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迹学习网 > 历史材料 > 历史事迹 > 西周 >

西周六礼是怎样的

时间: 耀聪2 西周

  六礼,汉族婚姻仪礼。指从议婚至完婚过程中的六种礼节,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纳彩即男方家请媒人去女方家提亲,女方家答应议婚后,男方家备礼前六礼去求婚。下面小编给大家介绍西周六礼是怎样的?

  历史沿革

  《礼记·昏义》《唐律》和《明律》规定“婚”的程序为:纳采,问名,纳吉,纳征,告期和亲迎,也称“六礼”,即从 议婚至完婚过程中的六种礼节。这一娶亲程式,周代即已确立,最早见于《礼记·昏义》。以后各代大多沿袭周礼,但名目和内容有所更动。汉平帝元始三年(公元三年)曾命 刘歆制婚仪。

  汉朝以后至南北朝,皇太子成婚无亲迎礼。而从 东汉至 东晋更是因社会动荡,顾不得六礼,仅行 拜时(拜公婆)之礼,连合卺仪式也不要了。直到隋唐,皇太子才恢复行亲迎礼,帝室成婚也照六礼行事。宋代官宦贵族仍依六礼,汉族民间则嫌六礼繁琐,仅行四礼,省去问名和请期,分别归于纳采和纳征。《朱子家礼》连纳吉也省去,仅取三礼,三礼也成为明代的定制。清代仅重纳采、亲迎二礼,中间加女家铺房一礼。 清代《 通礼》载,汉官七品以上才实行议婚、纳采、 纳币、请期、亲迎五礼。清末后,六礼演变纷繁,也就逐渐衰落了。

  六礼始于 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的婚姻程序,虽几经变迁,但基本上没有脱离六礼的范围,在 唐律、 明律中都有类似的规定。这种婚姻程序是汉民族特有的一种风俗习惯和民族特色传统文化。

  通常与[ 三书]合称[ 三书六礼]。

  在20世纪初逐渐形成了一套新式婚俗,即文明结婚。“无媒婚嫁始文明,奠雁牵羊礼早更。最爱万人齐着眼,看侬亲手挽郎行。”新人突破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枷锁,婚礼仪式力求简化(由证婚人宣读礼堂所备证书,各方代表代表颂词,主婚人宣读训词,来宾唱文明结婚歌或奏乐等),拜天地、闹洞房等封建迷信习俗也被逐一剔除。

  随着人们日益重视婚姻,于是对完成婚姻关系的过程就逐渐有了一套约定俗成的礼仪,就是我们常说的“六礼”,包括 纳 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六个步骤。

  古籍记载

  六礼是汉族传统婚礼仪式,古籍《 礼记·昏礼》上载∶ “昏礼者,将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故君子重之。是以昏礼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皆主人筵几于庙,而拜迎于门外,入,揖让而升,听命于庙,所以敬慎重正昏礼也。”另《 仪礼》上说∶“昏有六礼,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这就是创于 西周而后为历朝所沿袭的“ 婚姻六礼”传统习俗。

  “六礼”即六个礼法,是指由 求婚至完婚的整个结婚过程。俗谚说∶“天上无云不下雨,地下无媒不成亲。”另《梦梁录.卷二十》∶“婚娶之神,先凭媒氏。”因此,媒人是缔结婚姻所不可缺少的重要人物。

  六礼之中,纳征和亲迎最为重要。《诗经·大雅·大明》:“文定厥祥,亲迎于渭。”旧说是周文王卜得吉兆纳征订婚后,亲迎太姒于渭滨。后世以“文定”作为订婚的代称。《礼记·昏义》谈到亲迎后新郎新娘“共牢而食,合卺而酳”。后世夫妇成婚成为“合卺”就是从这里来的。

6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