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迹学习网 > 历史材料 > 历史文化 > 文史百科 >

吴川历史由来

时间: 志艺2 文史百科

  吴川人,一般指籍贯吴川、祖籍吴川或在吴川出生的人,吴川人属广府民系支下的吴化民系。吴川历代才俊不计其数,吴川人胸襟宏阔、勤劳拼搏、敢为人先、开放兼容的精神品格为世人留下深刻印象。在民间吴川人有“粤西犹太人”之誉称。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吴川历史由来,欢迎大家阅读:

  吴川居民由来

  在新石器时代,吴川人的先民便在这片郡县繁衍生息。吴川境内很早住着南越族的先民——古越人。秦统一中国后,把许多“滴徙民”强制迁到岭南“与越杂处”。使原古越人逐渐同化为汉族。唐宋以后,南来的中原汉人不断增多。据史料记载:“吴川境内最早有吴、李、林、陈、孙等姓人定居。其余许多姓氏的开基始祖是来自福建,这些姓氏开基始祖有的是来吴川及周围州县当官,任满后定居吴川,有的是贸易经商定居吴川。”[3]

  境内多数姓氏吴川人父系祖先来自福建莆田(讲古闽语),南宋时期迁入广东吴川为高峰期。[4] 迁入后与当地女性结姻,母系祖先为古代百越吴川境地的古俚、僚两部,讲当地古越语。

  在历史长河中经融合演化后所使用的语言为闽南语和俚僚古越语的特殊混合型语言,即现今全国独有的方言——吴川话。

  吴川民系划属

  吴川人划属广府民系支下的吴化民系。广府民系下属有九大分支,包括粤海民系、四邑民系、莞宝民系(原广州府和肇庆府)、罗广民系、高凉民系、邕浔民系、勾漏民系、钦廉民系以及吴化民系。

  吴川历史沿革

  吴川在唐虞时代属南交,禹贡属荆扬南裔,殷、周属南越,周末属百粤。秦时属象郡,西汉初年属南越国地,三国至南朝宋、齐时期属广州高凉郡高凉县。424—453年(宋元嘉年间)始置平定县(吴川县前身),隶高凉郡。公元589年(隋开皇九年)废平定县设置吴川县;唐属邕管都督府罗州招义郡;五代南汉属罗州;公元982年(宋开宝五年)废罗州属广南西路辩州;公元982年(太平兴国五年)改辩州为化州,吴川随隶化州;公元1377年(洪武九年)改属高州府;清沿明制仍属高州府。1952年归属粤西行政公署;1956年改属湛江专区;1983年改属湛江市;1994年,吴川报国务院批准撤县设市,今属湛江市代管辖。

  2000年,吴川辖5个街道、12个镇;2002年,辖5个街道、12个镇; 2005年后辖5个街道、10个镇(其中黄坡镇合并了中山镇,塘缀镇合并了板桥镇)。

  吴川历史名人

  吴川历史上计有进士十八人,翰林二人,钦赐翰林三名,举人一百六十六名。如宋进士霞街始祖林永、李屋巷始祖李凌云,元江淮指挥使刘承忠,宋代进士鞠杲、林廷,江南提督曾秉忠,福建金门镇总兵杨元超,清同治朝提督陈绍,澎湖水师协副将潘韬,明进士林廷献,清状元林召棠,粤东七才子之一林联桂,云南监察御史吴孔昭,中国首任驻美大使陈兰彬,御前侍卫司马官骆家猷,海南盟军道按察司副使欧光宸,清琼州督抚彭玉,越南著名华侨领袖陈上川,山东登州镇总兵陈辉龙,清广东水师提督窦振彪,锦衣卫籍户部主事萧惟昌,翰林院检讨麦国树,南京兵马司指挥李芳,名标儒林传之吴懋清,清才子李文泰。他们之中有位列尚书、御史、道台、知府、知州、通判、教授、知县、教谕、总兵、提督等职,多达数百人且大都政声卓著、清正廉明。清朝武官有十四总兵,两提督。

  李凌云:李屋巷李族始祖,南宋解元。为三柏始祖李穆公之长子,李穆公原籍福建省漳州府龙溪县钱山村人,乃北宋乙丑状元。李凌云高中解元后,恬淡不仕,承父教鞭,重建“极浦亭”,隐居设帐,传播文明。

  刘承忠:元朝末年任江淮指挥使,当时江淮地区大旱,蝗虫成灾,刘承忠率领乡民奋勇扑灭蝗灾,立下大功。元亡后,承忠投河而死。江淮人民为纪念他的功绩,尊他为“刘猛”,建庙祭祀。公元1724年(清雍正二年),皇帝诏令全国各省、府、州、县,建“刘猛庙”,每年春秋祭祀。

  麦为仪:(1695~1762年)绰号劏狗六爹,吴川塘尾镇院村麦屋人。六爹为清乾隆岁贡生(秀才)、广东有名的阿凡提式人物。是一位机智勇敢、胆略过人、见义勇为、才思敏捷的大学者,一生敢于与贪官污吏、土豪劣绅及神鬼作斗争。

  陈上川(1626~1715),明末抗清将领,后因为战事不顺不愿剃发降清而移居到越南南部,成为当地华侨领袖。死后受到当地人的尊崇,立庙祭祀。他的后代亦世代享受阮主的功臣待遇。到了明命、绍治年间,越南皇帝册封他为“上等神”

  曾秉忠(1816—1863),字允堂,今吴川市塘尾街道院村曾屋人,生于清嘉庆丙子(1816年)十月十二日,行伍出身,先后任把总、参将、总兵,咸丰年(1860年)为江南水师提督,在两广、湖南、福建等地攻打太平天国队伍,于江南洙泾一战为太平天国所败,受浒职发往两江总督曾国藩军营差遣。后卒于军伍,着加恩开复革职。时同治癸亥(1863年)三月十八日,47岁,归葬本乡。

  林怀兰:吴川明代名医。中国引种番薯第一人,商务印书馆于1934年编印的《辞源》释“番薯”一词的注解:“其本出于交趾(今越南),吴川人林怀兰尝得其种以归,遍种于粤,因不患凶旱。电白县有怀兰祠,题曰番薯林公庙。”

  彭子衡:(1832~1883年)即彭玉,吴川振文镇大寨彭屋村人。曾任深圳大鹏九龙协副将、后任琼州督抚,告授武显晋授“振威”。彭玉一生仗义疏财,赈济灾民,兴办学校,现振文中心小学乃由彭玉捐建的“振文书院”改建而成的。据《吴川县志》载:彭玉曾数次用火轮船运米回吴川平卖赈灾,救人无数。

  易傅伯:(1707~1767年)名易中,吴川板桥镇上杭村人。1740年中武进士,1745年驻京任提塘官。易甚得和亲王赏识,解组时,亲王亲赠墨迹及对联,联云:“柳色烟相似,梨花雪不如”。他一生豪爽仗义,举粤西人在京城有厄,他都慷慨以赴,声名大振。易中诗文亦佳,有著作传世,可谓文武全才。易三个儿子都中武举人。易中墓在今吴川尖峰岭,墓前有石牌坊,右额刻“山高”,左额刻“水长”,正中刻“圣旨”二字。

  吴懋清:(1774~1845年)字澄观,号回溪,广东吴川黄坡镇水潭村人。公元1810(嘉庆15年)庚午科举人。和海南定安县张岳松(探花),邑人林召棠(状元)交善,名噪一时。因以求天下贤者学益广大,潜心撰述,至老不衰。博学多才,擅堪舆术数。

  曾敏行,字燮堂,1827年生,今吴川市吴阳镇曾屋村人。咸丰五年(1855年)投曾秉忠军伍,历任参将、副将、南韶连镇总兵、贵州威宁镇、古州镇总兵,记名提督(头品顶戴、赏穿黄马挂)。光绪十入年壬辰)1892)卒;时年六十六岁

  林联桂:(1774~1835年)初名家桂,字道子,吴川市塘缀镇新村人。公元1828年(道光八年)中进士,“粤东七子”之一,曾任湖南绥宁知县,后实授新化署晃州直棣厅通判,政声卓著,极受上级器重,林联桂著作等身。

  林召棠:(1786~1872年) 字爱封,号芾南,谥文恭,吴阳(广东吴川)霞街村人,父泰雯,任东安县教谕。召棠少年随父教馆攻读。清 嘉庆八年(1803年),17岁为秀才,学使姚文田称赞为“海滨俊才”嘉庆十七年,学使程国仁评阅其考卷,认为极有前途,选拔为贡生,并让其与自己儿子一起研读。道光三年(1823年)癸未科状元及第。皇帝阅其卷未批:“今科得一佳元,一字笔误偏旁,非关学问。”授职翰林院修撰。道光五年(1825年),因父丧返家丁忧。道光八年返京供职。道光十一年,任陕甘正主考官,此次选择举人65名,其中呼延甲、张芾(曾任广东巡抚)、牛树梅等11名,后皆中进士,颇有成就。次年,他深感官场污浊,以终生奉母为名告假还乡。

  陈兰彬:(1816~1895年)字荔秋,吴川黄坡镇黄坡村人,中国近代著名外交家,中国首任驻美大使。咸丰三年中进士,选拔为翰林院庶吉士。历任太常寺正卿、宗人府丞,都察院左副都御史、资政大夫,是首任驻美国、西班牙、秘鲁公使。为幼童出洋肄业局之“洋局”第一任正委员,带领詹天佑等第一批留美学生官费赴美留学。

  庞雄:(1891-1911)字苏汉,早年投入新军,秘密从事革命活动。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中的吴川人。1909年(宣统元年)冬,与倪映典等策划广州新军起义,1910年春起义失败。赴香港,又东渡日本,历经南洋各岛,准备再举。 1911年初归国,参与筹备广州起义(黄花岗之役),同年4月29日被俘,直认革命不讳,遂遇害。葬于广州黄花岗,为七十二烈士之一。

  张世德:(1893-1930年)名世德,吴川市塘缀镇樟山村人,张炎堂兄,61师第9旅旅长。北伐时在湖南衡阳七塘战役中阵亡,1930年牺牲后被追封为师长。在“八一”南昌起义时,世德随叶挺参加起义。1929年提升为蔡廷楷师副师长、旅长,转战广东。1931年,广东军政领导人陈济棠等,拨款在樟山建世德中学,以示纪念。

  张炎:(1902-1945年)又名巨炎,字光中,吴川塘缀镇樟山人。原国民党十九路军爱国将领。“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成立时任第四军中长。后被蒋介石密令委人杀害,解放后毛泽东主席签字追认张炎为革命烈士。

  詹式邦(1896~1946)又名德堃。吴川龙头人。粤军讲武堂肄业,黄埔军校燕塘分校第二期步科毕业。历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师(第四军缩编)十一旅教导团团副,中央训练团党政研究班第三期学员中队长。抗日战争爆发后,任第六十二军一五二师四五四旅九○七团团长,第四战区总部副官处副处长。1943年任吴(川)廉(江)化(县)联防区主任兼警备司令及吴川。1944年任第四战区司令部参议,兼电(白)梅(菉)吴(川)游击挺进纵队司令。1945年初与张炎组织高雷人民抗日军,任副军长。失败后避居越南,后在返香港途中沉船遇难。

  李汉魂:李汉魂(1895-1987),字伯豪,号杰华,广东吴川岭头村人。他是一位能文善武的爱国将领。在第一、二次国共合作时期,曾先后参加统一广东、北伐战争和抗日战争,迭著战功,由排、连、营长、团参谋长而擢升为团长、师长、军长、军团长、集团总司令、省政府主席,乃至国民党总统府参军长,内务部长等职。为国家的自由独立和民族的解放作出了出色的贡献,受到人们的赞扬。

  
看了“吴川历史由来”还想看:

1.礼仪的历史起源

2.国庆节历史由来

3.建党节的历史由来

4.讳莫如深的历史由来

20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