投降曹魏是不得以的举动,还说:“黄权并没有辜负我,是我辜负了黄权!”,身居高位,有如此广阔的胸襟,实为难得,所以后世人都以宽以待人评价刘备。

1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