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迹学习网 > 历史材料 > 历史文化 > 文史百科 >

最早的兵法—孙子兵法

时间: 耀聪2 文史百科

  引言:《兵法》强调以法治军,严格军纪,赏罚分明,该赏的当天就赏,该罚的立即执行,并认为只有这样才能鼓励兵士勇敢作战,获得胜利。

  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做出过许多宝贵贡献,这些贡献,不仅突出地表现在文化和科学技术方面,也表现在军事学术方面。我国古代的兵书,仅存留到今天的就有四、五百种之多,是军事学的伟大宝库。其中,《孙子兵法》是最早的一部兵法。

  《孙子兵法》是从战国时期起就风靡流传的军事著作,古今中外的军事家们都使用其中论述的军事理论来指导战争,而且,其中论述的基本理论和思想还被运用到了现代经营决策和社会管理方面。然而,这部著作者究竟是谁呢?学术界一直议论纷纷,一种认为是春秋时期齐国的孙武所著;一种认为是孙武的后人孙膑整理而成;一种认为是战国初年某位山林处士编写;还有的说是由三国时代曹操编撰的。直到1972年4月间,在山东临沂银雀山发掘的两座汉代墓葬中同时发现了用竹简写成的《孙子兵法》和《孙膑兵法》,这样,数百年的争论方告结束,《孙子兵法》的作者被确认为春秋时期吴国的孙武。

  孙武(约公元前535-?),字长卿,汉族,中国春秋时期齐国乐安(今山东惠民,一说博兴,或说广饶)人,是吴国将领。著名军事家、政治家。曾率领吴国军队大破楚国军队,占领了楚的国都郢城,几灭亡楚国。其著有巨作《孙子兵法》十三篇,为后世兵法家所推崇,被誉为“兵学圣典”,置于《武经七书》之首,被译为英文、法文、德文、日文,成为国际间最著名的兵学典范之书。

  有关专家通过考古在无锡市滨湖区胡埭镇发现吴国首都阖闾大城、春秋时吴长城烽火台旧址,这将有助于解开孙武在吴国居住地及其子孙后裔、兵书竹简的刻制和运送、“三令五申”、吴王宫练兵等史实典故之谜。

  春秋后期,新兴的地主阶级夺取政权的斗争,诸侯国之间的争霸和兼并战争,使当时的中国出现了“境内皆言兵”的风气,为军事理论的研究和战争经验的总结提供了有利条件。春秋末期的著名军事家、出身将门的齐国人孙武,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写成了著名的兵书《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以下简称《兵法》)共十三篇,约六千多字,对战争观、战略战术和治军原则等问题,都有系统精辟的论述。书中开宗明义,第一句话就提出;“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说明战争是关系到国家存亡、人民生死的大事,必须高度重视。《兵法》还指出,“道”(即政治)是取得战争胜利的首要因素,《兵法》反对迷信,认为“先知(指事先了解情况,预先制订计划)者,不可取于鬼神”。

  《兵法》以朴素的辩证观点,揭示了一些重要的战争规律,总结和提出了一套克敌制胜的战略战术,这是它在军事学史上贡献最大的方面。比如书中谈到,“知彼知己,百战不殆(dAi危险);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又提出“避其锐气,击其惰归”的作战方法,即避免在敌人士气旺盛的时候决战,而攻击疲劳的敌人于归途之中。《兵法》还强调根据战争双方的具体形势,灵活机动地运用战略战术。比如当我方的兵力十倍于敌人时,可采用包围战;五倍于敌人时,采用进攻战;兵力少于敌人时,要善于转移;兵力远弱于敌人时,则避免作战。《兵法》提出的这些军事理论,是对战争规律的科学认识,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

  《兵法》强调以法治军,严格军纪,赏罚分明,该赏的当天就赏,该罚的立即执行,并认为只有这样才能鼓励兵士勇敢作战,获得胜利。

  《兵法》的军事思想非常丰富,但它毕竟产生于二千多年前。有其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如贬低士兵,片面夸大将帅的作用。没有区分战争的正义性和非正义性,等等。即使如此,它仍达到了那个时代所能达到的高度。我国历代的军事家都把《兵法》作为军事科学的经典著作,国外也有《兵法》的多种译本,日本的军事家则把它誉为“世界古代第一兵书”《孙子兵法》不仅在我国的军事学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在世界军事学史上也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2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