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迹学习网 > 历史材料 > 历史事迹 > 五代十国 >

后周世宗灭佛

时间: 克浩2 五代十国

  五代末,后周世宗,生性不喜佛教,即位未几即下令破除佛教,禁止私自出家,废除无敕额之寺院三万余所,收购佛像铸钱,佛经章疏大半散佚。史称后周灭佛。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的后周世宗灭佛,希望对你有用!

  后周世宗图片

  后周世宗灭佛简介

  周世宗,也就是柴荣,在公元955年(显德二年)开始,对全国的佛像进行了大规模的清理,史称"世宗毁佛"。

  唐佛教之鼎盛至五代时已趋於零落,五代五十余年间,战乱纷起,大小各宗,皆淹没无闻,独禅宗隐居深山,不受战乱影响,弘传较盛。五代末,后周世宗,生性不喜佛教,即位未北周武帝的排佛与北魏太武的灭佛有相似之处。

  从历史看,周武帝也表示自己不在五胡之列,故无心敬佛。为了表现与汉文化的认同,他不但崇儒,本来也是偏袒道教的。但在建德三年(574)五月他所召集的佛道辩论会上,经道安、甄蛮、智炫等人的揭发,使周武帝认识到道教的教义虚妄和迷信方术,所以连道教一并罢黜。但他采取了比较温和的态度,没有杀人;对高僧量才任用,委以官职;鼓励继续探讨佛、道的哲理,这些皆表明对汉文化和儒学认识的深刻。

  后周世宗灭佛历史原因

  其一,从当时的情况来看,国家很久没有造铜钱,而民间又私自销毁铜钱来制造日常用具和佛像,这样铜钱就更加缺少,不利于商业流通。越建越多的寺院成了国家的负担;逃避军役的,和作奸犯科的都加入到了和尚们的行伍,使得寺院成了藏污纳垢的地方。私自剃度者越来越多,原先的寺院容纳不下了,便导致了寺院越来越多。

  话说回来,五代对佛教的态度,并不是到了世宗这朝才急转直下的。后梁龙德元年(921年)政府即再申明令,愿出家者须入京师比试经业。这个比试经业,换句话说,就是看看你对经文的记忆+理解到了什么程度,算是出家人资格论证吧。这么一来,出家便不再是件容易的事,私度的可能性大大减小。后唐,后晋也有类似的条令。

  然而在诞节诣寺行香、斋僧、僧道对论、度僧等制度方面,五代基本与唐无异,为何单单在出家人资格论证上做文章?有句话叫“僧多粥少”,基本上揭示了一个近乎残酷的事实:当你没成佛前,是要吃饭的。基于这个判断得知,即便是高僧,也得吃,所以,寺院就一定得有吃的。吃的从何而来,自然来于田间种出的粮食。谁来种--你不能指望和尚们念念经,谷物便可以滋滋的长出来;如果这样,那让谷物直接长在和尚们的肚子里好了。五代的战乱,让活着的想到了逃,逃去哪儿,寺院是个好地方。逃了进去,什么事都不用管了,念念经,就能混口饭吃。然而这口饭怎么来的,或许逃进去做和尚的还不是很明白,但如果所有人都逃了进去,他就会明白了。

  世宗对寺院下手前,曾有个鼓励耕种的诏令:五年为限,归还田地;从外藩归来的,十五年为限。当然,目的是“贡纳税租”(《旧五代史》).这不能和“毁佛”断然分开。

  显德二年五月,“敕天下寺院,非敕额者悉废之”,也就是,只有国家认证的寺院才可存在,私办的被废了。想要出家的男女,必须得到家中的同意,然后经过严格的读经考试,才能去国家指定的“两京、大名府、京兆府、青州”戒坛剃度。而在同时,“弃背父母、逃亡奴婢、奸人细作、恶逆徒党、山林亡命、未获贼徒、负罪潜窜人等”都不能做和尚。如果寺院一不小心剃错了头发,也会受到严厉的惩罚。(《新五代史》)

  从中可见得世宗处事的明察与精细。私度者的源头被紧紧的掐住了,于是乎,寺院也就不需要那么多了。措施保证了耕作的基本单位—家庭;有了更多人能够种田,和尚有了饭吃;有了更多人服役,国家的兵源也有了保证;更多作奸犯科的人不能够明目张胆的混入出家人的队伍,社会一定程度上安定了些,为将来的征战打下基础。

  尽管废除了大量的寺院,世宗对佛教是有着尊重的态度的,正如其五月诏令中的前四句。于是,没有出现如同后世宋徽宗般转僧入道的行为。革除寺院的矛头并不指向真正的和尚。因而对于那些高僧们,或说是寺院的管理者们,唯一的约束就是:看清了再剃。和尚的成分清澈了,一起讨论佛法经文的都是志同道合者。这种气氛,自然要比先前的鱼龙混杂来得好。那么于这种气氛下的讨论,大概会更有效。

  不仅如此,诏令还说到,“僧尼俗士,自前多有舍身、烧臂、鍊指、钉截手足、带铃挂灯、诸般毁坏身体、戏弄道具、符禁左道、妄称变现还魂坐化、圣水圣灯妖幻之类,皆是聚众眩惑流俗,今後一切止绝“(《旧五代史》)。唐末五代佛教发展中产生的紊乱,在世宗手上有个很好的梳理,尽管这很可能主要是为了梳理民风,安定社会,为征讨四方做足准备,而他的举措,毕竟净化了浑入佛教的妄幻妖惑的成分。

  其二,从世宗的经历来看,他一生纵横四海,从追随太祖郭威时起,做事便雷厉风行,果断刚毅。而他的做事风格,从郭威身上也能找到影子。同时也影响了后来的赵匡胤。所以要分析他毁佛,不能不说他的性格,要说他的性格,不能不说郭威给他的影响。

  郭威本人一生,崇尚节俭,特别是他临死之前,和柴荣说的一些话,(那时柴荣是晋王,也就是储君了),的确打动人心---我死后,给我穿纸做的衣服,用瓦棺装殓,丧事从简从速,墓穴中不用石头,只用砖。工人要出钱雇用,不要因此而骚扰百姓。免除各种瑶役,不设守灵宫女,只立一碑~~~~云云。

  史书中并无有关世宗信仰的记载—有人因此说其为无神论者,没有记载不代表没有;而世宗一代枭雄,即使信,也不可能如唐代宗般每逢夷狄入寇时,“必合众僧沙门诵《护国仁王经》为禳厌”。其禁止私度,减毁寺院,诏毁佛像,看似毁佛运动如浪涛般砸向北地佛院;然而,正是这些举措,得以筛选出合格的僧人—其虔诚于悟性暂不考虑,并有了僧人日常生活的来源,寺院真正成为清静之所在,僧人得以群聚而论道。世宗之初衷,自然是为了安定国土以定四方;现在且不谈世宗的信仰与初衷,仅观其实效,何毁之有?并且他对大臣亲口说过"你们不要因为毁坏了佛像而产生怀疑,佛用做好事的道理来感化人,如果立志做好人,就是信奉佛了,那些铜像不是佛!!我听说佛总是使别人得到利益,即使是自己的头和眼也可以施舍给别人,如果朕的身体可以救济百姓,朕也不会顾惜。

189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