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迹学习网 > 历史材料 > 历史文化 > 文史百科 >

德州历史简介

时间: 翠梅2 文史百科

  德州,古称安德,简称德,位于山东省西北部、黄河下游冲积平原,是山东省的西北大门。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德州历史简介,希望能帮到你。

  德州历史

  德州在夏、商时为有鬲氏(鬲国)、有穷氏,系侯国。

  秦废分封制改郡县制后置鬲县,至北齐废鬲县。汉置安德县,后经隋、唐、宋、元、明、清各代及民国时期,又先后设置广川、长河、将陵、陵州、陵县、德县。自秦至今2200余年,德州已六易其治所,各时期地域大小不一。

  德州夏商时隶属兖州,西周以及春秋时期属齐国。战国时分属齐、赵二国。

  秦分属齐郡、钜鹿郡、清河郡、上谷郡。

  汉分属青州平原郡、济南郡、冀州清河郡、幽州渤海郡。

  三国时属魏。西晋时分属平原国、清河国、乐陵国、乐安国、济南郡。

  南北朝时期分属安德郡、清河郡、平原郡、乐陵郡。

  隋代分属兖州平原郡、渤海郡、冀州清河郡、青州齐郡。

  唐代分属河北道德州、贝州、棣州、齐州。

  北宋分属河北东路、右京东东路。

  金时分属山东西路、东路、河北东路、大名府路。

  元属燕南河北道、中书省河间路、济南路。

  明属山东布政使司济南府、东昌府、京师河间府。

  清分属山东济南府、武定府、直隶天津府、河间府。

  民国初期分属山东省济南道、东临道、武定道、直隶省津海道。1928年分别直属山东、河北省政府。抗日战争时期津浦铁路以东各县分属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冀鲁边区、河北区一、二、三专区,津浦铁路以西各县先后属冀南、运东六专区及沧南专区,齐(齐河)、禹(禹城)部分属冀鲁豫一、四专区。解放战争时期至1949年分属渤海区二专区、泺北、沧南专区和冀南二专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年5月9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当年批准设立德州专区(德州专员公署),系由原渤海区的沧南、泺北两专区合并而成。当时辖吴桥、东光、南皮、庆云、宁津、盐山、乐陵、商河、临邑、济阳、德平、德县、平原、禹城、齐河、陵县及德州市17个县(市)。

  1952年10月,将1950年划归河北省的恩县、武城、夏津划回德州地区。同时将原属河北省的吴桥、东光、南皮、庆云、宁津、盐山6个县划回河北省。并撤销陵县划归德县。

  1956年至1961年,德州专区撤销,并入聊城专区,将乐陵、临邑、商河、济阳划归惠民地区,齐河、平原、禹城、夏津、武城、德州市、德县划归聊城地区。同时,撤销德平县,分别划归临邑、德县、商河、乐陵;撤销恩县,分别划归平原、武城、夏津。1961年7月恢复德州专区,又将1956年划归惠民地区的乐陵、临邑、商河、济阳和划归聊城地区的齐河、平原、夏津、武城、禹城、陵县(1961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改德县为陵县)、德州市划回本区。共辖11个县(市)。

  1964年12月将原属河北省的宁津县和庆云县划德州专区管辖。

  1967年德州专区更名德州地区(德州地区行政公署)。辖德州市、乐陵市、禹城市、临邑县、平原县、夏津县、武城县、庆云县、宁津县津县、陵县、齐河县、济阳县、商河县13县(市)。

  1989年12月22日,经国务院批准,将商河、济阳两县和齐河县的桑梓店、大王、靳家三个乡划归济南市。

  1994年12月17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德州地区,改设地级德州市,将原县级德州市改为德城区。新建地级德州市行政区划与原德州地区行政区划相同。

  德州简介

  德州,古称安德,简称德,位于山东省西北部、黄河下游冲积平原,是山东省的西北大门。北接河北省沧州市,南接省会济南市、聊城市,西邻河北省衡水市,东连滨州市。处于环渤海经济圈、京津冀经济圈、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以及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交汇区域。京杭大运河有140多公里流经境内,历史上曾是重要的漕运通道,现如今已定位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示范城市。

  德州自古就有“九达天衢”、“神京门户”之称,是全国重要的交通枢纽。历史悠久,是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明清时期是全国33个工商业大城市之一,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现存禹王亭、秦汉墓群、东方朔画赞碑、苏禄国东王墓、四女寺、文昌阁、定慧寺,董子读书台等众多历史古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大禹、“射日”英雄后羿、“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董仲舒、“滑稽之雄”东方朔、大书法家颜真卿、邢侗等都在德州留下了熠熠生辉的印迹。

  德州是中国太阳城、中国功能糖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以及国家交通运输主枢纽城市。德州扒鸡、金丝小枣、保店驴肉、德州黑陶等地方特产驰名海内外,其中,德州扒鸡、保店驴肉、乐陵金丝小枣被称为德州三宝。

  看了德州历史简介

18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