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迹学习网 > 历史材料 > 历史文化 > 文史百科 >

成都地质学院博物馆

时间: 翠梅2 文史百科

  成都理工大学博物馆位于成都理工学院中心花园南侧教学大楼内,创建于1960年,是中国西部最大的地质学自然博物馆,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成都地质学院博物馆,希望能帮到你。

  一、成都地质学院博物馆简介

  成都理工大学博物馆位于成都理工学院中心花园南侧教学大楼内,创建于1960年,是中国西部最大的地质学自然博物馆。面积2600多平方米,馆藏文物、标本5万余件,其中以古生物化石尤其是恐龙化石最为著名。发展至今已从原来只为该校师生服务的一个陈列馆逐步发展成为一座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中国西部最大、也是全国高校最大的地学类自然博物馆。2008年2月被评为四川省一级博物馆。

  成都理工大学博物馆自1960年建馆至今,已走过了40多个春秋。40多年来,博物馆在学校历届党政领导的关怀下,在全校师生员工的大力支持和博物馆同仁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长效的发展。博物馆已从原来只为该校师生服务的一个陈列馆逐步发展成为一座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中国西部最大、也是全国高校最大的地学类自然博物馆。

  成都理工大学博物馆现有9个室内展厅和2个露天展台,展出面积3000多平方米。馆藏资源丰富,馆藏标本6万多件,世界级、国宝级精品、珍品众多,如:馆藏30多具珍贵的恐龙化石骨架标本,在数量上和种类上均居中国各大学博物馆之首。被誉为"镇馆之宝"的合川马门溪龙举世闻名,全长22米,不仅是亚洲最大的恐龙,而且也是世界上脖颈最长的恐龙。

  成都理工大学博物馆还是原地矿部恐龙研究开发中心,曾承担多项国家、省、部委的科研项目;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国土资源部和四川省科技成果一、二等奖多项;博物馆还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交流,每年接待国际友人上百人,恐龙化石曾赴日本和台湾展出。

  成都理工大学博物馆除为学校的教学、科研服务外,还把青少年的科普教育工作放在首位,并取得了显著成绩,先后被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科技部、团中央、全国青联、四川省政府、成都市政府、中国古生物学会授予: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中国青年科技创新行动教育基地、中国古生物学科普教育基地、四川省科普教育基地、四川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四川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成都市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成都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称号。

  二、展厅

  综合大厅

  综合大厅陈列的珍品首推"合川马门溪龙"化石。它全长22米,高3.5米,产于1.4亿年前的侏罗纪晚期岩层中,为目前中国已知最大、较完整的一具蜥脚类恐龙化石真品。还有全长仅 3米的两脚善跑的鸟脚类恐龙化石──"鸿鹤盐都龙";2亿年前珍贵的小型(长仅15~30厘米 )海生爬行动物──胡氏贵州龙;由20个长圆形蛋组成的恐龙蛋窝化石;长约 3米的"东方剑齿象"门齿;宽达75厘米、高为50厘米的"纳玛古象"下颌骨及臼齿;长55厘米、宽20厘米,完整无缺的 1.4亿年前的"大竹重庆鱼"化石珍品。为反映生物演化及对比,大厅内还增加了一部分珍贵的现代脊椎动物标本,如扬子鳄、小熊猫,大熊猫头骨和全长3.37米、高 2.7米的现代亚洲象骨骼。大厅东端,按用途及矿床工业类型陈列了各种矿产标本。

  按矿物物理性质、矿物晶体化学分类两大部分展出200余种矿物晶体;岩石陈列室按组成地壳的三大岩类陈列了 500多块各类岩石标本;矿床陈列室按成因类型陈列了近40个具有代表性的矿床实例;古生物陈列室以无脊椎动物及植物化石分类陈列为主;生物

  发展史陈列室通过照片、图表、模型及实物标本,概括了地球上生命发生、发展及演化的规律;沉积相标志和沉积相模式两个陈列室主要陈列各种沉积环境的标志以及各种典型沉积相模式的标本。 中厅和过厅集中展出形态奇异、色泽艳丽的大型矿物晶体、生物化石、工艺玉雕及矿产资源利用。有钟乳状绿色石英晶簇,海石花状方解石晶簇,世界罕见的由淡黄色细小板状、片状单晶组成的"蜜枣花"状重晶石晶簇与紫色立方体萤石晶簇及白色细粒石英晶簇相伴叠生的标本,有地球"三极"地区的珍贵展品:珠穆朗玛峰8000米以上风化成蜂窝状的花岗岩,太平洋底5000多米深处的锰结核,南极的赭红色条带状碧玉和北极前寒武纪变质岩中的肠状小褶皱;还有中国明朝已有文字记载,乾隆二十五年(1761)被供为"神物"的四川隆昌铁镍陨石,其重达 158.5千克。

  合川马门溪龙展厅

  马门溪龙是陆生动物。它生活的四川盆地,当时气候较为温暖,曾生长着大量的蕨类植物以及松柏类、银杏类等裸子植物。马门溪龙成群结队地漫游在这绿色世界中,用钉状的小牙咀嚼植物为生,尽情享用着大自然赐予的美味。还有的科学家人为,它也可能用牙齿咬破湖边淤泥中的蛤蜊,以其鲜美的嫩肉为食。当它们遇到肉食性恐龙的袭击时,便群起而攻之,纷纷用尾巴上的尾锤来打击敌害。这种用尾锤来自卫的方式,也可以说是它们在陆上生活的又一例证。有人估计,在交配季节这个尾锤也是不可或缺的,可以帮助雄性在争夺雌性的战斗中抽打竞争者。

  成都地质学院博物馆

  由于过去没有发现过以原始状态保存的马门溪龙的脚部化石,所以人们以为它的脚为五趾叉开的样子,呈扇面形。直到近几年,我国科学家找到了以原始状态保存的马门溪龙脚化石。根据这一发现,人们才明白马门溪龙等蜥脚类恐龙的脚果然与大象一样,跖骨呈垂直状,趾骨粗短,完全是适合陆地生活的形状。 目前这条合川马门溪龙的骨架标本就陈列在成都地质学院博物馆内。我国的许多自然博物馆内也都有它的复制品。它站在博物馆里的样子很像是一座拱起的桥梁,四条柱子一样的巨腿则像四个桥墩,而长长的颈部和尾部就像桥墩上面的引桥。产于重庆市的合川马门溪龙是目前亚洲发现的最完整的蜥脚类恐龙。合川马门溪龙属于大型蜥脚类恐龙,体长22米,肩高3.5米,头小,颈长达9米,颈几乎占了体长的一半。合川马门溪龙是中国恐龙群中最闪亮耀眼的明星,它所挖掘出土的是上沙仙庙组地层,原来堆积在河流的紫红色砂岩、泥岩。这条巨龙出土时除了脑袋和前肢外,完整保存硕长的颈子有17到19节的颈椎,它利用长颈采食树稍顶端的枝叶,就像长颈鹿一般。在颈椎下方具有显著的柱状突出,彼此交缠叠置增加颈子的稳固,免于折损。颈椎与背脊椎都具有后凹型椎体。而椎骨是由四到六块椎体构成,神经棘愈合在一起。尾椎的前16节椎体是前凹型,神经棘低平,并且尾椎前后分叉。

  矿物晶体展厅

  矿物晶簇是指由生长在岩石的裂隙或空洞中的许多矿物单警惕所组成的簇状集合体,它们一端固定于共同的基地岩石上,另一端自由发育而具有良好的晶行。晶簇可以有单一的同种矿物的晶体组成,也可以由几种不同的矿物的晶体组成。

  在自然界以完好单晶或晶醋产出的矿物比较稀少,一般都要在晶洞裂隙中才有可能找到。这是因为矿物警惕发育完整的重要条件是需要一个能自由生长的良好空间,且溶液的过饱和度比较低,使矿物结晶速度进行得比较缓慢。在一定温压条件下,流体和洞壁围岩不断相互作用,才能生成各种发育完好的矿物晶簇。

  矿物晶体与天然造型的岩石、古生物化石、纪念石统称为观赏石,所谓观赏石是指天然产出的、有观赏价值和商品价格的石质艺术品。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赋予了观赏石变幻莫测的艺术效果,人们从中得到意想不尽的审美享受。矿物晶体的种类很多,有红色矛头状的辰砂、柱状晶体或者成为晶簇的雄黄、有棕黑色厚板状晶体的黑钨矿、也有以集合体出现的孔雀石、长柱状透明或半透明的水晶、块状和薄片状的自然金、螺旋状和树枝状的自然银以及不同颜色的玛瑙等等。欣赏矿物晶体,主要是看它的颜色组合、晶体的完整性和品种的名贵程度三个方面,有时一些矿物本身并不名贵,但是当它们集合在一起,成为多种颜色的晶簇时,这样的组合往往就会成为了观赏石中的精品。就会呈现出色彩绚丽、晶莹剔透的艺术美感,其效果是单一晶体所不能达到的。

  胡氏贵州龙展厅

  胡氏贵州龙生存于距今2亿3千多万年前的三叠纪中期,分布于中国贵州省兴义县顶效地区。其主要特征是:一类大小适中的海生动物,四肢尚未退化成鳍脚,可能营两栖性生活,多活动于海滨区;头骨上的颞颥孔小,眼眶大而圆;头骨三角形,最大宽度在眼眶处,吻部小而尖,牙齿为同一式,尖而圆,牙列排列不紧;颈椎20,背椎20,荐椎3/4,尾椎37以上;肱骨与股骨约相等;前肢指数为3.4.4.4.3,后肢指数为2.3.3.4.2。

 

 看了成都地质学院博物馆

16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