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药酒的发展历史
酒,素有"百药之长"之称,将强身健体的中药与酒"溶"于一体的药酒,不仅配制方便、药性稳定、安全有效,而且因为酒精是一种良好的半极性有机溶剂,中药的各种有效成分都易溶于其中,药借酒力、酒助药势而充分发挥其效力,提高疗效。下面一起看下中国药酒的发展历史吧。
大约在原始社会末期,人类进入农业社会后,我们的祖先贮存谷物,由于保存方法原始、条件差,谷物易受潮发芽霉变,这些长霉的谷物就成了天然的曲蘖,遇水后便开始发酵成酒。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其酒类品种之多、品味之高,足称盛期。由于酿造方法不同,可分为蒸馏酒、发酵酒和配制酒三大类。
饮酒有什么好处呢?中医认为,酒本身就是药,也可以治病。酒为水谷之气,味甘甜,入心肝经,具有畅通血脉,活血化瘀,祛风散寒,养胃气、厚肠胃、促消化、润皮肤,消除疲劳,振奋精神的功效,还能引药上行,助药力。如果饮用过量,不仅无益还能诱发各种疾病。因此,饮酒要有节制、要适度,扬其所益,避其所害。
酒与医药相结合,是我国医学史上的重要创举,古今有“酒为百药之长”之说。根据史料记载,药酒从先秦时代就有了一定发展。药酒在中医学上又称为酒剂。所谓药酒,一般是把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和动物的全体或内脏及某些矿物质成分按一定比例浸泡在低浓度食用酒精中,使药物有效成分溶解于酒中,经过一段时间后去渣而成。
对于药酒,我国历代学者都有很高的评价,如:秦汉时期《黄帝内经》中《素问·汤液醪醴论》论述了醪醴与防病治病的关系。汉代《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有“其在肠胃,酒醪所及也”的记载。
东汉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载“妇人六十二种风及腹中血气刺痛,红蓝花酒主之。”之说。
北魏贾恩勰的《齐民要术》对制酒方法,特别是对浸药于用酒制作均做了详细说明。
唐代医圣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宋代陈直《养老奉亲书》。元代勿思慧《饮膳正要》《御药院方》、明代方贤的《奇效良方》、陈梦雷《医学全录》、清代汪昂《医方集解》、项友的《同寿录》等等,都对药酒做了很高的评价和收集。
汉代至唐代之前的药酒
采用酒煎煮法和酒浸渍法起码始于汉代。约在汉代成书的<<神农本草经>> 中有如下一段论述:"药性有宜丸者,宜散者,宜水煮者,宜酒渍者"。用酒浸渍,一方面可使药材中的一些药用成分的溶解度提高,另一方面,酒行药势,疗效也可提高。汉代名医张仲景的<<金匮要略>>一书中,就有多例浸渍法和煎煮法的实例。“鳖甲煎丸方",以鳖甲等二十多味药为末,取煅灶下灰一斗,清酒一斛五斗,浸灰,候酒尽一半,着鳖甲于中,煮令泛烂如胶漆,绞取汁,内诸药,煎为丸。还有一例"红蓝花酒方",也是用酒煎煮药物后供饮用。<<金匮要略>>中还记载了一些有关饮酒忌宜事项,如"龟肉不可合酒果子食之,""饮白酒,食生韭,令人病增","夏月大醉,汗流,不得冷水洗着身及使扇,即成病"。"醉后勿饱食,发寒冷"。这些实用知识对于保障人们的身体健康起了重要的作用。
南朝齐梁时期的著名本草学家陶弘景,总结了前人采用冷浸法制备药酒的经验,在<<本草集经注>>中提出了一套冷浸法制药酒的常规:"凡渍药酒,皆须细切,生绢袋盛之,乃入酒密封,随寒暑日数,视其浓烈,便可___出,不必待至酒尽也。滓可暴躁微捣,更渍饮之,亦可散服"。这段话注意到了药材的粉碎度,浸渍明间及浸渍时的气温对于浸出速度,浸出效果的影响。并提出了多次浸渍,以充分浸出药材中的有效成分,从而弥补了冷浸法本身的缺陷,如药用成分浸出不彻底,药渣本身吸收酒液而造成的浪费。从这段话可看出在那时药酒的冷浸法已达到了较高的技术水平。
东汉顺帝汉安元年(126~144在位)时,沛国丰(今江苏丰县)人张陵(张道陵)于大邑县境鹤鸣山倡导正一盟威之道,俗称五斗米道,亦称天师道。相传,张天师在鹤鸣山修道传教时,恰逢地方瘟疫肆虐,生灵涂炭,十室九空。为拯救苍生于水火,天师将自创金丹术和极富道教特色的人体医学思想加以整合,研制出袪病健体的神秘草药配方。张天师将药浸于酒中送于百姓,瘟疫得以袪除。百姓病除之后感觉身轻体健,精神焕发强于从前。因药入酒,酒带药行,药促酒力,使酒醇香甘怡,沁人心脾且功效神妙,百姓感念天师施救苍生之恩,赞誉此药酒为“妙沁神酒”,即为当下出名的妙沁药酒。
热浸法制药酒的最早记载大概是北魏<<齐民要术>>中的一例"胡椒酒",该法把干姜,胡椒末及安石榴汁置入酒中后,"火暖取温"。尽管这还不是制药酒,当做为一种方法在民间流传,故也可能用于药酒的配制。热浸法确实成为后来的药酒配制的主要方法。
酒不仅用于内服药,还用来作为麻醉剂,传说华佗用的"麻沸散",就是用酒冲服。华佗发现醉汉治伤时,没有痛苦感,由此得到启发,从而研制出"麻沸散"。
为什么药酒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欢迎,并乐于接受,自有它的独到优点。概括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 适应范围广
药酒,既可治病防病,凡临床各科190余种常见多发病和部分疑难病症均可疗之;又可养生保健、美容润肤;还可作病后调养和日常饮酒使用而延年益寿,真可谓神通广大。难怪有人称药酒为神酒,是中国医学宝库中的一股香泉。
2 .便于服用
饮用药酒,不同于中药其它剂型,可以缩小剂量,便于服用。有些药酒方中,虽然药味庞杂众多,但制成药酒后,其药物中有效成分均溶于酒中,剂量较之汤剂、丸剂明显缩小,服用起来也很方便。又因药酒多1次购进或自己配制而成,可较长时间服用,不必经常购药、煎药,减少了不必要的重复麻烦,且省时省力。
3 .吸收迅速
饮用药酒后,吸收迅速,可及早发挥药效。因为人体对酒的吸收较快,药物之性(药力)通过酒的吸收而进入血液循环,周流全身,能较快地发挥治疗作用。临床观察,一般比汤剂的治疗作用快到4—5倍,比丸剂作用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