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迹学习网 > 历史材料 > 历史趣闻 > 野史秘闻 >

趣味读历史:魏延的趣闻

时间: 鸿宇2 野史秘闻

  魏延为何一直压赵云一头?魏延有何过人之处?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精心推荐的趣味读历史:魏延的趣闻,希望能够解答您的疑问。

  趣味读历史:魏延的趣闻

  读过三国的朋友们,大概都要替赵云鸣声不平,他不仅武艺高强,而且战功赫赫,对蜀汉更是忠心耿耿,为人也非常的正直,简直就是忠臣的典范,可偏偏他的军职却一直不高,最后甚至被魏延压在身下,让人感到非常的不服气。诚然,在小说中赵子龙非常不凡,乃是五虎之一,更是刘备的结义兄弟,贵为四千岁,但事实上他本人在蜀汉的地位实在是不高,而且也并不比魏延优秀。

  大家都知道,刘备继承了他老祖宗刘邦的一双慧眼,非常善于用人,而且眼光很远,擅长将具有发展前途的大将招至帐下并委以重用,而魏延就是这样一位将领,相比于他赵子龙就显得有些畏畏缩缩,或许守城是一把好手,但实在是没有大将之风。

  话说子龙在蜀汉待了九年,一直都是偏一职,随后才升任牙门,接着又过了五年才升任翊军,可谓是官途坎坷。而那魏延呢?参军的时候便是牙门,接着他仅仅耗费了五年的时间便升任镇远,更是被封为了汉中太守,官职极高。

  实际说起来,魏延在蜀汉只能算是个新人,相比于子龙这种元老级人物,他根本算不上什么,但是擅长用人的刘备偏偏将他视为难得一见的将才,足以见得此人的确有非凡之处,而这也正是子龙身上所最欠缺的。

  还记得当时刘备刚刚称王,将都城定于成都,自然需要有一位大将为其镇守汉中,原本当时朝中的重臣都认为应该让张飞担任此职位,甚至就连张飞自己也是这么认为的,在他们的脑海里似乎已经没有什么更合适的人选了。但是让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是,刘备居然将魏延提拔成了汉中太守,使其从牙门迅速晋升为镇远,这般升职速度乃是史无前例,当此消息传遍军中之后,兵将上下无不感到震惊。

  为了打消大家的疑心,有天开会的时候,刘备对魏延询问道:“现在你已经担任此等要职,难道就没有什么想说的吗?”言外之意,是让他赶紧说点中听的话,也好打消大家心中的疑虑。接着魏延便大气凛然的说道,倘若曹魏胆敢倾力前来攻打我们蜀汉,我想要向主公请求让我来替您挡住他前进的脚步;倘若是十几万的军队前来攻打的话,那么我想要向主公请求让我来替您将他们全部吞并。一席话说完之后,刘备感到非常满意,而在座的众人也都纷纷打消了心中的疑虑,被他的回答感染到了,没有人再有任何异议了。

  这就是魏延与子龙的不同之处,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如果将演讲之人换成子龙的话,断不会有这么热血的回答,而群臣也就不能坚定心思抵抗曹魏,对于士气不利。子龙为人谨慎小心,他为人正直,因此当他在攻下城池后,面对城中太守拱手送给他的美女嫂子,选择了拒绝,两人甚至因此而翻脸。

  但这恰恰是刘备非常介怀的地方,因为子龙的正直,他很难轻易的掌控这个悍将,所以就算子龙的武力值、谋略都远在魏延之上,但仍旧不可用,倘若有一天子龙身居高位,而不再听任他的指挥,那么后果将是不堪设想,他不希望这种情况发生。

  刘备本人就不是一个正人君子,他能够娶孙权的妹妹为妻,也能娶刘璋家的儿媳,将女人如衣服这句话演绎的淋漓尽致,每每出现意外他都能毫不犹豫的抛下家眷,这一点他甚至比他的老祖宗刘邦做的还要决绝。反观子龙却无法向刘备这样做的如此坦然,恰恰是因为他如此注重德行,因此在刘备的眼里,他不堪重用,做个随身的保镖或许还算不错。

  再者,魏延并非是一个草包,他的确有胆识和谋略,当初北伐之时,他曾向孔明提出带领五千精兵去拦截弃城逃走的夏侯楙却遭到了拒绝。孔明比较喜欢子龙,因为他很谨慎,所以他不喜欢魏延的冒险计策,而当初层劝说刘备放弃进攻东吴,孔明也鼎力支持,除却担心被曹魏得利之外,魏延也是他们的顾虑之一,汉中就在两国交界之处,倘若交手魏延肯定又要冒险,这是他们最不想看到的。

  魏延擅长训练士兵,他的手下个个骁勇善战,而且都甘愿为他卖命,而子龙充其量也就是个警卫队长,保护刘氏父子的安全,但是到了后来他们连这个职位都没有保住,而被后来的向宠取代了。

  最后,子龙也没有机会官拜高职,巅峰时才不过是个镇东,后来北伐惨败直接被贬成了镇军,对他来说向上爬一步需要数年,但向下跌三步却仅仅需要几天,这其中巨大的对比让他难以接受,最后气得他卧病在床,次年便因病身亡。刘皇室对于这个不堪重用的武将显然也没有多少感情,直到他死了三年之后才为其追赠谥号,可以说实在是惨到家了……

  历史人物魏延简介:

  魏延(?-234),字文长,义阳(今河南省信阳市浉河区三里店)人。三国时期蜀汉名将。刘备入蜀之时,率领部曲随刘备入蜀,作战英勇、屡立战功、深受刘备信任。刘备称汉中王后,提拔魏延总督军事要地——汉中,加封镇远,领汉中太守,成为独当一方的大将。

  蜀汉建立后升为镇北。此后魏延随诸葛亮北伐,曾率军大破魏将郭淮等人,加为征西大。魏延曾向诸葛亮提出著名的“子午谷奇谋”,劝诸葛亮出奇兵攻取长安、潼关。但遭向来谨慎的诸葛亮反对,因而认为自己无法完全发挥才能,心怀不满。诸葛亮死后,魏延因不愿受长史杨仪所约束而于退军途中烧绝栈道,反攻杨仪,却因部属不服而败逃,被杨仪所遣的马岱所斩。

  魏延之忠心日月可鉴,在《三国志》中记载得很清楚:“原延意不北降魏而南还者,但欲除杀仪等。平日诸将素不同,冀时论必当以代亮。本指如此。不便背叛。”然而在《三国演义》中,魏延却写成了脑后生反骨,天生就是要造反的。作为当年被刘备亲手提拔上来的牙门将,魏延很快就证明自己的才能。只可惜魏延在刘备手下时间短,在诸葛亮手下时间长。《三国演义》第五十三回,魏延一出场便带着悲剧色彩。他杀韩玄、献城刘备,功不可没,却被身为军师的诸葛亮认定“天生长有反骨,日后必然造反”。虽然当时诸葛亮没能除之而后快,但他的这句话却埋下了祸根。以至于后来,当魏延和杨仪同时告发对方谋反的时候,吴太后便想起了诸葛亮的这句话,使得魏延从此背上了 “反贼”的骂名。[1]

  诸葛亮第一次出祁山时,魏延曾经进献过“子午谷奇谋”:“让诸葛亮分拨自己一万军队出子午谷,夺取雍州长安和潼关,诸葛亮自祁山攻雍州,然后异道会于潼关。”可以说这时是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即使不能一举统一大业,至少有望将雍州并入蜀地。当时魏国派驻边防的安西夏侯楙乃曹操女婿,"素无武略","又多蓄妾",因着与魏文帝曹丕的关系才获得这一荷守一方重镇的职位。魏延看准此一机缘,遂大胆向诸葛亮提议道:"给我一万人,自带粮草,循秦岭以东疾进,不出十日可到长安。胆怯的夏侯楙见我蜀兵天降,必然仓皇而逃。曹丕若想率军亲征,最起码也得二十天,丞相已可先期到达。这样,咸阳以西可一举而定。"今天的公论是:魏延的计划虽然冒险,但成功的可能极大,因为他对当时敌我形势及当地特殊地形的判断都是非常准确的。考虑到后来蜀汉灭于魏国之手,乃是由于魏国大将邓艾采取了相似的"奇险"战略,诸葛亮对魏延提议的否决,便只能让我们深感遗憾了。

107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