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10国荆南历史沿革
荆南(924年-963年)又称南平、北楚,是五代时十国之一。高季兴所建。荆州,辖荆、归(今湖北秭归)、峡(今湖北宜昌)三州。统治范围包括今湖北的江陵、公安一带。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的五代10国荆南历史沿革,希望对你有用!
五代10国荆南历史沿革
割据而治
荆南是十国中最小的政权,为高季昌所创。高季昌,陕州硖石(今河南三门峡东南)人,避后唐庄宗祖父李国昌之讳,改名高季兴。 他幼年在汴州商人李七郎家为奴,朱温收李七郎为养子,改名朱友让,又喜爱高季兴,命朱友让收为养子,也改姓朱。高季兴最初在军中为亲兵,逐渐提升为牙将,因为立有军功,后来担任颍州防御使。
高季兴割据的荆南地区,原辖有七个州,唐朝末年为成汭所据,经过多年的战乱,非常残破,成汭任荆南节度使后,大力恢复经济,招纳流亡,通商劝农,获得了成功,使这一带成为较为富庶之地。但成汭急于扩张地盘,先后与朗州雷氏、长沙马殷、江淮杨行密交战,在君山一战兵败而死。朱温不愿荆南为他人所有,派军攻伐。公元906年,汴军攻取了荆南,遂任命高季兴为荆南节度留后,公元907年正式任命为节度使。 这时的荆南仅有一州,后来辖有三州之地,即荆、归、峡等州,治所在荆州(今湖北江陵)。高季兴在朱温在世时,还不敢跋扈,后梁末帝在位期间,国势日衰,高季兴便不那么驯服了。梁末帝封他为渤海郡王,他仍不满足,袭取襄州不成,索性断绝了对后梁的贡赋。后唐建立后,他畏其强大,亲至洛阳朝见庄宗,险遭囚禁。 返回时行至许州,他对左右说:"此行有二失,来洛阳朝见,一失;主上纵我而去,二失。"于是倍道兼行,甚至连行李都丢弃不顾了,等他过了襄州之境,唐庄宗果然后悔纵其归去,命襄州节度使刘训拦阻,但是已经来不及了。不久,后唐封他为南平王,这便是人称其国为南平的原因。
王位更迭
文献王高从诲(891年-948年),字遵圣,武信王高季兴长子,五代十国时期南平国第二任君主。高从诲初仕后梁。高季兴建立南平国后,任命其为马步军都指挥使、行军司马等。天成三年(929年),高季兴去世,高从诲继位。乾佑元年(948年),高从诲去世,时年五十八岁,其子高保融继位。
贞懿王高保融(920年―960年),字德长,文献王高从诲第三子,五代十国时期南平国第三任君主,948年―960年在位。乾佑元年(948年),高从诲去世,高保融继位。高保融性情迂腐缓慢,无才智能力,因此事无大小,皆委任其弟高保勖(高保勖)决断。高保融在位时期,称臣于后周,并曾劝说南唐、后蜀向后周称臣。建隆元年(960年),北宋建立后,高保融愈发恐惧,因此一年内三次向北宋进贡。同年高保融病逝,死后追赠太尉。因其子高继冲年幼,故遗命其弟高保勖继位。
后主高保勖(924年-962年12月19日),亦作高保勖,字省躬,文献王高从诲第十子,贞懿王高保融同母弟[2],五代十国时期南平国君主,960年9月20日―962年12月19日在位。建隆元年(960年),高保融因病去世,其子高继冲年纪尚小,因此遗命高保勖继位。建隆三年(962年),高保勖因病去世,被宋朝赠侍中。遗命其侄即高保融之子高继冲嗣位。
末主高继冲(公元943-973年12月11日),字成和(一作字赞平),末代君主。为高保融之长子,高保勖之侄。高保勖病死后继位(其叔高保勖于公元962年11月病死,他于同月继位)。建隆四年(963年),宋军假道荆南,趁机控制荆南都城江陵(今湖北江陵)城巷,高继冲只得纳地以归,国亡。开宝六年(973年)高继冲去世。
归降宋朝
荆南虽然国小力弱,仍能割据一方,传之四世,主要原因是因为荆南地区狭小,且为四战之地,处在南北陆路交通的中枢位置,得之则不足扩充财赋,反而招致诸方攻夺,保留下来可以作为各国之间的缓冲之地。比如楚国在马殷统治时,曾大败荆南军,并进逼江陵,高季兴急忙派人求和,楚军答应了其请求,罢兵退去。马殷谴责统兵主将为何不取荆南?回答说:"荆南在中原、吴、蜀之间,四战之地也,应该让它保存下来,以为楚之捍蔽。"马殷点头称是。这就是中原王朝、吴、南唐、楚与两蜀等国,皆有吞并荆南的实力而不愿吞并的根本原因。后来北宋统一全国时,对南平兵不血刃,顺利地攻占,表明一旦形势发生了变化,它便无法生存下去了。当然荆南能够生存数十年之久,也与其能注意发展生产,推行保境息兵的政策密切相关。
高季兴死后,其长子高从诲继位;高从诲死后,其第三子高保融继位;高保融死后,其弟高保勖继立;高保勖死后,命其兄高保融之子高继冲继位。北宋太祖乾德元年(963年),北宋借道荆南进攻湖南张文表,高继冲见北宋大军毕集,惶恐出迎,归顺了宋朝。荆南高氏自高季兴公元907年任荆南节度使始,至此而亡,历时五十七年。
五代10国荆南的政治
荆南地处四战之地,国小力弱,所以他曾向中原王朝、吴、蜀称臣,一方面又伺机而动,抢夺地盘财物。比如后唐灭前蜀,获得珍宝金帛四十万,顺长江而下,行至峡口,被高季兴派军截杀,尽夺其珍宝。后唐明宗派使责问,高季兴回答说:"船行三峡,水道险阻,长途运送,也许是船覆人亡,欲想得知详情,只好去问水神了。"再比如楚国派使向中原王朝进贡归来,唐明宗回赐骏马十匹、美女两名,路过江陵时又被高季兴抢夺。担心中原王朝或楚国讨伐,于是他便向吴国称臣,希望能得到援救。高季兴纵横捭阖,谁给他好处,便向谁称臣,至其子孙时甚至向南汉、闽、后蜀、南唐等皆称过臣,其目的就在于获得赏赐。
在五代十国前期,除了吴国、前蜀称帝外,其馀诸国皆奉中原王朝为正朔,岁时贡奉。由于吴国与中原为敌,诸国北上,走陆路只能经过荆南地界,无论是高季兴还是其子高从诲,都干过阻拦使者、抢夺贡物的勾当。如果各国以书信责问,或者发兵讨伐,荆南便发还其人与财物,从无愧色;如果由于种种原因,而一时不能顾及此事,高氏便坦然自若,受之无愧了。当时各国之人称抢夺苟得、而从不知愧者为赖子,"犹言无赖也,故诸国皆目为'高赖子'"。
五代10国荆南的军事
荆南作为十国中最小的政权,其主虽然有时也与中原王朝搞摩擦,但始终保持着一个藩镇的政治地位,未敢称帝。正因如此,荆南的军事体制与当时其他藩镇并没有什么两样,由于荆南靠近长江,所以其组建有水军。由于荆南地狭国小,而且不产良马,所以没有独立的马军部队组建,其军队的规模也很有限,就此点而言,荆南连中原王朝下辖的某些强镇也比不上,只是由于中原王朝政局始终动荡不安,无力及顾,才是其政权维持下来。
五代10国荆南的经济
高季昌荣升荆南节帅之初,江陵井邑废毁、闾里萧条、人户稀疏的情形,并无根本改观。为避免重蹈成汭、赵匡凝镇荆南相继败亡的覆辙,高季昌在招绥流民的基础上,致力于战后重建,并于后梁、后唐易代之际,诱使后梁军队迁入,江陵"由是兵众渐多"。对于高季昌恢复经济的效果,孙光宪曾说:"荆南乱离之后,赖公休息,士民始有生意"。在经济发展的拉动下,本地区人口自然重新呈现出恢复、发展的势头。
高氏荆南的后继者亦能踵其成法,保境安民,兴修水利,惠农通商。尤其是高氏荆南能充分利用江陵所处南北交往、东西贯通的优越地理位置,不遗余力地推行通商政策,包括开凿漕河,以沟通江陵与汉江间的航运路线;多次扩建江陵城,扩大江陵城市规模,拓展城市空间;升白洑南草市为镇等等举措,均旨在促进该地区商业的进一步发展。而繁荣商业的目的,则是仰赖商税收入以赡军养国。高氏荆南对商税收入至为倚重。史载,后汉初年,高从诲因求郢州不得,曾与中朝断绝关系,但是,"既与汉绝,北方商旅不至,境内贫乏",故不得不于次年重新称臣于后汉。商旅不至其境,商税自然无从征收。出于征商的目的,而恢复对后汉的臣属关系,即可窥知高氏荆南政权对商税依赖之重。
编辑本段五代10国荆南的人口
高氏五主在位期间各阶段之人口数据,因史籍阙载,如今已无法复睹。传世文献中,迄今可确知的高氏荆南的具体户口,惟见乾德元年(963)高氏荆南归降于宋时的数据,即荆、归、峡3州17县计有142 300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