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迹学习网 > 历史材料 > 历史文化 > 文史百科 >

不倒翁的历史

时间: 翠梅2 文史百科

  不倒翁是一种古老的汉族儿童玩具,最早记载出现于唐代。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的不倒翁的历史。欢迎欣赏阅读。

  不倒翁的来历

  早在属于母系社会的西安半坡村遗址中曾发掘到一种提水壶。这种水壶装水时,就会往一边倾斜,装满水后则会自动立起来,非常方便于打水。到了先秦时期这种水壶演变成一种“饮器”,《荀子》中讲到,孔子到鲁桓公庙参观,看见“饮器”,问是什么东西。守庙者回答:这是放在座位右边喝酒的用具,这种用具巧妙的很:当它没有装酒的时候呈倒斜状,酒装的适中,就会立起来,而装得太满,又会倾倒。经孔子“点拨”之后,后人就将这种东西放在座位右边,用来提醒自己办事做人要适中,不虚不满。由此也就出现“座右铭”一词。这些东西据考证,用的都是头轻脚重的重心原理,就是不倒翁的前身。

  不倒翁的历史探究

  清代史学家、文学家赵翼在《陔馀丛考?卷三十三》中记载说:“儿童嬉戏有不倒翁,糊纸做醉汉状,虚其中而实其底,虽按捺旋转不倒也。” 另据五代王定保所撰《唐摭言》中显示,不倒翁是由唐代的“捕醉仙”转化而来,“捕醉仙”当时又叫“劝酒胡”、“酒胡子”,是古代人们劝酒的一种工具。用木头刻成人形,上部细,下部粗。饮酒时,人们围桌而坐,把“捕醉仙”放在一只盘子里置于桌子中间,由年

  龄长者开始用手捻转,使之呈旋转状,当它停下来时,手指向谁谁就饮酒,然后由饮了酒者接着捻转,如此往复,直到尽兴为止。宋代窦革所着《酒谱酒令》一书中对此有详细记载:“今之世,酒令其类尤多。有捕醉仙者,为禹人,转之以指席者。”南宋张邦基在《墨庄漫录》中对这一劝酒工具的制作和使用也进行了记述:“饮席刻木为人,而锐其下,置于盘中,左右攲侧,僛僛然如舞状,久之力劲乃静。视其传筹所至,酬之以杯,谓之劝酒胡。”唐代卢汪晚年时曾作有《酒胡子长歌》一篇,其中记叙道:“胡貌类人,变有意趣,然而倾侧不定,缓急由人,不在酒胡也。”后来,不知是哪位民间艺人见此“捕醉仙”煞是喜人,便加以改进,制成了头戴乌纱、身着官袍的不倒翁玩具,并很快受到人们尤其是孩子们的欢迎。这一玩具出现以后,人们根据其具有扳倒后能马上自动直立起来的特点,便以不倒翁之称来讽刺那些巧于保持自己地位和靠耍弄权术而经久不倒的人。明代江南才子徐文长曾以《不倒翁》为题写过一首诗:“乌纱玉带俨然官,此翁原来泥半团;忽然将你来打碎,通身上下无心肝。”此诗妙在一语双关,将封建社会那些表面上正人君子,实际上没有心肝的官僚刻画得惟妙惟肖、入木三分。国画大师齐白石则作有三首有关不倒翁的题面画诗。其一为《题不倒翁》:“能供儿戏此翁乖,打倒休扶快起来。头上齐眉纱帽黑,虽无肝胆有官阶。”其二为借用徐文长的诗所作的《持扇不倒翁》:“乌纱白帽俨然官,不倒原是泥半团。将汝忽然来打破,通身何处有心肝。”其三为《不倒翁》:“秋扇摇摇两面白,官袍楚楚通身黑。笑君不肯打倒来,自信胸中无点墨。”

  现如今,不倒翁的含义又有了新的转注。前些年,池北偶先生曾为华君武先生的漫画《不倒翁倒了》题诗一首:“此翁就不倒,自在又逍遥。赔钱无所谓,补贴伸手要。厂长照样当,不愁乌纱帽。如今世道变,无法捞稻草。亏损得关门,靠山没处找。时来厄运到,不倒翁倒了。”此诗在对当今社会上新的不倒翁进行辛辣地讽刺的同时,也道出了他们的最终结局。


  看了不倒翁的历史

2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