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迹学习网 > 历史材料 > 历史文化 > 文史百科 >

朱元璋为什么要废除丞相制度

时间: 耀聪2 文史百科

  丞相(也称宰相),是古代中国,最高行政长官的通称。中国古代皇帝的股肱,典领百官,辅佐皇帝治理国政,无所不统。那么朱元璋为什么要废除丞相制度?

  朱元璋称吴王时,还没有动这个心思,而是仿照元制设立中书省,作为自己政权的基础,还设置了掌军权的都督府和负责监察的御史台。丞相统率百官,领导礼、户、刑、工四部。等到1368年,朱元璋称帝时,他又在四部基础上设了吏、兵二部,六部是中书省的办事机构。

  当时,丞相总揽全国行政,可谓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皇帝的诏书都必须由中书省颁发,朝臣奏议也必须由中书省呈达皇帝。中书省权力的增大,军权架空,让朱元璋感到了威胁。洪武十三年正月,丞相胡惟庸“谋大逆”案发,受牵连被诛除的各级政府官吏达3万余人,朱元璋就此发布了《废丞相、大夫,罢中书诏》,罢除中书省,不设丞相,六部尚书归皇帝直接领导。“这样,皇帝实际上兼任了丞相的职责,既为国家元首,又为行政首脑。”武黎嵩说。

  同样是秘书,内阁翰林院出路大不同

  明朝另一项改革是出现了内阁。永乐年间,朱棣夺得帝位后,宫中形成比较稳定的参议机构,用来弥补废丞相后中枢决策留下的空缺,这个机构就是“内阁”,性质其实就是内廷秘书班子。永乐十八年,朱棣迁都北京,内阁就设在紫禁城午门内东南角的文渊阁。

  代皇帝草诏批文件是内阁的重要权力。“这叫‘票拟’,内阁学士用贴纸的方式对官员的奏章发表处理意见,协助皇帝决策,但是下发给官员必须经过皇帝的‘批红’,皇帝将意见抄一遍才有效力。”武黎嵩说。

  明朝内阁大学士的入选一般必须是翰林出身,所以翰林院成为明代士人进入内阁的进身阶梯。翰林院和内阁都是御用文秘机关,内阁专掌机密决策,翰林则逐渐与朝政机密远去,成为单纯的文秘机关。

  那么,内阁一直是当权派吗?别忘了明朝还有著名的宦官机构。明朝宦官机构不断调整增加,朱棣迁都北京后定制为二十四衙门,包括十二监、四司、八局。武黎嵩介绍,十二监是十二个宦官领掌的内侍衙门,各置太监一员,下面还有其他品级的宦官。因为内侍衙门称“监”,其长称为太监,以后,“太监”就成了宦官的代名词。其中司礼监是二十四衙门之首,权力最大。司礼监是内廷总管,掌管宫廷事务,掌印、秉笔太监等掌管批红、传宣谕旨。

  宣德年间,皇帝懒惰,奏本大多由司礼监代笔,后来太监甚至可以改动内阁票拟的内容,旨意究竟出自于皇帝之手还是秉笔太监之手,无从核对。后期皇帝索性不上朝了,太监改动旨意愈发大胆,宦官代皇帝批红得以专制朝政。

  南书房和军机处的大臣都是“兼职”

  清宫剧中,南书房和军机处常被提及,它们都是清代的“首创”,只是并不像我们想的那么“正统”。

  南书房只是康熙旧时读书的地方。康熙在重建内阁和翰林院的同时,又设立了自己的内廷秘书班子,人员从翰林中选出,称南书房。南书房位于禁宫乾清宫斜对面的右阶下,距离皇帝寝殿很近,南书房又称“内廷翰林”。它不是正式机构,没有固定编制,人员流动很大,专为皇帝服务。入值南书房的翰林既为皇帝反映下情、口传上谕,有时也陪皇帝察访民情,公私兼顾。

  雍正朝设立的军机处,就是入值南书房多年的张廷玉秉承皇帝旨意建立的。军机处的全称是“办理军机事务处”。后来军机处的职能扩展到了军政财各个方面,与实际操办的事务差距越来越大。军机处作为皇帝的机要机构一直存在到清灭亡前夕。和南书房一样,军机处也是非正式机关,属于临时性差遣。军机处最具体、最重要的职能就是草诏,取代内阁票拟,而且就是在皇帝身边奉旨草拟,皇帝阅定后就可以立刻颁发。大臣奏折也由军机处抄录存档。但是军机大臣只是秘书参谋,只作建议而不能下令,一切命令必须通过皇帝。

  “大部制”里的小学问

  不入流的“吏”比入流的官还多

  在古代官员制度中,还有“吏”这个庞大的群体,值得关注。胥吏是官府中专门办理文书的低级行政人员。如果说官员是决策者,那么吏就是执行者。命令下达后,具体事情就摊派到吏身上,由他们去完成。吏的数量超过官的数量。吏里既有幕僚,他们是国家公职人员,国家给他们发俸禄;还有一些被称为幕友,则是由地方官私人聘请的,他们没有编制,工资也是由地方官私人支付。像师爷就属于吏。

  在古代,好的吏可以入官,叫“流外入流”;清代以后,吏表现突出,国家可以赏一个官给他;或者自己捐一个官。吏的工资究竟从哪开出来呢?一名得力的吏,一年工资可能得上万两银子,这就得从“仓耗”“火耗”这样一些名目中来获得了。

  最早的秘书在图书馆、档案馆工作

  秘书省是掌管经籍图书档案的政府机构。最早出现于汉,秘书监隶属于太常寺,掌禁中图书秘文,故曰秘书。曹操时置有秘书令,曹丕建魏后改为中书监、令,另置秘书监专掌图书考订。晋置秘书寺,掌中外二阁图书,梁武帝改寺为省,隋唐沿袭旧制。秘书是国家图书馆和档案馆的工作人员,其中不乏饱学之士。

  明代时,秘书迎来了一次好机遇。在朱元璋罢中书废丞相后,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皇帝每天要看二百多份奏章,处理四百多件政事。忙不过来,于是朱元璋便把目光投向了年轻有为但品级不高的翰林近侍身上,设置殿阁大学士。大学士其实就是皇帝的近臣秘书。

  尚方宝剑的“尚方”其实是个官职

  我们都知道尚方宝剑,但尚方其实是古代制办和掌管宫廷食器物的官署。秦代就设置了,属于九卿中的少府,秦汉时少府下属有尚方令、尚方丞,负责制造皇帝的刀剑等珍贵器物。汉末还分中、左、右三尚方。唐代时称尚署,元代有中尚监,明朝时废除。清代时又出现了,叫尚方司。

4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