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朝的建筑是怎样的
建筑是人们用土、石、木、钢、玻璃、芦苇、塑料、冰块等一切可以利用的材料,建造的构筑物。建筑的本身不是目的,建筑的目的是获得建筑所形成的“空间”。下面小编给大家介绍夏朝的建筑是怎样的?
夏朝的建筑
夏、商、周及春秋时期是建筑发展的一次飞跃,尤其在公元前11世纪西周实行了分封制度后,筑城和宫室的制度日趋完善。夏朝的城市遗址有距今4000多年的河南嵩山王城岗遗址,豫东淮阳平粮台城址,遗址山西夏县城址,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河南偃师二里头宫殿遗址是迄今发现的我国最早的规模较大的庭院式木架夯土建筑。
1960年考古学家在二里头遗址上层发现了一处规模宏大的宫殿基址,这是我国迄今发现的时间最早的宫殿建筑基址。这座基址丰富了我们对商代历史的认识,同时为研究我国历史早期国家的出现及特点,提供了最宝贵的资料。
宫殿基址位于二里头遗址中部,高出自然地平以上80厘米。是一个近似方型的黄土夯筑而成的台基。台基东西长108米,南北宽100米,沿台基的四周有一圈回廊,回廊南、北两面有复廊,回廊东、西两侧是单面半开敞式廊子。南廊正中有九开间的缺口,估计是整组建筑群的入口大门。在台基的北端正中部,又有一块长36米,宽25米的长方形台面,这是殿堂的基座,基座上有一圈柱穴,底部都垫有卯石为柱础。根据文献记载可以推测这是一座面阔八间、进深三间,木骨为架,草泥为皮,四坡出檐的大型木构宫殿建筑。在这座建筑的大门外东西两侧,有一圈廊庑式建筑,廊庑采用木骨泥墙的作法,其形状的设置既隔绝宫廷内外,又突出了中间殿堂这一主体建筑。使这座由堂、庑、庭、门等单位建筑合成一组,主次分明,分布严谨,颇为壮观的宫殿建筑。
二里头宫殿的建造年代据碳14测定和树轮较正,大约在公元前1590—1300年间,相当夏朝时期。这一遗址的发现,证明了夏朝已进入阶级社会。
二里头遗址宫城,是迄今可确认的我国最早的宫城遗迹。纵横交错的中心区道路网、方正规矩的宫城和具有中轴线规划的建筑基址群,表明二里头遗址是一处经缜密规划的、布局严整的大型都邑。它是迄今可以确认的最早的具有明确规划、且后世中国古代都城的营建规制与其一脉相承的都邑遗址,二里头遗址的布局开中国古代都城规划制度的先河。
延伸阅读
夏王朝的中心区域,文献记载和考古发现均证实在豫西晋南一带,考古发现其代表性文化,是二里头文化的二里头类型和东下冯类型。
经历了仰韶文化、龙山文化 3000 年的发展到了龙山文化末期,黄河流域许多氏族部落先后进入更大规模的军事联盟时期,形成了一批在古史传说中很有影响的军事集团,产生了一些有代表性的、神化了的酋长,如黄河下游的皋陶氏、伯益氏,黄河中游的颛顼氏、帝喾氏,渭水流域的炎帝神农氏,淮河流域的太皞氏等等。这些大的军事集团经过数百年的交流与融合,大约在公元前 22 世纪之前,各自成为城邦制的军事酋长国。黄土高原的黄帝部落集团统辖下的六个巨大的部落联盟,成为活跃在陕西、山西、河南交界地区最强大的力量,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