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子在中国有什么历史
编者按:竹与中国的音乐文化有着重要的联系,竹是制作乐器的重要材料,中国传统的吹奏乐器和弹拨乐器基本上是用竹制造的。竹子,对中国音律的起源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我国人民历来喜爱竹子,中国也是世界上研究、培育和利用竹子最早的国家。从竹子在中国历史文化发展和精神文化形成中所产生的巨大作用,竹子与中国诗歌书画和园林建设的源远流长的关系,以及竹子与人民生活的息息相关中不难看出,中国不愧被誉为“竹子文明的国度”。
一、甲骨文及竹部文字
我国古代对竹子利用的确切记载源于仰韶文化。1954年在西安半坡村发掘了距今约6000年左右的仰韶文化遗址,其中出土的陶器上可辩认出“竹”字符号,说明我国人民研究和利用竹子的历史可追溯到五六千年前的新时器时代。汉字起源于原始社会崩溃的仰韶文化,而“竹”字的原始符号则应在此之前就已出现了。在7000年前的浙江余姚县河姆渡原始社会遗址内也发现了竹子的实物,可见在原始社会时期竹子和人们的生活有了密切关系。因为只有竹子已为人所用,才须为其创造一种文字符号来表示。
从汉字中竹部文字的情况来分析,也可看出中国竹子利用的古老历史,古人把“不刚不柔,非草非木,小异空实,大同节目”的植物称之为竹。从形态上认识开始,把竹子进行加工,制成物品,又以“竹”字衍生出竹部文字。随着人类对竹子的认识不断提高,竹类利用日益广泛。而竹部文字也必然随之增加。我国辞海(1979年版)中共收录竹部文字209个,如笔、籍、簿、简、篇、筷、笼、笛、笙等等。历代各类字典收录的就更为可观。而诸如“竹报平安”、“衰丝豪竹”、“青梅竹马”、“日上三竿”一类的成语也都包含着与竹子有关的有趣典故。
这些竹部文字和成语涉及社会和生活的各个领域,反映了竹子日益为人类所认识和利用,反映了竹子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上在工农业生产、文化艺术、日常生活等多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二、竹简、竹笔和《汉书》
研究证明,我国商代已知道竹子的各种用途,其中之一就是用作竹简,即把字写在竹片(有时用木片)上,再把它们用绳子串在一起就成了“书”,汉字“册”即由此而来。
竹简和木简为我们保存了东汉以前的大批珍贵文献,如《尚书》、《礼记》和《论语》等都是写在竹简和木简上的。殷商时代用竹简写的书叫“竹书”,用竹简写的信叫“竹报”。竹笔的发明在文化史上也具有开拓性的一页,在殷代文化遗迹出土的甲骨、玉片和陶器上都可以看出毛笔书写的朱墨字迹。湖北曾候乙墓和汀鄂出土的春秋战国墓的文物中也有佐证。
利用竹子的另一项伟大成果是造纸。早在9世纪我国已开始用竹造纸,比欧洲约早1000年。关于用竹造纸,明代《天工开物》中作了详细记载,并附有竹纸制造图。实际上在竹纸出现以前,制纸工具也离不开竹子。从竹简开始到竹纸出现,竹子在文化发展中上始终占有重要地位,对保存人类知识、形成中华民族源远流长、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起到了直接和间接的作用。
三、罄竹难书与竹刑
形容一个坏人罪大恶极,常用“罄竹难书”这一成语,这是我国古代历史上评论帝王将相的功过善恶时用的。最早见于《后汉书》中隗器传,是评论王莽的,即“楚越之竹,不足以书其恶”,这里的“其”就是指王莽。以后在《旧唐书》中的李密传里有“罄南山之竹,书罪无穷”的记述,这是李密在讨伐隋炀帝的檄文中对隋炀帝的罪恶所作的概括,后来逐渐演变成约定俗成的成语“罄竹难书”。但罄竹难书的竹,已不是南山之竹(南山即今陕西西安南的终南山),而是指竹简。那时也还没有笔,而是用一种刻刀把字刻在竹简上。
春秋战国时,郑国(在今河南省)的刑书就刻在竹简中,称为“竹刑”。那时对犯法的人施以竹刑,就是按竹简上写的刑律办事,因此,那时的竹刊不同于解放前反动官府迫害人民,用竹扦插入被害人手指上的那种竹刑。孔子当时读《周易》,曾发生过“韦编三绝”,就是把穿联竹简的牛皮绳子磨断过多次。现在常用这一语来形容一个人勤奋好学。我国失传1700多年的《孙膑兵法》,1972年4月在山东临沂银雀山发掘的西汉前期古墓中发现,同时出土的还有《孙子兵法》,这两部着名的古代兵书,都是竹简刻写成的。
据记载,秦始皇当政时,处理国家大事,每天要阅读竹简写的文件60kg。可见,历史上的功过善恶、科学技术、文化艺术等都是通过竹简流传于后世的,竹子在传播和保存我们中华民族的古老文化上确实是立下了汗马功劳。
四、竹箭、竹筏和竹乐器
我国古代竹子的利用涉及生产、生活和军事等各个方面,比如春秋战国时期,我们的祖先已制造了利用杠杆提水的竹制工具“桔”以及用竹筒提水灌溉的“高转筒车”。竹子在武器发展史上也起到了重要作用,竹箭是最具代表性的竹制武器。从原始的竹弓射箭到春秋时期的抛石机、宋代的火药箭和竹管火枪等都是古代竹制武器。
交通工具和设施的产生与发展,是中国文明的标志之一,竹在交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古代交通运行工具和设施的起源与发展,均与竹子有极密切的关系。以竹做筏作为水上交通工具就是最典型的代表。古人取竹制造竹车、竹筏和船以及桥梁工程,创造了世界交通史上许多第一例,对世界交通工具和设施的发展,作出了较大的贡献。
在精神文化方面,竹文化内涵十分丰富和独特,影响着中国人的审美观和审美意识以及伦理道德,对中国文学、绘画艺术、工艺美术、园林艺术、音乐文化、宗教文化、民俗文化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促进作用。竹是中国文学的重要题材,历代皆有咏竹诗文佳作,创作了难以计数的作品,在中国文学中独树一帜,异彩缤纷。
竹与中国的音乐文化有着重要的联系,竹是制作乐器的重要材料,中国传统的吹奏乐器和弹拨乐器基本上是用竹制造的。竹子,对中国音律的起源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历史文献和考古资料证实,自周朝以后,历代使用定音律,故此,晋代就有以“丝竹”为音乐的名称,有“丝不如竹”之说,唐代演奏乐器的艺人称为“竹人”。可见竹是中国音乐文化中不可替代的物质载体。
延伸阅读:
中国是竹子之最
1.中国是世界竹类植物的起源地和现代分布中心之一,被誉为“世界竹子之乡”。
2.中国是竹子资源最丰富的国家,竹子种类、面积、蓄积、产量均居世界之首,被誉为“竹子王国”。
3.中国具有十分悠久的竹子栽培与利用历史,“华夏竹文化,上下五千年,衣食住行用,处处竹相随”,被称为“竹子文明的国度”。
4.中国是竹子经营集约程度最高的国家,全国竹业总产值已超过200亿元人民币,有中国十大竹子之乡,有年亩产竹材5000kg,亩产鲜笋3000kg,亩产值达5万元人民币的高度集约经营样板。
5.1997年11月,中国第一个政府间国际组织——国际竹藤组织在北京正式成立,目前有成员国29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