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迹学习网 > 历史材料 > 历史文化 > 文史百科 >

国子监街历史介绍

时间: 耀聪2 文史百科

  国子监街,位于东城区西北部。东起雍和宫大街,西至安定门内大街。清代名“成贤街”,因孔庙和国子监在此而得名,又称国子监胡同。

  国子监街历史介绍:位于北京安定门内大街路东的国子监街,有着700多年悠久历史,保存着较好的旧京街巷的风貌,因孔庙和国子监在此而得名。元代至元二十四年,世祖忽必烈在大都城的崇仁门(今东直门)内的这条大街上修建了“国子学”。到元大德六年正式修建了孔庙,元大德十年在孔庙西正式修建了国子监,体现了“左庙右学”的规制。明崇祯八年(1635 年)刊印的《帝京景物略》则有了这样的记载:“都城东北良隅,瞻其坊曰‘崇教’,步其街曰‘成贤’,国子监在焉。”清时称“成贤街”,民国以后称国子监,1965年称国子监街,“__”时称红日北路九条。

  东西贯通的国子监街全长669米,平均宽度11米,乾隆皇帝赞其为“京师为首善之区,而国子监为首善之地”。

  1984年被定为北京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是全市唯一一条以街命名的市级文物保护街道。古老街区内集中了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国子监、孔庙等大量历史文化遗产,也是北京市保留下来的唯一一条牌楼街,浓缩了中国传统文化精华,并以其幽雅、宁静、庄严、神秘的环境和丰富的历史、人文内涵,成为北京一处独具特色的文化景区。

  国子监是自隋以后中国官方最高学府,历代王朝都在都城建有国子监。

  北京国子监始建于元大德十年(1306年),明初毁弃,改建北平府学,成为北京地区的最高学府,永乐帝从南京迁都北京后,改北平府学为北京国子监,同时保留南京国子监。由于元末明初的战乱,现在北京国子监内的元代建筑遗存极少,绝大部分建筑为明清所建。

  特色:

  这条街上共有四座过街牌楼:街东西口各一座,额坊题“成贤街”;国子监附近左右各一座,额坊题“国子监”。该牌楼两侧路北均有石碑,用满汉文镌刻“文武官员到此下马”。因东为孔庙,西为国学(国子监),符合“左庙右学”的规制。

  这条街除以上建筑外,还有几座庙宇。在国子监后边的国学胡同内(31号)有一座祀韩愈的庙,名为韩文公祠。韩愈(768—824)唐代邓州南阳人,字退之。唐贞元八年(729年)进士及第,曾任监察御史、国子监祭酒、兵部侍郎、吏部侍郎等职。学通贯六经百家,文笔雄健,气势磅礴,为后世尊崇,称“韩文公”。死后谥“文”。在此设祠,大概是在国学学习的子弟愿常得韩愈的庇佑吧!该祠坐北朝南、由祠门、享堂及东西配房组成一四合院式建筑。祠门为大式歇山筒瑕调大脊,享堂三间为大式硬山筒瓦调大脊,上饰旋子彩画。门外有一铁香炉,堂前有一石香炉。堂内祀韩文公像。现享堂尚存,祠及配房已拆除,今变成国学胡同小学之仓库。

  在国子监街路南还有两座庙,西为神庙(今78号),始建于明代。其主要建筑有山门、大殿、正殿及东西配殿、大殿内祭火神及关帝、财神、鲁班、药王、药圣等,原还有三座碑,现为民居,碑已当作台阶或砌在墙内,故无法得知其内容。各殿虽存,但改变太大,院内小棚林立,使人无法窥其原貌,唯山门还保留着昔日寺庙的痕迹。

  从火神庙往东(今40号)为灶君庙。原庙山门一间。为大式硬山筒瓦均为三间,前带走廊,旋子彩画;后殿内祀灶王,庙内原有宣统时重修碑,后来不见了。现由国学胡同小学使用,二殿尚存,山门已拆除。

  延伸阅读:

  康熙手书

  康熙手书考题亮相

  作为一家全新的博物馆,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亮相伊始,就一下子推出了6个展览,包括4个基本展及2个复原展。其中基本展中,《大哉孔子》主要介绍孔子生平及儒家思想的广泛传播,两个复原展则分别真实再现了清末祭孔和皇帝讲学时的状况。

  在博物馆的展厅里,不少“压箱底”的宝贝也被统统展示了出来,其中有两张长方形纸片,据说就是当年康熙皇帝亲笔出的“殿试”题。

  文物地图

  600万份文物地图今起首发

  从2008年6月14开始,一份将京城大大小小3550余处文物景点串联起来的“卡卡2008文物旅游地图”也开始免费发放。一套地图共有6张,分别清楚标出皇城古建、博物馆、长城景观等6条北京文物景点的旅游线路,其中的文物景点也被一一标注出来。按照计划,奥运期间,这份中英双语的“文物地图”将在首都机场、国际航班、奥运村、奥运新闻中心、北京各驻华使馆、高级酒店、餐馆、咖啡厅、国际公寓及其他主要涉外场所免费投放600万份。

4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