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迹学习网 > 历史材料 > 历史文化 > 文史百科 >

中国瓷器历史介绍

时间: 翠梅2 文史百科

  中国瓷器史在技术与艺术上所取得的成就,尤其具有特殊重要意义。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国瓷器历史介绍,希望能帮到你。

  中国瓷器历史概述

  早在欧洲掌握制瓷技术之前一千多年,中国已能制造出相当精美的瓷器。从我国陶瓷发展史来看,一般是把“陶瓷”这个名词一分为二,为陶和瓷两大类。通常把胎体没有致密烧结的粘土和瓷石制品,不论是有色还是白色,统称为陶器。其中把烧造温度较高,烧结程度较好的那一部分分称为“硬陶”,把施釉的一种称为“釉陶”。相对来说,经过高温烧成、胎体烧结程度较为致密、釉色品质优良的粘土或瓷石制品称为“瓷器”。对中国传统陶瓷的发展,经历过一个相当漫长的历史时期,种类繁杂,工艺特殊,所以,对中国传统陶瓷的分类除考虑技术上的硬性指标外,还需要综合考虑历来传统的习惯分类方法,结合古今科技认识上的变化,才能更为有效地得出归类结论。

  中国瓷器历史起源

  从现有的考古资料来看,断定中国原始陶器开始于距今七千年左右是不成问题的。最早的彩陶发源地在黄河流域,龙其以陕西的泾河、渭河以及甘肃东部比较集中。甘肃东部大地湾一期文化,不仅在器形上比较规整,而且绘有简单的纹饰,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彩陶文化之一。这一时期已出现陶轮技术,制陶术已成为一种专门技术。半坡文化的彩陶在略晚于大地湾一期文化,其纹饰也略为复杂,以几何纹样为主。在陕西、河南、山西三省交界地区为中心的庙底沟文化,彩陶花纹则更加富于变化,以弧线和动感强烈的斜线体现变形的动物形象。日常生活中所常见的鱼、鸟、猪以及人类自身都被作为装饰纹样。这些纹饰的描绘手法都很生动,布局合理,是原始绘画的佳作,也是研究中国绘画史的可靠形象资料。距今约四千年左右的马家窑文化,是由半坡文化派生发展的古羌集团的一个分支。与之相关的另外两个支系是半山文化和马厂文化,是龙山文化之后的又一个辉煌时期。马家窑文化类型的陶瓷,表面都经过打磨外理,器表光滑匀称,以黑色单彩加以装饰。装饰图案以满见长,在钵、盘、碗一类的敞口器物内侧,也都绘有图案。在原始社会,文字尚未完善成熟。图案形象直观性强,在当时具有标志性、装饰性等性能,所以对彩陶图案的研究也会给古文字研究提供佐证。中国自古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国家,在原始时期,氏族部落更为繁杂,在特定的生产条件下形成了独特的审美需求的文化特征,它们各自有着代表氏族文化的标志性形象,也产生着不可低估的精神凝聚力量。而随着氏族文化盛衰变化,陶器装饰也出现了不同的内容的形式。

  纵观中国彩陶的技术与艺术,历时四千八年。其实它的上限年代还是个难以考据的迷,随考古发掘工八的不断进行,可能还会出现不同的新认识。就目前现有的资料而言,可以说原始陶器不仅是我国古代艺术的瑰宝,它在世界文化艺术史上也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它是全人类的宝贵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史上无比辉煌的一章。

  中国瓷器历史不同时期

  商代时期

  中国原始瓷器在黄河中下游地区的河南、河北、山西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湖北、湖南、江西、江苏等商代中期遗址和墓葬中都有出土,其创制时间,远在三千五百多年前的商代中期。原始瓷器的胎硬质比较坚硬,颜色多呈灰白色和灰褐色,并有少量胎质为纯白稍黄。器表釉色以青色最多,并有一些豆绿色、深绿色和黄绿色。装饰以印纹为主要方法。器表的釉下除少数为素面外,多饰有方格纹、篮纹、叶脉纹、锯齿纹、弦纹、席纹和S形纹,并有一些圆圈纹与绳纹。

  商代后期的原始瓷器,基本上是承袭商代中期发展而来的。但在形制和品种上却较商代中期有所增加,在烧制和使用范围上有了扩大,质量也有了提高。胎质颜色仍以灰白色为主,并有少量青黄色、淡黄色和灰色。器表釉色多为青色和豆绿色,也有少量酱色、淡黄色、绛紫色。器表釉下拍印的几何形图案纹饰有方格纹、锯齿纹、水波纹、云雷纹、叶脉纹、8形纹、网纹、翼形纹、圆点纹、划纹、弦纹和附加堆纹等。

  西周时期

  西周时期原始瓷器的烧制工艺,在商代后期的基础上有了新的发展和提高。胎色仍以灰白色为多。釉色主要是青绿色和豆绿色,并有少量黄绿色与灰青色,其表除素面外,其釉下纹饰为几何形图案,有方格纹、篮纹、云雷纹、席纹、叶脉纹、齿状纹、划纹、弦纹、S形纹、乳钉纹、圆圈纹和曲折纹等。

  春秋时期

  春秋时期的原始瓷器和西周原始瓷器相比,质量又有提高。特别是春秋晚期,江、浙一带的原始瓷器成型工艺,从泥条盘筑法,改为轮制,因而器型规整,胎壁减薄,厚薄均匀。器型有敛口、深腹圆鼓、平底罐,敛口,扁圆腹、平底瓿,敛口、浅腹圆鼓、平底盂,大敞口平底碗和器盖等。釉质多呈灰白色,并有一些黄白色和紫褐色。釉分青绿色、黄绿色和灰绿色。器表的釉下纹饰主要是大方格纹和编织物纹。而在黄河中下游地区春秋时的原始瓷器则很少发现,所见的也只有釉下饰印方格纹的敛口、深腹圆鼓平底罐。

  西晋时期

  西晋青瓷的造型有蒜头壶、谷仓、牛头罐等等,纹饰明显增多,有捏塑、贴塑、刻划、压印各种人物、动物、佛像、羽人骑兽、辅首、凤凰、辟邪、网纹、连珠纹、菱形纹等。东晋的造型有:鸡头盘口壶、羊头壶等纹饰简朴,有弦纹、水波纹、羽翼纹,褐色点彩等。南北朝的造型有莲花尊、贴花罐等,纹饰由于佛教盛行,出现了大量刻划,模印各种莲花瓣纹等。隋朝的青釉、白釉瓷器施釉至腹部不到底,下半载无釉露胎、平底、纹饰有印刻扇形花瓣组成的团花,叶纹等。

  唐代时期

  唐代早期的青、白瓷器物腹部丰满,平底无釉。唐代中、晚期出现了少量的圈足器及满釉支烧的器物,造形有玉璧底器,四、五出口碗、鱼形瓶、海棠式杯、贴花壶、三彩器、绞胎釉等,纹饰有印、刻动物纹,龙凤纹、人物、花草、菱形、几何形、山形纹及点彩、条彩。最能体现唐代青瓷技术的当称越窑。胎细腻致密,气孔少,釉层匀净,内外满釉支烧?器物的胎内、胎外留有泥钉支烧的痕迹,釉面呈黄色或青中泛黄,灰色或浅灰色,半透明或不透明,隐露精光,如冰似玉。

  两宋时期

  在南、北宋,烧制龙泉青瓷的窑场也有几十个,而真正高水平的窑场是浙江省龙泉县的大窑和金村窑。龙泉青瓷的胎色可分为白胎和黑胎二类,但以白胎为多,用白胎烧制的龙泉青瓷器,露胎的边足呈火石红色,色如朱砂。龙泉青瓷的釉可分为石灰釉和石灰碱釉二大类:北宋期间是用石灰釉烧制青瓷器的,一般器物的釉层较薄,积釉处呈色深,釉面光泽强,相当透明,釉内的气泡较少。

  元代时期

  元代龙泉瓷业继续发展,此期大件器物较多,时代特征明显。纹饰有云龙、荔枝、牡丹、荷叶,有模印帖花,露胎装饰与褐斑装饰。菊瓣纹碗与历史故事图案印花碗较有代表性。青花彩绘是元青花装饰方法的主流,其实也分两种情况。一种是白地青花,最普遍;另一种是青地白花,即白地青花的反向做法,以青花料为衬托露白的花纹,主要用在菱花口的大盘、大碗等器物上。高安所出的云龙纹梅瓶体现了“至正形”元青花纹饰繁密、主辅结合、绘画精美的特点,但元青花还有一路粗率的风格。元青花的主题纹饰主要有三类:一是以整幅画作主题;第二类主题纹饰是动物纹;最后一类是植物纹。 若与后代青花瓷器相比,元青花的绘画笔法最另人震撼,它不含蓄,锋芒可能太露,不太讲究细节,一笔点化往往越出边线,但其沉着痛快、爽利劲健却为后世青花远远不及。

  明清时期

  明晚期瓷业渐衰,青釉色泽灰暗,器底下不施釉,足部处理粗糙。清朝康、雍、乾三代瓷器的发展臻于鼎盛,达到了历史上的最高水平,是中国陶瓷发展史上的第二个高峰。景德镇瓷业盛况空前,保持中国瓷都的地位。康熙时不但恢复了明代永乐,宣德朝以来所有精品的特色,还创烧了很多新的品种,并烧制出色泽鲜明翠硕、浓淡相间,层次分明的青花。清代青花瓷是一个总体概念,其间包括了各地烧造的产品,但许多地区青花瓷的烧造脉络不太清楚,产品质量也较次。惟有景德镇青花瓷,烧造脉络清楚,官民窑器时代特征、精粗文野均较明显,因而,它是有清一代青花瓷的代表。

  

看了中国瓷器历史介绍

175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