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
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位于永定门大街西侧的先农坛内,1988年在文博界专家的积极呼吁和鼎力相助下成立博物馆,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北京农业博物馆,希望能帮到你。
一、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简介
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位于永定门大街西侧的先农坛内,1988年在文博界专家的积极呼吁和鼎力相助下成立博物馆,1991年9月25日正式对外开放,隶属于北京市文物局。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是我国第一座以收藏、研究和展示反映中国古代建筑历史、建筑艺术、建筑技术的专题性博物馆。
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建筑布局整齐大气,雄伟壮观,古色古香,给人一种庄严肃穆的感觉。现有的陈列基本位于太岁殿、拜殿、西配殿等展区。穿梭在各个展厅,如同游走于一幅长长的历史画卷,华夏民族七千年建筑文明史一一浮现眼前,而自身也仿佛化作那画卷中的主体--"万物之灵长"的人类,正亲身体验着华夏建筑史上的无限神奇与魅力。
展厅内陈列的"中国古代建筑发展史"诠释了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精奥,令参观者眼界大开。它以大量丰富多彩的图表照片、栩栩如生的实物、细致精美的模型,展现了中国古代建筑从茅茨土阶的原始状态发展到明清时代城墙高筑、布局严整的宫廷建筑所走过的漫长里程。汉之古拙,唐之雄大,宋之绮丽,元之自由,明清之规范,各时期的建筑风格尽收眼底,除此之外,你还可以领略到中国各地区建筑之特色--北国之雄浑,江南之典雅,蜀中之朴真,让人不得不感叹我国古代建筑历史悠久、成就灿烂。
民居展厅也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这里用实物展示了我国民居的演进--从巢居到干阑式建筑,从半地穴式建筑到泥墙房屋。居住的历史折射出古人在思索、解决人与自然、与环境空间关系时所体现出的智慧和哲理,令人啧啧称赞。在展出的众多民居模型中,婉容故居模型备受瞩目,这大概与她的身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吧。婉容故居,布局整齐而又参差有致,具备了老北京传统四合院的所有要素:广亮大门、影壁、垂花二门、正房、跨院、抄手游廊等,样样俱全。让许多人羡慕的是院中还有一个别致的小花园,园中树木假山掩映其间,古径通幽处,尽显清静素雅。一位游客禁不住感叹:"如果能每天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该多好啊!"周围的人不约而同地点头。
博物馆的主要展览有"古坛掠影-先农坛史料图片展"和"中国古代建筑技术发展简史"。
二、馆舍景点
先农坛
先农坛位于宣武区永定门内大街路西,与天坛隔路相望,是明清两代帝王祀神农、耕谡田和观耕的地方。
历史简述
先农坛内的建筑是明清两代逐渐完善起来的。最初的建筑叫山川坛,据《明成祖实录》载:"永乐十八年(1420)十二月,山川坛成。"与此同时还建有太岁坛、风云雷雨、五岳、四海等13座祭坛。嘉靖十一年(1532)建太岁殿。同时还建有天神坛、地祗坛等。
清朝在原基础上扩建或重修。乾隆十八年(1753)改原明代太岁殿东的旗纛庙为神仓;十九年(1754)改木结构的观耕台为砖石结构;二十年(1755)改原斋官为庆成宫。
民国时,该处隶属于内务部。北洋政府时,由于该部经费拮据,拆除先农坛外墙,树木、地皮标价变卖,北部开辟为市场,南部辟为城南公园。30年代初东南角辟为体育场。坛内众多殿宇大部剥蚀、败落,少许较整齐的屋舍殿宇均被占用,如具服殿为驻军长官办公处,神仓为坛庙管理所,庆成宫曾办中华女子养蜂场等。
新中国成立后,最初亦只是重点修缮扩建了体育场,使其成为一处较为合乎规格的体育场。虽然1979年8月21日公布先农坛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但对其他殿宇设施未能顾及。1985年6月,全国政协和市政协委员们发出了抢救先农坛的呼吁,逐渐引起市政府有关领导的重视。1988年3月政府投资300万元,对太岁殿正殿、拜殿和东西配殿进行了全面修缮,建筑面积近4000平方米。由古建研究所设计,房修二公司施工,历时二年零八个月于1990年11月底全部竣工。竣工典礼上,副张百发说,市政府决定,这里将作为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
祭坛原貌
1、先农坛(山川坛):《春明梦余录》载:"山川坛在正阳门南之右,永乐十八年建,缭以垣墙,周回六里。……正殿七坛,曰太岁、曰风云雷雨、曰五岳、曰四镇、曰四海、曰四渎……西庑从祀六坛,左京畿山川、夏冬季月将、右都城隍,春秋季月将"。先农坛的墙垣有二重,周3公里,面积130顷,外墙为北圆南方之长形。外墙改拆,现仅存内墙。
先农神坛是一座砖石结构的方形平台,长宽各15米,高1?5米,四面出陛,台阶八级,始建于明嘉靖年间,清乾隆十九年重修。正殿在坛正北,阔五楹,歇山顶,旋子彩画。神库、神厨之南有东西井亭各一座。
先农即神农,又名田祖、先啬,也有人说神农即炎帝。
2、观耕台:
在先农神坛之南,台南向,三出陛,东、西南台阶各八级。方形,各边16米,高1?5米。明嘉靖年间始建时为木结构。清乾隆十九年(1755)改建为砖石结构。台周饰以黄琉璃瓦,并以汉白玉石栏围绕。民国期间,台上建一座八角琉璃亭。
3、具服殿:在观耕台北,面五楹,绿琉璃瓦歇山顶,和玺彩画,外有砖砌石条边月台。民国十六年(1927)改称诵豳堂。堂柱上悬沈瑞麟书对联,当时为驻军长官办公处。
4、太岁殿:又名太岁坛,位于先农坛东北。太岁之神原为露祭,嘉靖十一年(1532)建太岁殿。黑琉璃筒瓦绿剪边,坐北朝南,阔七间,宽52米,深24米。外额枋
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
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为和玺彩画,内额枋为旋子彩画。正殿前有东西庑殿,黑琉璃瓦绿剪边,悬山顶,阔11间,宽57?2米,深13?6米。拜殿又称南殿,倒座,阔七间,中为穿堂。
5、神仓:位于太岁殿东,又称东院,原为明代旗纛庙,清乾隆年改建为神仓。在南墙的三座拱券门院内,有一座圆攒尖顶,是琉璃瓦绿剪边亭子,即神仓,为收贮五谷祭品之处。
6、庆成宫:在内坛东门外,迤北,原为明代斋宫,乾隆二十年(1755)改今名。正殿五间,宽23?8米,进深9?1米,建在崇基之上,三出陛,阶九级,汉白玉护栏。台上有日晷和时辰牌。正殿后有寝殿,左右有配殿。这里是皇帝行耕谡礼后,休息和犒赏随从,官员茶果之处。
皇帝耕
观耕台东有谡田13亩,为皇帝耕之处。每年农历三月上亥日,皇帝率众官来此先祭先农坛,然后到具服殿更衣,换下礼服,到谡田躬耕,由三王九卿从耕。13亩分为12畦,皇帝右手扶犁,左手执鞭,明代往返4趟,清代3趟,然后从西阶上观耕台,观耕终了,由东阶下台。
看了北京农业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