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迹学习网 > 历史材料 > 历史文化 > 文史百科 >

中山大学人类学博物馆简介

时间: 翠梅2 文史百科

  广东中山大学人类学博物馆位于中山大学马丁堂里,他的前身是岭南大学文物馆,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的中山大学人类学博物馆。欢迎欣赏阅读。

  中山大学人类学博物馆简介

  广东中山大学人类学博物馆位于中山大学马丁堂里,他的前身是岭南大学文物馆,该文物馆是广东省内最早的博物馆,在国内亦属较早创办的博物馆之一,并且中山大学马丁堂还是中国最早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建筑。1905年,岭南大学第一座校舍"马丁堂"落成时,曾有"一楼中座之博物院及中学事务所"的记载;1913年《岭南学堂中学规则》第13条有"博物院各种器具不得移动"的规定,可见在1913年这里已有博物院的设备或仪器。1917年,博物院仍暂设校内马丁堂内,其时仅植物标本已有1500余种。

  1987年,在原文物馆的基础上,教育部批准建立人类学博物馆。目前由教育部批准建立的博物馆,全国仅有两家,另一家在北京大学,其他高校多称"文物陈列室"。

  中山大学人类学博物馆藏品

  馆内藏有珍贵文物2万多件,如商周铜器、汉唐碑文拓片、明清字画、照片等纸质文件近千件;曲江马坝人旧石器时代遗址、黄河和长江流域石器时代遗址出土遗物2000多件;唐、宋、元、明、清历代瓷器450件等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馆藏有10件紫檀木雕刻,计有高、长、宽达到144×126×106cm的清乾隆大佛龛模型、100×108×63.3cm的乾隆宫殿模型,明代戏台、屏风模型等,每件都珍贵无比。

  中山大学人类学博物馆陈列主要分为三大部分:历史文物、民俗文物和少数民族文物。其中的少数民族服饰、金银饰品和礼仪用具等达到480件(套),这是解放初期人类学家田野调查的第一手资料,是目前国内大学博物馆中独一无二的珍品。记者看到,瑶族的皮鼓,用的是新鲜动物皮蒙制而成,颇有地方特色。还有妇女用的发簪,竟是用兽骨制成。在20厘米左右长度的兽骨上,还要刻出精细的花纹,让人赞叹。

  博物馆中还陈列了史前时期人类的骨骼与复原模型和史前先民的生活、生产与宗教文化场景的复原模型与图片。博物馆共有600多个人骨标本,其中明清的人骨标本在全国都可以说是最齐全的。

  中山大学人类学博物馆珍品

  博物馆建馆之初,馆内标本、货币和器物,皆为学生研究之用。博物馆开设之始,相当简略,此后不断搜罗古今中外之器物,并公开征求捐赠。馆内明清时期的字画、墨宝是1930年前后征集入馆的,其余大量藏品入馆时间都在1950年前后,是老一辈人类学家、考古学者田野调查,或由省内外文物考古部门赠送。

  一楼大厅门口有两个石狮子,它们是清末思想家、社会改革家康有为从意大利购回,并于1920年前后特意赠送给岭南大学的。同时被捐赠的,还有其他9件白色大理石雕刻艺术品。这一对石狮子体形较小,具有鲜明的西方写实特点,骨骼和肌肉表现突出,体积感较强,十分逼真。康有为生于1858年,捐赠石雕时已是过耳顺之年的老人。

  中山大学人类学博物馆历尽劫难

  上世纪30年代,博物馆始成岭南大学校内独立机关,馆长由文学讲师冼玉清女士兼任。冼玉清,生于1895年,画家、著名文献学家,岭南第一位女博学家,也是被称为"千百年来岭南巾帼无人能出其右"的杰出女诗人。正是在冼担任馆长后,馆藏品逐渐增多,此时场馆已分为人类方物部、古物美术部和自然矿产部三大部分,"一部分藏诸箱柜,亦有一部分公开陈列"。根据记载,此时的馆藏文物标本已达3031件。

  时间差距不大,也有重要文物进入同在广州的中山大学。1929年,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商承祚奉学校之命到北京采购文物,以充实中山大学文物陈列。商先生在琉璃厂等地购得各时代文物200余件(种)。这批文物抵穗后,先陈放于文明路中山大学校区陈列馆,1935年随学校迁至石牌新校区。1941年,日本侵占广州,司令部设在石牌中山大学内,这批文物遭到严重破坏,如宋代罗汉头部残失,大批文物丢失。

  1952年,这批文物随中大迁入康乐园,存放在校内一平房内。直到2005年,在商承祚之子商志馥的建议下,该批文物成为人类学博物馆的馆藏,但在图书馆陈列,被称为"中大图书馆的镇馆之宝"。

  在图书馆一楼陈列中,有18件为这批文物的劫余部分,主要是佛教雕刻,包括造像碑和单体圆雕造像,多数此前遭破坏,难以修复,但神采依在。卢舍那法界人中像是佛教造像中的特殊题材,传世作品很少,可中山大学人类学博物馆拥有它们。

 

 看了中山大学人类学博物馆

17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