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迹学习网 > 历史材料 > 历史趣闻 > 野史秘闻 >

历史小趣闻:郑和下西洋

时间: 鸿宇2 野史秘闻

  历史上郑和七下西洋五次驻节马六甲,在当地筑起古城墙,这是怎么回事?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精心推荐的历史小趣闻:郑和下西洋相关信息,希望能够解答您的疑问。

  历史小趣闻:郑和下西洋

  马来西亚历史名城马六甲,在中国可以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这一方面是由于马六甲海峡作为连通太平洋与印度洋的咽喉要道,是国人从小学就开始接触的地理名词;另一方面更因为这座古老的城市与中国有着极为深厚的渊源,当漫步于马六甲的大街小巷,总会有一个人的影子浮现在你的眼前——郑和。

  六百多年前,中国明朝的航海家郑和七下西洋,五次驻节马六甲,他的到来深深影响了这座城市的历史。马六甲城曾是古代马六甲王国的首都,也是海上贸易重要中转站,当年郑和奉命出使诸国,曾多次停泊这里,在此建立了大本营。

  至今,马六甲还保存着许多郑和的遗迹,如他所率官兵每次来到马六甲都会驻扎的三宝山,山脚下的一座三宝庙以及一口相传为郑和下令挖掘的三宝井。与后来的西方殖民者不同,郑和作为明朝的使者来到马六甲,不仅没有占领这里的一寸土地,还对邻国军队入侵进行调和并护送马六甲苏丹祖孙三代朝贡往返,为马六甲王朝的建立与巩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郑和曾组织当地军民筑起古城墙,修建东南西北四座城门,晚上派人昼夜巡逻,制订一整套警卫制度,不仅扫除了城内的不安定因素,也利于都城的保卫,使得马六甲臣民在此后的百余年里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他还曾在马六甲三宝山麓设立官厂,囤放粮食、货物,消灭了海盗的侵扰,帮助马六甲成为当时东西贸易活动的主要商港。马六甲当地的人民对郑和的功绩十分感佩,而此间出版的《马来纪年》对郑和在马六甲的功绩和遗迹均有记载。

  为了纪念郑和下西洋六百周年,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的华人华侨出资在马六甲修建了郑和文化馆,里面展出有当年郑和七下西洋所带的瓷器、海产品、宝船模型等,还展示了船员的生活场景。

  另外,马六甲独特的峇峇娘惹文化也与郑和有关。从明朝开始移民到马六甲的华人与当地马来西亚人结婚后生下的男孩子称峇峇,女孩子叫娘惹,峇峇娘惹也被称为土生华人,而这些移民中有一部分就是当年随郑和出海的船员。在马六甲的唐人街就有峇峇娘惹的博物馆和峇峇娘惹的餐馆。娘惹餐也是中国广东福建与马来西亚当地人烹饪风格的混合,甜中有酸,酸里透辣。

  马六甲市在2008年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其历史与文化被世人所认同,同时也让更多的人有机会更深入地了解这座处在海上要道的古城。来到马六甲河,乘一艘小船沿河而下,途中会看到一栋栋具有马来风情的小房子,外墙上绘满了有关马六甲历史的壁画,结合导游的讲解,整个马六甲的历史很快展现在眼前。当然,这时会看到一个熟悉的中国人头像,那就是郑和。

  时至今日,郑和的功绩已经升华为一种精神,激励着中马两国人民向这位伟大的航海家学习,继续弘扬爱好和平、勇于开拓、开发交流、敬业献身的“郑和精神”。

  郑和下西洋的简介:

  郑和下西洋是指明成祖朱棣命三宝太监郑和从 太仓的刘家港起锚[1] (今江苏太仓市浏河镇),率领200多艘海船、2.7万多人远航西太平洋和印度洋拜访了30多个包括印度 洋的国家和地区,曾到达过爪哇、苏门答腊、苏禄、彭亨、真腊、古里、暹罗、榜葛剌、阿丹、天方、左法尔、忽鲁谟斯、木骨都束等三十多个国家,最远曾达非 洲东部,红海、麦加。加深了明朝和南洋诸国(今东南亚)、西亚、南亚等的联系。

  郑和下西洋是中国古代规模最大、船只最多(240多艘)、海员最多、时间最久的海上航行,比欧洲多个国家航海时间早几十年,是明朝强盛的直接体现。郑和的航行之举远远超过将近一个世纪的葡萄牙、西班牙等国的航海家,如麦哲伦、哥伦布、达伽玛等人,堪称是“大航海时代”的先驱,也是唯一的东方人,他更早迪亚士57年远赴非洲。

  郑和下西洋的目的众说纷纭,一说宣扬大明威德,《明史·郑和传》中记载:“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这是可信性较高的观点。一说寻找建文帝朱允炆,《明史·郑和传》中记载:“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觅踪迹。”一说发展贸易,正史称郑和下西洋使“国用羡俗”、“宝物填溢”。[2] 另有包抄帖木儿帝国、 扫荡张士诚旧部、解决军事复员问题等说法。

  相关评价:

  法国汉学家伯希和:“15世纪初中国人的伟大海上航行”。

  梁启超:“及观郑君,则全世界历史上所号称航海伟人,能与并肩者,何其寡也。郑君之初航海,当哥伦布发现亚美利加以前六十余年,当维哥达嘉马(瓦斯科·达·伽马)发现印度新航路以前七十余年。顾何以哥氏、维氏之绩,能使全世界划然开一新纪元;而郑君之烈,随郑君之没以俱逝?我国民虽稍食其赐,亦几希焉。则哥伦布以后,有无量数之哥伦布,维哥达嘉马以后,有无量数维哥达嘉马,而我则郑和以后,竟无第二之郑和。噫嘻,是岂郑君之罪也!”“郑和之后,再无郑和。”“郑和之业,其主动者,实绝世英主明成祖其人也”。

  孙中山:“乃郑和竟能于十四个月之中而造成六十四艘之大舶,载运二万八千人巡游南洋,示威海外,为中国超前轶后之奇举。至今南洋土人犹有怀想当年三保之雄风遗烈者,可谓壮矣!”

  穆斯林太监郑和的一生,是中国明成祖时期海洋扩张政策“最惊人的展现”。

  郑和的成就清楚证明中国有称霸海洋成为海洋帝国的潜力,东南亚攸关中国经贸和国防的港口,郑和采取了积极干预内政手法。

107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