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迹学习网 > 历史材料 > 历史文化 > 文史百科 >

中国近代城市如何规划的

时间: 耀聪2 文史百科

  中国近代城市规划。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帝国主义势力的入侵,商埠和租界的开辟,中国出现了一些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城市。下面小编给大家介绍中国近代城市如何规划的?

  中国近代城市规划

  洋务运动、维新运动以后,中国官僚资本和民族资本开办新式企业和建设铁路,促进了若干新城市的产生,如唐山、大冶、焦作、南通、石家庄、蚌埠等。并使一些旧城市发生变化和得到发展,如西安、徐州、济南、郑州等。广大的内地和边疆地区绝大多数城市,基本上处于停滞状态。城市发展的这种不平衡状况,一直持续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

  外国占领者制定的规划由一个帝国主义国家独占的城市和地区如青岛、大连、长春、香港、澳门等,曾按占领者的意图编制了比较全面的规划方案,城市的大部或局部按规划方案进行建设。这些规划基本上采用占领国当时流行的规划手法,对城市进行功能分区,确定道路和市政工程系统。例如:

  大连俄国占领者在1900年制定的大连规划,采用当时俄国盛行的古典主义的规划手法。由圆形广场和放射形路组成道路骨架,中心广场(尼古拉广场)周围有九条角度相等的放射形道路,其中几条并无明确的目标,显然带有形式主义色彩。这个规划只实现了一部分。1904~1905年日俄战争后,日本帝国主义占据了大连并重新制订城市规划。

  青岛1910年德国占领者制定青岛城市规划(图1),将整个城市布置在胶州湾东侧,以濒临海湾、环境优美的南部为主要市区,建立“提督府”和德国人居住区。城市西部沿海湾的地方建设港口,与沿着海湾铺设的铁路直接联系,并以尽端式客运站伸入市中心区。道路系统结合地形呈自由式,其走向也注意以教堂等建筑物为对景。给水、排水设施比较完善。

  重庆1945年日本投降后,重庆被定为<永久陪都>,并制定<陪都十年建设计划>。道路系统规划考虑了山城的地形条件,在中心地带布置了几条穿山隧道,在江边设置高架桥,主要道路交叉处设置环形岛,道路网作自由式布置。在土地划分中,将住宅区分为高等住宅区、普通住宅区、贫民住宅区三种。还布置了12个卫星城镇和18个预备卫星城镇(见重庆城市规划)。

  无锡中国近代由于兴办工矿交通事业而发展起来的城市,大都未曾进行规划,城市建设带有明显的自发性,只有江苏无锡曾有过城市规划。1922年制定的<无锡商埠计划意见书>,内容粗略。1929年拟定的城市计划,将整个城市分为行政、工业、商业、住宅、田园、风景等区,规划了公园和道路。城区道路分为三等:特等、甲等、乙等,宽度分别为18米、12米、9米。这个规划只实现了很小一部分。

  评价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有优良的传统和丰富的经验,但近代城市在移植和运用国外规划理论和方法时,同民族传统和地方特色结合不够,使这种传统未能得到继承和发展。中国近代的城市规划对社会、经济、自然条件的调查研究和分析论证不足,规划方案主要着眼于土地分区、道路划分、市政工程等方面,一般没有作过详细规划和旧城改建规划。在近代中国的历史条件下,城市规划方案即使制定出来和经过批准,绝大部分也都没有得到实现。其中有少数城市的规划做得较好,如青岛规划中关于用地的分区和对地形的利用等,经过长期实践证明是科学合理的。

73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