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早的日食记录仲康日食
夏代仲康时期,负责观测天象的官员羲和失职,没能及时预告日食,以至当这次日食现象出现时,人们不知发生了什么怪异的事变,惊慌失措,乱成一团。夏代仲康时期距今约四千多年,这次日食的记录,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日食记录。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的中国最早的日食记录仲康日食,希望对你有用!
仲康日食
最早日食
"帝仲康时,羲和湎淫,废时乱日" 《史记.夏本纪》这也是一句普通的议论时事的句子,没有天文现象的成分在里面。其大意为:"帝仲康之时,羲和(管理天文历法的官员)沉湎于酒色,贻误农时,玩忽职守"。夏代,已经很重视天象的观察,"观象授时"成为一种国政。据《尚书·夏书》记载,夏代仲康时期,负责观测天象的官员羲和失职,没能及时预告日食,以至当这次日食现象出现时,人们不知发生了什么怪异的事变,惊慌失措,乱成一团。夏代仲康时期距今约四千多年,这次日食的记录,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日食记录。
在中国历史上,很早就设有专门的部门和人员进行天象的观测了。其目的,一是了解日、月的运行规律,制定尽可能精密的历法以满足农业社会从事农耕的需要;第二个原因比较复杂,中国古代占主导地位的思想是"天人合一"观念,这种观念认为,"天"是一个有意志、有人格的神,天帝支配着人间,在支配过程中,天帝经常通过星象上的变化给人间以预兆和警告,因此,各代朝廷都有庞大的司天机构日夜监视这些天象的变化。天文官作为人间君王"通天"的媒介和信使,地位和威望都非同一般。由于天文官举足轻重的位置,朝廷对于天文官的期望往往很高,天文官也时刻不敢懈怠。
日食来历
夏朝之时,第四位君王仲康时代,国势刚从前朝太康时代的动乱中恢复过来,朝廷内外很有些"中兴"的气象。这年的金秋季节,麦浪滚滚,晴空万里,农民们正在田里收获一年的劳动果实,中午时分,人们突然发现,原本高悬在天空光芒四射的太阳,光线在一点点减弱,仿佛有个黑黑的怪物在一点点地把太阳吞吃掉--这是"天狗吃太阳"了!百姓们面对突如其来的凶险天象,个个惊恐万状,急忙聚集起来敲盆打锣,按过去的经验,这样就可以把天狗吓走。
对这一天象最为恐惧的还是朝廷和天子,因为"天狗吃太阳"预示着国家将有灾难发生,可能会危及帝王的地位或生命。那时,朝廷已经形成一套"救日"仪式,每当发生"天狗吃太阳"时,监视天象的天文官羲和要在第一时间观测到,然后立刻以最快的速度上报朝廷,随后天子马上率领众臣到殿前设坛,焚香祈祷,向上天贡献钱币以把太阳重新召回。可这次,时间过去了好久,大家眼看着太阳一点点消失,无尽的黑夜就要笼罩大地了,文武百官和仲康大帝都已聚到宫殿前了,却独不见羲和的身影。已经错过了最佳救护时间,仲康大帝顾不得多想,连忙主持开始了救护之礼。
殿内殿外一片忙乱,宫中乐官急急忙忙敲响了救日的鼓声,主管钱币的官匆匆地赶往钱库去取钱,其他官员也慌慌张张跑来跑去安排仪式,这时天色越来越暗,突然,天地一下子陷入黑夜,几步之内难辨人影,太阳被天狗彻底吞吃了。仲康大帝率众官跪倒在地,一遍遍地乞求上天宽恕,这一瞬间,人人心中都十分恐惧,心想因为没有及时救护,太阳可能永远不出来了,大夏王朝的末日到了。
不知过了多久,就在人们感到彻底绝望时,太阳的西边缘露出了一点亮光,大地也逐渐明亮起来,日盘露出得越来越多,天狗终于把太阳吐出来了!仲康大帝和文武百官这才舒了一口气。
"天狗吃太阳"终于结束,仲康大帝这时才发现,天文官羲和到现在也没露面,发生了这么大的事,身负重任的羲和居然不见人影,仲康大帝十分恼火,立刻派人去寻找。
几个差役赶到清台(当时的天文观测台),好不容易在清台旁守夜的小屋里找到了羲和。这位重任在肩的天文官居然在呼呼大睡,一问羲和的下属,才知道羲和昨天喝了一夜的酒,此刻仍然烂醉如泥,差役们不敢耽搁,架起羲和塞进车子,把他送进宫中。
到了殿上,跪倒在天子面前,羲和还是混混沌沌,不知几分人事。仲康大帝问明情况,才知原来是羲和酗酒误事,顿时大怒,立刻下令将羲和推出斩了首。
日食历史
记录在中国最早的一本历史文献汇编里,这是国人第一本书,所以名字就叫《书》,到汉代被称作《尚书》,意思是"上古之书",后因为成了儒家的重要经典,又被称作《书经》。其中《胤征篇》说:"仲康肇位四海,胤侯命掌六师,羲和废厥职,酒荒于厥邑……乃季秋月朔,辰弗集于房,瞽奏鼓,啬夫驰,庶人走。羲和尸厥官,罔闻知,昏迷于天象,以干先王之诛。""厥"即"其",季秋是秋天的第三个月--夏历的九月,"辰"指日月之会,房是房宿,即天蝎座β、δ诸星,"辰弗集于房"即日月在房宿合朔时出现了问题,那时大概还没有"日食"一词,所以只好这样描述性地说明。瞽是乐官,啬夫是掌管钱币的官,庶人即百姓。乐官击鼓、啬夫急跑取币、百姓奔走都是在匆忙举行日食救护仪式。尸,主管,羲和尸位素餐,发生了重大天象还不知道,结果丢了性命。
虽然没有"日食"二字,这则记录也早就被证认为是一次日食记录,而且是中国最早的记录,被称作"书经日食"、"仲康日食",可能发生在公元前1961年10月26日,据现代天文方法推算,那次日食发生在中午,全食带恰好穿过中原地区。
夏商周断代工程的考古学家李伯谦所说:"取夏之始年为公元前2069年与'夏商周断代工程'中'仲康日食研究'专题的研究结论也不矛盾。 《左传》昭公十七年引《夏书》有关内容和《史记.夏本纪》所记'帝仲康时,羲和湎淫,废时乱日'。学者多认为是发生在夏代仲康元年季秋的一次大食分日食,倍受国内外天文学史家的关注。"他们放弃了最基本的解读,一切解读都必须围绕日食进行。五子之歌
康失邦,昆弟五人须于洛汭,作《五子之歌》。
太康尸位,以逸豫灭厥德,黎民咸贰,乃盘游无度,畋于有洛之表,十旬弗反。有穷后羿因民弗忍,距于河,厥弟五人御其母以从,徯于洛之汭。五子咸怨, 述大禹之戒以作歌。
其一曰:"皇祖有训,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予视天下愚夫愚妇一能胜予,一人三失,怨岂在明,不见是图。予临兆民,懔乎若朽索之驭六马,为人上者,奈何不敬?"
其二曰:"训有之,内作色荒,外作禽荒。甘酒嗜音,峻宇雕墙。有一于此,未或不亡。"
其三曰:"惟彼陶唐,有此冀方。今失厥道,乱其纪纲,乃厎灭亡。"
其四曰:"明明我祖,万邦之君。有典有则,贻厥子孙。关石和钧,王府则有。荒坠厥绪,覆宗绝祀!"
其五曰:"呜呼曷归?予怀之悲。万姓仇予,予将畴依?郁陶乎予心,颜厚有忸怩。弗慎厥德,虽悔可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