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市博物馆
江门市博物馆自1985年成立以来累计举办陈列展览200多个,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的江门市博物馆。欢迎欣赏阅读。
一 、江门市博物馆简介
江门市博物馆现有专业技术人员共12名。研究工作主要围绕博物馆学、五邑华侨史、地方历史事件和重要人物等方面的研究开展。
2005年11月26日江门市五邑华侨华人博物馆正式落址于北新区五邑华侨广场东侧,新馆由三座并列的三层楼高的建筑组成,总面积达10000平方米,现已开放的展馆,面积达3000平方米,主要展示与五邑华侨华人相关的文物与资料。
计划2010年底所有展馆将全面开放,总面积为6000平方米 ,届时将利用现代科技手法,采取声、光、电等技术,配上恰当的场景制作,把华侨文物与历史故事生动地展示于世人面前。
江门市博物馆自1985年成立以来累计举办陈列展览200多个,基本陈列有馆藏华侨文物精品展、陈白沙生平事迹展、陈少白生平事迹展、新宁铁路路史展。近三年来博物馆利用现有馆藏资源、引进展览、合作办展等多种办展方式,每年举办临时展览10个以上,每年参观人数超过10万人次。
二、历史沿革
1985年5月,江门市博物馆正式成立,为政府常设的专业文物管理机构,馆址定在陈白沙纪念馆内并对陈白沙纪念馆进行管理。
1997年2月和8月,市政府又将外海陈少白故居和新宁铁路北街火车站旧址收归市博物馆管理。
江门是中国第一侨乡,早在1992年就有人提议建立一个华侨历史博物馆,受当时的条件所限,未能实施;
到2001年,在江门建立一个五邑华侨华人博物馆的动议被市政府正式提上了工作日程,开始了华侨文物的大规模征集。
三、展馆情况
江门市博物馆通过多种合法途径拓宽藏品获得渠道,有广东省文管会调拨、考古调查采集、考古发掘出土、单位、个人捐赠及向各类文物商店和个人收藏家购买。截止2008年底,现有各类文物3万多件,其中九成左右是华侨文物。在馆藏的华侨文物中,实物达2万多件,照片1000多张,图书资料、刊物2700多册(份),内容丰富,对展示和研究五邑华侨史极其重要。
江门市博物馆现有专业技术人员共12名。研究工作主要围绕博物馆学、五邑华侨史、地方历史事件和重要人物等方面的研究开展。
四、展览与藏品
运送银信(侨批)的竹箩
箩筐是送银信时所使用的工具。主要是装载银信及当时的大头银元,以方便兑换侨汇。小小的银信,需要用这么大的箩筐去装载,可见当时银信之多、侨汇数量之大。
台山陇西村建村章程
1927年。从清朝同治年间以来,五邑华侨纷纷回乡建房建村,而且,还引入当时相对先进的西方"股份制"理念,章程管理,规划和建设乡村,掀起了一场以台山、开平乡村为代表的"华侨新村"建设潮流,使得"华侨新村"成为中国近代乡村建设的一大奇迹。五邑华侨在对家乡的建设过程中,不仅仅是简单的给予财、物,更重要的是他们引进了西方相对先进的管理制度,为五邑地区经济的长远发展提供了帮助。
银信
江门五邑的侨汇收入数额巨大,为全国所罕见。展柜所展示的银信主要是华侨在侨居国从事各种劳动所得,用于赡养国内眷属的生活用款的见证。此外,侨汇的用途还包括投资实业和兴办慈善公益事业。每封银信封面上基本写明收信(银)人的姓名、华侨寄返家乡的侨汇金额以及托付人的姓名和地址等内容。从清末民初开始,银信已源源不断地流入五邑侨乡,至抗战全面爆发前,达到历史的高峰。
手摇救火车
在20世纪初慈溪村旅外乡亲在地方防火,捐赠四台手摇救火车。2004年慈溪村委将其中的一台捐赠给华侨华人博物馆。
口供纸(部分)
口供纸,是五邑侨乡特有的一种华侨文物。它是一种专门为出国的移民准备的,应付移入国移民官员询问的培训资料。此口供纸全长4.2米,里边记录了共350个问题及答案。
看了江门市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