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迹学习网 > 历史材料 > 历史文化 > 文史百科 >

成都武侯祠博物馆简介

时间: 翠梅2 文史百科

  成都武侯祠博物馆位于成都市武侯区武侯祠大街231号,全馆占地37000平方米,建筑面积9200平方米,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成都武侯祠博物馆,希望能帮到你。

  成都武侯祠博物馆简介

  成都武侯祠博物馆位于成都市武侯区武侯祠大街231号,全馆占地37000平方米,建筑面积9200平方米,是国家成都武侯祠博物馆级旅游景区。

  成都武侯祠是西晋末年为纪念诸葛亮而建;初与蜀国先主刘备的昭烈庙相邻;明初,武侯祠并于昭烈庙,故大门横额书"汉昭烈庙";后来祭祀诸葛亮的武侯祠并入汉昭烈庙;1961年,博物馆被国务院评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4年,成立成都武侯祠博物馆;2008年,博物馆被评为国家一级博物馆。

  它是中国唯一座君臣合祀祠庙和最负盛名的诸葛亮、刘备及蜀汉英雄纪念地,也是全世界影响最大的三国遗迹博物馆。享有"三国圣地"之美誉。

  成都武侯祠博物馆馆区布局

  成都武侯祠博物馆现分为三国历史遗迹区(文物区)、西区(三国文化体验区)、锦里民俗区(锦里)三大板块,面积15万平方米。整个武侯祠坐北朝南,占地面积五十六亩(37000平方米),祠内翠柏森森,殿宇重重,布局严谨,庄严肃穆。成都武侯祠主体建筑大门,二门,刘备殿,过厅,武侯祠五重,严格排列在从南到北的一条中轴线上,西侧是刘备陵园及其建筑。二门至刘备殿与东西殿、过厅至诸葛亮殿与东西两厢房,形成两组四合建筑结构。轴线建筑两侧配有园林景点和附属建筑。 跨进汉昭烈庙,从大门到二门之间可见六通石碑耸立一道路。

  成都武侯祠博物馆景区景点

  景区

  成都武侯祠博物馆现分为三国历史遗迹区(文物区)、西区(三国文化体验区)、锦里民俗区(锦里)三大板块,面积15万平方米。

  文物区

  成都武侯祠 刘关张

  成都武侯祠 刘关张文物区主要由惠陵、汉昭烈庙和武侯祠三部分组成,祠庙现存主体建筑(除惠陵)均为清康熙十一年(公元1672年)重建,坐北朝南,排列在一条中轴线上,依次为大门、二门、汉昭烈庙、过厅、武侯祠以及近年迁建的三义庙和新建的结义楼,共七重。祠内供奉刘备、诸葛亮等蜀汉英雄塑像50余尊,唐及后(历)代碑刻50余通,匾额、楹联70多块,尤以唐"三绝碑"、清"攻心"联最为著名。

  西区

  年12月,原南郊公园合并为武侯祠西区。南郊公园原系民国时期四川省主席、抗战时期第七战区司令长官刘湘墓园。始建于1938年至1942年,400米的中轴线纵贯南北,石牌坊大门、三洞门、四方亭、荐馨堂、墓室等,布局严谨、雄浑庄重,是西南地区惟一北方陵园建筑群。

  锦里

  现紧邻武侯祠的"锦里"古街由成都武侯祠博物馆斥资复建,为"全国文化产业示范基地"。锦里作为成都武侯祠博物馆(三国历史遗迹区、锦里民俗区、西区)的一部分,占地30000余平方米,建筑面积14000余平方米,街道全长550米。建筑以清末民初四川民居风格为基础,内容以三国文化和四川传统民俗文化为内涵。

  景点

  三绝碑

  "三绝碑"──"汉丞相诸葛亮武侯祠堂碑"。碑高367厘米,宽95厘米,立于唐宪宗元和四年(809年),由唐朝著名的大政治家、当朝宰相裴度撰文、著名书法家柳公绰书写,名匠鲁建勒石上碑。"三绝碑"之称始于明朝弘治十年(1497年),当时的四川巡按华荣在碑上题跋:"人因文而显,文因字而显,然则武侯之功德,裴、柳之文字,其本与垂宇不朽也",赞美诸葛亮的功德与裴文柳书并称"三绝";清道光九年(1829年)华阳举人潘时彬在纂修 《昭烈忠侯陵庙志》 时又对"三绝"提出新的见解:将文章,书法,镌刻都出自名家誉为"三绝"。

  刘备殿

  在武侯祠的所有建筑中,刘备殿最高,建筑也最为雄伟壮丽。刘备殿高大宏敞,正中供奉着3米高的蜀汉皇帝刘备的贴金泥塑坐像,诸多子孙中只有城破死节的皇孙北地王刘堪左侧配祀。据说建庙之初原有"阿斗"刘禅配祀,但在宋、明二代被毁,原因就在于刘禅昏庸无能,破国降晋后竟又"乐不思蜀",远不如"宁可玉碎,不可瓦全"的北地王刘堪深得民心。刘备殿的东偏殿供奉着夜读春秋的大将关羽,身后是手把青龙偃月刀的周仓和关羽的义子关平,西偏殿供奉着张飞,身后是张苞等人。显然这是"桃园结义"定下的名分──同是五虎的赵子龙、马孟起和黄汉升却只有在过厅内尽人臣之礼了。刘备殿后即是过厅,两廊各有清代民间艺人制作的真人大小的塑像14尊,塑像前都有一块小石碑,镌刻着功臣的生平传略。

  诸葛亮殿

  诸葛亮殿的东西厢是书屋、客室, 钟楼、鼓楼峙立大殿二角。诸葛亮殿内供祀着诸葛亮的贴金泥塑坐像,左侧是诸葛亮之子诸葛瞻,右侧是诸葛亮的孙子诸葛尚。塑像前有铜鼓三面,铸于公元六世纪之前,传说是南征夷蛮时所用。大殿后壁嵌有许多石刻,东壁是当代书法家沈尹默书写的诸葛亮 《隆中对》 ,表达的是"三顾频繁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的壮志雄心;西壁则是宋代名将、"精忠报国"的民族英雄岳飞所书的诸葛亮 《出师表》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名句传诵千古,忠诚执着的浩然正气气贯长虹。殿内外匾对甚多,都是对诸葛亮的讴歌和追思。

  刘备墓

  诸葛亮殿西侧是刘备墓,史称"惠陵"。由诸葛亮亲选宝地,葬刘备于此。《三国志·先主传》记载:"八月,葬惠陵"。据 《谥法》,"爱民好与,曰'惠'",故名刘备墓称"惠陵"。陵墓中还合葬有刘备的甘、吴二位夫人。刘备墓前有清乾隆年间所立"汉昭烈皇帝之陵"石碑,陵墓建筑 木牌由照壁、栅栏门、神道、寝殿等组成。陵前有规模较小的神道为清代所建。惠陵与武侯祠主要建筑一样亦为 坐北朝南,紧邻在汉昭烈庙与武侯祠西侧。与武侯祠之间有红墙夹道相连。成都武侯祠的字画、对联甚多,其中的现代书法家沈尹默书写的《隆中对》最引人注目。武侯祠还有岳飞手书的诸葛亮《出师表》刻石。

  南郊公园

  2003年12月,原成都市南郊公园合并为武侯祠园林区。南郊公园原系民国时期四川省主席、抗战时期第七战区司令长官刘湘墓园。始建于1938年至1942年,400米的中轴线纵贯南北,石牌坊大门、三洞门、四方亭、荐馨堂、墓室等,是西南地区惟一一座北方陵园建筑群。

  锦里古街

  传说锦里曾是西蜀历史上最古老、最具有商业气息的街道之一,早在秦汉、三国时期便闻名全国。今天的锦里作为武侯祠博物馆的一部分,占地30000余平方米,建筑面积14000余平方米,街道全长550米。锦里依托成都武侯祠,以秦汉、三国精神为灵魂,明、清风貌作外表,川西民风、民俗作内容,扩大了三国文化的外延。在这条街上,浓缩了成都生活的精华:有茶楼、客栈、酒楼、酒吧、戏台、风味小吃、工艺品、土特产,充分展现了四川民风民俗的独特魅力。

  三义庙

  三义庙现,初名三义祠,

  清康熙初年由四川提督郑蛟麟始建。乾隆四十九年(1784)因焚香引起大火被毁,乾隆四十九年(1787)重建,道光二十二年(1842)又曾全面修葺。现在所见建筑和匾联主要是道光年间的遗存。其建筑为混合结构,面积569㎡,四造五殿,规模宏大。后渐坍圮,仅存少量建筑尚完好,1981年被公布为成都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98年,因城建需要三义庙由提督街迁建到武侯祠内。

  三绝碑

  本名蜀丞相诸葛武侯祠堂碑。

  在武侯祠大门至二门之间的东侧碑亭中。碑高367厘米,宽95厘米,厚25厘米、唐宪宗元和四年(809年)刻建。由唐代宰相裴度撰文,书法家柳公绰(柳公权之兄)书写,石工鲁建镌刻。裴文、柳书、鲁刻,三者俱佳,所以后世誉为三绝碑。一说三绝指诸葛亮的功绩、裴度的文章、柳公绰的书法。碑阳、碑阴、碑侧遍刻唐、宋、明、清时代的题诗、题名、跋语。

 

 看了成都武侯祠博物馆

167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