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智取生辰纲”的趣闻
在水浒传中,晁盖为何要让白胜参与“生辰纲劫案”?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精心推荐的水浒“智取生辰纲”的趣闻,希望能够解答您的疑问。
水浒“智取生辰纲”的趣闻:
大凡白天出没的老鼠,一是胆大,二是贪婪。对于两者,《水浒传》中的白胜似乎兼而有之。
白胜,江湖人送绰号“白日鼠”。顾名思义,就是敢于在白天出没的老鼠。如此的比喻,足见此人的胆大与贪婪。俗话说:人为财死,鸟为食亡。说其胆大,并不是说这个人物有多少英雄壮举,而是由于其自身具有的贪婪性格和所处的生活环境决定了,最终必然会为钱财孤注一掷,不惜犯险。他的这种胆量,就像是老鼠要啃东西,你打他他要啃,你不打他他还是要啃。
很显然,白胜在没遇到晁盖之前,过的就是这样的生活。出身下层且不务正业,终日里不是偷西家就是摸东家,一旦填饱肚子就去赌场赌博,消磨人生。这种生存的环境和方式,最终的结局从来就是,要么被放高利贷的人活活打死,要么就是输光家产饿死街头。要不是后来与晁盖等人犯下惊天大案,让其在江湖上占据一席之地,恐怕至死也逃脱不掉走向自我毁灭的命运。而正是晁天王的提携,让其像看到了救命的稻草,挣扎着就奔了过去。既然有肉吃,哪里还管白天黑夜。
却说这白胜,本是离黄泥岗不远的一个叫做安乐村的闲汉。因为有些日子运气不太好,所以手头是越来越紧巴。正在家中想再到哪里去踅摸点“肚子填充物”的时候,晁盖却派人来请他喝酒,白胜一听喜出望外,不假思索地跟着人家走了。结果到了之后才知道,喝酒是假,为的还是那十万贯金银担。
按说这样一桩“惊天大案”,无论如何也是轮不到白胜这样的人物出场的,人多眼杂,最重要的是可靠,况且晁盖那里已经凑够了七个人,力量应该完全可以了。但事出有因,就在几人商量到最后的时候,却感觉有一个问题不太好办,那就是这些人的居住地离黄泥岗都太远,做起事来很不方便。租住别人的房屋,又怕暴露目标,打乱计划。就在这时,晁盖偶然想起白日鼠白胜那里倒是离黄泥岗挺近,于是几人一合计,干脆把白胜也吸收了进来。
白胜这时在家中正为揭不开锅而发愁呢,一听这事,自然一拍即合。敢情天下没有饿死的家雀,更没有饿死的老鼠啊。为了方便行事,七人提前住到了白胜家里。问题是只在这里住住可不行,怎么也要安排个差事啊。要不最后怎么论功行赏,论秤分金。你想白胜那是什么样的人,怎么不会不知道其中的门道呢。于是,白胜就提出也要参与这次的集体行动,入股分红。吴用一想也是,不把他捆在一起,指不定以后会出什么乱子呢。但让他干点什么呢?仔细一琢磨,白胜这人狡黠胆大,加上形象猥琐,一般不会引起别人的警惕。最后就决定让白胜挑着担子去卖酒,其余人遥相呼应。当然,吴用对这个白胜还是免不了要反复交代,一再叮嘱。
要说这次,吴用还真是用对了人。仔细想想,除了白胜,其他七人还真就做不了这样的差事。“阮氏三雄”以前都是打渔的,风里来雨里去的,与卖酒这行当根本就不搭界;刘唐人称“赤发鬼”,凶神恶煞一般的人物,怎么看都不像是好人,如果让此人独自行动,肯定会引起别人的戒备;晁天王似乎也不行,仪表堂堂,养尊处优,打眼一看就不是这条道上的人;吴用也是如此,原本一个乡村教书先生,文质彬彬,有谁见过一个教书先生还会去兼职卖酒的;公孙胜就更不用说了,一副仙风道骨的模样,让他挑起担子去卖酒,怎么看都显得不伦不类的。
唯独这个白胜,一个在社会上游荡惯了的人,三教九流,什么没见过,对这样的勾当自然是游刃有余,别人容易接纳他,他也容易接近别人。让白胜作为诱饵,是再合适不过的了。对于劫那生辰纲,这些人是绞尽脑汁,费尽心机,从选人到演练,还真是没少下功夫。如此周密的安排,不要说是杨志,即便是换了比杨志聪明百倍的人物,也未必不会坠入彀中。有了充分的思想和物质准备,下面的事情也就水到渠成了。接下来这八人是纷纷登场,在杨志和那帮军汉面前,活灵活现地表演了一幕惊天大剧。最后智取生辰纲,震动朝野。于是,朝廷发下文书,令济州府限期破案。而最终的任务,自然就落到了缉捕使臣何涛的头上。
却说这八个人自从劫了那生辰纲之后,除了每人分发了一些银两,余下的全部都集中藏了起来。在此时,谁也没有想到要上梁山泊落草,而是分头过快活日子去了。别人还倒好说,那白胜本是一个过惯了穷日子的人,一下子得了这么多的银子,哪里还会控制得住。看看没什么动静,带上银子又去了赌场。这一去,让赌场上那些赌徒们很是奇怪,这白胜是怎么了,突然间变得这么爽快。但怀疑归怀疑,手中没有什么把柄,又乐得赢他的银子,因此谁也没有太在意。而就在此时,白胜的举动却引起了另一个人的注意,那就是济州府缉捕使臣何涛的弟弟何清。这何清也是与白胜久就混在一起的人,对白胜的家庭状况怎么能不清楚。今见其出手如此的阔超,顿时就起了疑心。但何清有心计,也不多问,直接向哥哥何涛报信去了。
本来这时何涛正在为找不到线索而烦恼呢,听弟弟这么一说,职业的敏感性,让何涛顿时眼前一亮,不是他又会是谁呢?这人背后肯定有一个犯罪团伙,捉了他什么都清楚了。想到这里,何涛不敢怠慢,连夜带人到了白胜家里。果不其然,很快在白胜家中搜出了不少的金银珠宝。于是,何涛将白胜连同赃物一起拿了,连夜审讯。最后白胜实在熬不住严刑拷打,也就全部招认了。
一切真相大白,剩下来的工作就是抓人了。但就在何涛带兵前去郓城县捉拿晁盖的时候,却被宋江趁着吃饭的功夫,抽出身来去给晁盖报了个信。晁盖一听是大吃一惊,带上这帮兄弟就逃跑了。到了此时,这何涛哪里还肯放过,一路追赶就到了梁山泊的外滩。本想一举拿下,不成想却被这些人杀了个人仰马翻。晁盖等人还未上梁山,就先给王伦等人展示了一把。从此占据梁山,更是一发不可收拾。当然对白胜,晁盖也没有忘记,后来还是将其从狱中搭救了出来。
自古以来,但凡计谋,讲究的就是一个变化。像智取生辰纲这样的大劫案,断不会再有第二次。如果生搬硬套,故伎重演,肯定会以失败而告终。很显然,在生辰纲大劫案中,白胜只是一枚小棋子,用一次就足够了。因此自从白胜上了梁山之后,基本也就失去了用武之地。没有了建功立业的机会,地位变得每况愈下。
好在曾经是智取生辰纲的参与者,无论如何都算得上是元老级的人物。故而,在英雄排座次的时候,虽说与时迁、段景住干的都是一样的行当。但因为有了这层光环,白胜还是理所当然地排在了两人的前面。尽管仍旧处于末位,但对白胜这样的人来讲,应该算是一个圆满的结局了。
相关资料介绍:
《智取生辰纲》是元末明初小说家施耐庵的名著《水浒传》第十六回的后半部,原题"吴用智取生辰纲",叙述晁盖、吴用、白胜等草莽英雄与大名府军官杨志斗智斗勇的故事。该故事发生在今河南省濮阳市南乐县五花营村西北部的黄泥岗。
"智取生辰纲"写的是杨志押送生辰纲去往东京,在途中(黄泥冈)被晁盖吴用等用计夺取的经过。故事集中反映了蔡京、梁中书为代表的封建统治者与广大农民的矛盾,热情歌颂了起义农民的大智大勇与组织才能。第十六回在全书中的地位十分重要,在此之前,小说主要描写了鲁智深、林冲等个别英雄人物的抗争。而"智取生辰纲"则是起义农民的集体行动,是梁山泊英雄聚义的开始。自此,小说揭开了起义农民大规模联合反抗的序幕。
此章可分为两部分:
前一部分主要写杨志与老都管、虞候及众军士的矛盾,为以后生辰纲的被劫埋下了伏笔。杨志为了应付不测可以说是处处小心开始还是趁凉行路,后来到了“人家渐少,行客又稀”的山路地带,为安全起见,改为天正热时赶路。这本是顺应地势的防范之策,怎耐天气酷热、担子沉重、山路难行,他又不讲究方式方法,“轻则痛骂,重则藤条便打”,军汉们“雨汗通流”,苦不堪言,怨声载道。他与兵士矛盾的激化构成了杨志失败的一个重要因素。如果说军汉们只是些小人物,尚惧怕他的权威,不敢公开反抗,那么,他不注意协调好与老都管、虞候的关系,使得本来就对他心存鄙视的老都管公开抵制,这一矛盾的激化就是致命的了。它直接导致了军汉们不听杨志的打骂(有人撑腰嘛),坚持在强人出没的黄泥岗松林里休息。这样,杨志一行丧失了天时、地利、人和,终于不免失败。
后一部分是全文的高潮,主要写杨志与晁盖等人的斗智斗勇。吴用利用酷热难耐的天气,知道赶了半天路的杨志一行会口渴,于是设计在酒中下蒙汗药。当杨志一行在松林里歇息时,晁盖等人出现了,他们扮做行商的客人,首先使自己处在了暗处,同时为后面证明酒中无药作铺垫。然后,由白胜挑着满桶诱人的白酒(此时尚未下药)走上了山岗。果然,军汉们垂涎欲滴,但当即受到杨志的阻拦,怀疑里面有蒙汗药。白胜欲擒故纵,立刻表示不卖了。然后由晁盖等人过来先吃掉一桶,一则表明此酒无药,让杨志放松警惕,二则借舀酒作掩护,前一瓢装做要占便宜,后一瓢下药。而白胜追这个,夺那个,竟和平常小贩卖酒一样,毫不露破绽。这样一做戏,杨志也不由得有点相信这是好酒了,于是同意买。但白胜又一次欲擒故纵,一个劲儿不卖,这就彻底麻痹了杨志的警惕心理,终于全被蒙汗药麻倒,眼睁睁看着生辰纲被劫走。
在这段文字中,杨志和晁盖等人的斗智斗勇始终在紧张地进行中,但并不是明刀明枪,自始至终也没有激烈的矛盾冲突,因为我们无从知道那几个贩枣子的客人就是晁盖等人,而他们之间的斗争也被表面上的“兵士买酒”和“杨志阻止喝酒”的争斗所遮盖。杨志处在不听话的想喝酒的军汉们和一心想引诱他们喝酒的晁盖等人中间,虽然小心谨慎,却也是疲于应付。更重要的是,晁盖等人“计”高一筹,无论杨志怎么猜测,怎么提防,他们都好像全然了解杨志的心理,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虚虚实实,真真假假,而且事事走在了前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