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历史博物馆
新加坡历史博物馆建筑物的前身是新加坡国家博物院。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新加坡历史博物馆,希望能帮到你。
一、新加坡历史博物馆简介
新加坡历史博物馆建筑物的前身是新加坡国家博物院。国家博物院成立于1887年10月12日,那时的国家博物院称为莱佛士博物院,莱佛士图书馆也同在一个屋檐下:楼下是图书馆,楼上是博物院。直到1960年博物院和图书馆才正式"分家"。而到了1969年,莱佛士博物院才改名为国家博物院。初期,博物院主要作为以人类学、自然考古、动植物为收藏、展览及研究为重点,后来展览的重点由原来的自然科学转向社会科学、建国历史和美术展览。
二、发展历史
新加坡历史博物馆建筑物(National Museum of Singapore)的前身是国家博物院。国家博物院成立于1887年10月12日,那时的国家博物院称为莱佛士博物院,莱佛士图书馆也同在一个屋檐下:楼下是图书馆,楼上是博物院。直到1960年博物院和图书馆才正式"分家"。而到了1969年,莱佛士博物院才改名为国家博物院。新加坡历史博物馆,于1993年从国家博物院分出。
新加坡历史原来并不是国家博物院展览及研究重点,这和殖民地官员以动植物为文化重点很有关系。当年,首任英国驻扎官威廉·法奇尔(William Farquhar)到处收集本地的动植物标本,甚至叫人把这些动植物画下来收藏,当时,慕名到博物院去的外国科学家络绎不绝,可见博物院在自然科学方面收藏非常可观。1972年以前,人们踏进国家博物院,抬头便可看到猴子、鹿、犀牛、野熊、老虎、黑豹、大象、鸟类、鱼类和蝴蝶等动物的骨骼或标本。当然还有本地水果、蔬菜和矿产等的展示,以及马来人、爪哇人所使用的器物,如武器、钱币、纸币,以及他们的工作场所和巫术。
在一百多年的历史中,国家博物院经历过好几个重要的发展阶段。早在1918年,博物院便增设了新加坡历史收藏部分,以肖像、地图和新加坡的旧照片为内容,初期,博物院主要作为以人类学、自然考古、动植物为收藏、展览及研究为重点。到了1972年,博物院移走所有自然科学方面的收藏,展览重点由原来的自然科学转向社会科学、建国历史和美术展览。1976年画廊开幕后,便成为本地美术家举行展览会的重要场所。自然科学方面的收藏则交由新加坡科学馆和新加坡国立大学保管。
到了1993年,国家博物院归国家文物局管辖,国家博物院也一分为三,即:新加坡美术馆、亚洲文明博物馆和新加坡历史博物馆。
历史博物馆已经计划分两阶段进行翻修。到时会增加一座行政楼,并把面积增加一倍,达到4000平方公尺,并设立8个永久性展览厅,一个临时展览厅,一个咖啡座,一间纪念品店,在前后建筑物之间辟有盖的阳光庭院,保留儿童探索乐园,增设课室和视听室等设备。
新加坡历史博物馆肩负的任务是: 通过保存、收藏、陈列与释译新加坡多元种族文化和历史发展资料与文物,以及提高国民的国民意识。馆藏文物分新加坡社会、经济、社区与文化史五大类。
三、展览厅介绍
计划中的8个展览厅,将全面介绍从十二三世纪的淡马锡到本世纪八九十年代,新加坡的文化、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历程。
第一展览厅为新加坡缩影,这是原有展览厅的延续,不过展览内容将提升和扩充,年代也从1965延长到八九十年代,并将突出建国时期的历史。
第二展览厅的重点为1819年的新加坡,介绍从淡马锡到新加坡王国的历史,有关考古发掘和当时海人的生活。
第三展览厅将重点介绍从1819年到1942年殖民地时代的新加坡,内容分三大部分:殖民地政府的建设,政策和官员;多元化社会的形成及早年的生活面貌;经济的特点,介绍转口贸易发达的原因及各种族先驱人物。
第四展览厅是日治时期展览厅,重点是日治时期的生活,包括大检证、物资条件和经济情况,以及战后初期,从1945年到1948的社会经济情况,以别于圣淘沙的蜡像馆和樟宜监狱的展览内容。
第五展览厅介绍新加坡人民为独立而斗争的经过,内容包括战后民族运动的兴起、马绍尔时代、林有福时代、50年代的福利工潮、学生罢课、自治和新马合并。
第六展览厅为建国之路展览厅,介绍新加坡独立初期国防、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的建设,以及城市的发展,环境的变迁。
第七展览厅介绍的是新加坡的经济发展,包括从转口贸易到工业化的过程,工业化政策的转变,以及金融中心的发展演变。
第八展览厅为国民意识及国家文化展览厅,介绍从我们祖先的文化到中西文化的冲击、融合,到国民意识及国家文化的演变,让公众反思自身的前途和文化方向。
看了新加坡历史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