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动物馆
中国古动物馆位于西直门外大街,属自然科学类专题博物馆,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的中国古动物馆。欢迎欣赏阅读。
一、中国古动物馆简介
中国古动物馆位于西直门外大街,属自然科学类专题博物馆,1994年10月正式开放;它是一座系统介绍脊椎动物起源和系统发育的国家级博物馆。中国古动物馆(英文简称PMC)是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创建的,中国第一家以古生物化石为载体,系统普及古生物学、古生态学、古人类学及进化论知识的国家级自然科学类专题博物馆,也是目前亚洲最大的古动物博物馆。它同时也是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北京市青少年教育基地、中国古生物学会科普教育基地和中央国家机关思想教育基地。1995年12月,中国古动物馆正式对公众开放。
中国古动物馆 基本陈列由“恐龙世界(电子机械模拟)”、“古鱼类馆”、“古爬行动物馆”、“哺乳动物馆”等四部分组成,通过实物和其它展示手段,向观众系统地介绍了史前脊椎动物的起源及其进化历史,展示中国在各个时期沉积的海陆相地层中保存的古脊椎动物化石及在这一科学领域中的研究成果。从鱼形的原始无颔类到硬骨鱼类和软骨类,从两栖类到爬行动物类,从空前繁盛的恐龙王国到哺乳动物开始统治世界,直至古猿进化为智人,形形色色的化石轮流登场,清晰地勾勒出脊椎动物发展的脉络。
按照生物的演化序列,中国古动物馆分为两馆(古脊椎动物馆和树华古人类馆)、四个展厅(古鱼形动物和古两栖动物展厅、古爬行动物和古鸟类展厅、古哺乳动物展厅、古人类与旧石器展厅),并包括东厅、贵宾厅等特展厅。依托研究所近百年收藏的20余万件标本,展出了从中精选的有代表性的藏品近千件。展品之精美、种类之齐全,堪称亚洲第一、中国之最。这里陈列着自5亿多年前的寒武纪至距今1万年前的地层中产出的史前各门类古生物化石和旧石器标本及模型,包括无颌类和有颌类鱼形动物、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类、哺乳动物和古人类化石及旧石器等,全面展现了史前动物和古人类的自然遗存及其生命演化的宏伟历程。
二、旅游景区
树华古人类馆
我们人类是最近才进化出来的动物,但是人类演化的历史却非常久远。如果追溯到早期灵长类,它们起源于食虫类祖先,可能在7千多万年前的白垩纪晚期就已经出现在中生代的森林中。它们大多数很可能是夜行性的,看起来有点像现代的狐猴。然而,尽管它们有相对大的脑子、朝前的眼睛和对握的手,但它们并没有立刻统治地球。而灵长类的进化一直在悄悄地进行着,古新世时出现了古老的猴子——更猴,到了距今4千多万年前,原始的类人猿也出现了,有确凿的证据表明它们中的许多是白天活动的社会性动物。直到大约700多万年前人科动物来到地球之前,类人猿、猴类和原猴类仍是仅有的三种灵长类主要类群。包括我们人类在内的人科动物出现后,陆续演化出很多种,如非洲南猿,能人,直立人等,但进入距今20多万年内,除了一个种——智人(Homo sapiens),也就是我们自己之外,其他的人科动物都灭绝了。这就是人类的演化简史。
树华古人类馆于1999年建成开馆,通过展出国内外古人类化石和旧石器标本及模型,系统普及了人类起源与进化的科学知识,昭示了人与自然共存共荣的科普主题。内容包括举世瞩目的北京猿人头盖骨以及国外赠送的各种珍贵的古人类化石标本模型。
东厅特展展厅
古动物馆将根据最新科研成果和广大观众需求,不定期在东厅推出特别展览或举办各种生动有趣的科普活动。目前此展厅展出的是——“中加恐龙考察珍品展”。如果你想了解20多年前这次硕果累累的科考活动,如果你想了解曾出访四国的恐龙大使,如果你想亲眼目睹中华盗龙、单嵴龙、巧龙、中华似鸟龙、原角龙、绘龙,请参观“中加恐龙考察珍品展”,还可以看到当年的加拿大方首席科学家菲利普居里教授亲自撰写的前言呢。
鱼类和两栖动物展厅
古鱼类展区
从地球上的第一条鱼发展到目前脊椎动物中最繁盛的类群,与恐龙等爬行动物大起大落的发展史相比较,鱼类的演
化看起来是那样的漫长而又波澜不惊。其实,这个过程中隐含着脊椎动物进化历程中两次重大的革命:颌的出现与登陆的发生。古生代海洋中笨重的游泳者里发展出了两个大的分支,一个进一步适应于水中的生活,并最后进化为今天的各种鱼类,成为地球水域的彻底征服者;另一个则离开了水域,向生活环境更多样化,更富于挑战的陆地发展,成为今天的四足动物(包括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类和哺乳动物)。
在古鱼类化石展区中,观众可以见到各地质时期,各个演化阶段的鱼化石,包括带盔披甲的无颌类、原始的盾皮鱼类、高等鱼类化石等。被称为活化石的拉蒂迈鱼也在本馆内展出,这是目前国内保存最为完整的拉蒂迈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