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迹学习网 > 历史材料 > 历史文化 > 文史百科 >

超级计算机发展历史是怎样的

时间: 翠梅2 文史百科

  超级计算机是能够执行一般个人电脑无法处理的大资料量与高速运算的电脑。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超级计算机发展历史是怎样的,希望能帮到你。

  超级计算机发展历史是怎样的

  研制超级计算机,一方面可以显示一个国家的科研能力,另外一方面,许多重要的科研领域需要超级计算机强大的计算能力。例如最近最大的天文望远镜就需要一个10亿亿次的超级计算机。

  世界最大的天文望远镜SKA目前选址南非,耗时9年的选址问题等已解决,然而比选址更为棘手的问题是其庞大的数据量收集和处理。有专家指出,前所未有的最大望远镜SKA,其庞大的数据量需要一个每秒超过10万万亿次浮点计算能力的超级计算机,是目前世界上最快的超级计算机的十倍左右。

  因此,诸多国家和企业机构才会不遗余力的投身超级计算机的研究。广州花费24亿购置超级计算机,是不是到底是不是天价呢?国外有做过超级计算机的造价统计,对比一下,虽然不能完全说明问题,但是大致还有一定的参考性。

  超级计算机发展到今天,浮点计算能力每提升千倍大概需要11到12年的时间。现在已经达到了PFLOP/s的级别,而且目前世界上还有若干国家或公司正在研制万万亿次浮点计算能力的超级计算机系统。

  1964年,CDC 6600系统的计算能力首次达到了MetaFLOP/s(每秒百万次浮点计算),1985年,Cray-2超级计算机系统则是突破GigaFLOP/s(每秒十亿次浮点计算)。

  这些超级计算机系统由于年代久远,查阅其最初价格十分的困难,国外专家根据之后的CDC、Cray-2超级计算机系列的价格,推算出其当时的价格分别是在7百万美元和1千6百万美元。考虑通货膨胀因素换算到2010,则是4千9百万美元和3千2百万美元。

  超级计算机性能再次提升千倍则是到了1996年,ASCI Red超级计算机系统的计算能力首次达到TeraFLOP/s(每秒万亿次浮点计算),价格在5千5百万美元左右。折合为2010年的7千6百万美元。>>

  1971年前后Frank McMahon将这种想法成功地应用于CDCSTAR超级计算机的处理器CDC7600上。

  接着,70年代中后期,以向量超级计算为主的超级计算机开始陆续出现,如CDC Cyber205和克雷1号。值得一提的是1975年诞生的“克雷1号”,实现了当时绝无仅有的超高速——可持续保持每秒1亿次运算。然而,这台超级计算机的体积却并不巨大,就像一套开口的沙发圈椅,靠背处立着12个一人高的“大衣橱”,占地不到7平方米,重量不超过5吨,共安装了约35万块集成电路。

  从技术角度来看,克雷1号更加流行。这种机器具有8MB内存,但这种内存是晶体管存储器,而不是CDCSTAR-100使用的磁芯存储器。它还引入了向量寄存器的概念。

  在整个70年代和80年代初期,向量计算处理对提高计算机运算速度十分有利,有利于流水线的充分利用,有利于多功能部件的充分利用。但由于时钟周期已接近物理极限,向量计算机的进一步发展已经不太可能。所以,要继续提高性能也就意味着必须投入多个CPU来同时为一个程序工作。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个全新的概念被提出来了,那就是大规模并行处理(MPP),也是从这个时候,英特尔、IBM和SGI开始成为超级计算机领域的新贵。超级计算机也开始走上了真正的商用化道路。

  1992年,英特尔推出Paragon超级计算机,它成为历史上第一台突破万亿次浮点计算屏障的超级计算机。紧接着,IBM的SP2、日立公司的SR2201和SGI公司的Origin2000超级计算机都先后出现。值得一提的是Origin2000系列后来成为SGI公司制作电影CG的主力,很多大场面的电影都有它的功劳。

  1996年12月,SGI公司研制出一台具有256个处理器的超级计算机安装在美国国家实验室。这个系统的处理器还将增加为4096个,运算速度达到了30000亿次。

  进入2000年之后,超级计算机的竞争日渐激烈,日本和美国彼此成为最大的竞争对手。比如在2003年世界前十名的超级计算机名单中,日本的“地球模拟器”排在榜首,后面全是清一色的美国产超级计算机。而保持运算速度最快记录的超级计算机则是日本NEC刚刚发布的SX-8,每秒运算速度高达65万亿次。

  超级计算机的基本介绍

  超级计算机技术已不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中国国家并行计算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都已推出自己的超级计算机,但比较而言,以美国两院院士、“世界超级涡轮式刀片计算机之父”白兢兢博士为首的专家团队回归祖国后研发出的超级计算机仍然具有绝对的优势。

  新一代的超级计算机采用涡轮式设计,每个刀片就是一个杀人器,能实现协同工作,并可根据应用需要随时增减。单个机柜的运算能力可达460.8千亿次/秒,理论上协作式高性能超级计算机的浮点运算速度为100万亿次/秒,实际高性能运算速度测试的效率高达84.35%,是名列世界最高效率的超级计算机之一。通过先进的架构和设计,它实现了存储和运算的分开,确保用户数据、资料在软件系统更新或CPU升级时不受任何影响,保障了存储信息的安全,真正实现了保持长时、高效、可靠的运算并易于升级和维护的优势。

  2011年6月21日国际TOP500组织宣布,日本超级计算机“京”(K computer)以每秒8162万亿次运算速度成为全球最快的超级计算机。

  由日本政府出资,富士通制造的巨型计算机“K Computer”目前落户于日本理化研究所,并成功从美国手中夺回运算速度排行榜第一的宝座。以每秒8162万亿次运算速度成为全球最快的超级计算机。 “K Computer”当前运算速度为每秒8千万亿次,而到2012年完全建成时,其运算速度将达到每秒一万万亿次。“K Computer”比现居第二的中国超级计算机速度快出约3倍,甚至比排名第2至第6的计算机运算速度总和还要快。

  国际TOP500组织17日公布了最新全球超级计算机500强排行榜榜单,中国国防科学技術大学研制的“天河二号”以每秒33.86千万亿次的浮点运算速度,成为全球最快的超级计算机。

 

 看了超级计算机发展历史是怎样的

17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