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兰察布博物馆
乌兰察布博物馆成立于1992年,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格根西街,是乌兰察布市唯一的地区级博物馆,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的乌兰察布博物馆。欢迎欣赏阅读。
一、乌兰察布博物馆
乌兰察布博物馆成立于1992年,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格根西街,是乌兰察布市唯一的地区级博物馆,负责全市的文物保护、考古发掘、藏品保管、展览宣教等相关业务工作。乌兰察布博物馆馆址所在地为集宁战役遗址,1968年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将其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遗址还是自治区、乌兰察布市人民政府首批命名的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现全馆有职工59名,其中文博副研究馆员3人,馆员(中级)12人,管理员24人,其它技师、高、中级工20人。馆内设有考古部、陈列部、保管部、保卫部、办公室、信息部。馆藏各类文物1500余件(套)。出版有《契丹女尸》专著和内部刊物《乌兰察布文物》1—3期,制作了五集电视专题片《古老神奇的土地——乌兰察布历史文物巡礼》。馆内举办的“辽代契丹女尸展览”,从1982年起,历时十年在全国巡回展出。此外,还陆续举办了《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革命文物展览》、《乌盟文物普查成果及出土文物展览》、《乌盟地区历代钱币展览》、《乌兰察布盟革命文物展览》(基本陈列)等一大批优秀的陈列、展览。引进了《红岩魂——白公馆、渣滓洞革命烈士斗争史实展》、《光辉的历程—— 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中华传统美德》、《中国共产党人》等精品展览举办流动展出。
乌兰察布博物馆馆址所在地为集宁战役遗址,1968年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将其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遗址还是自治区、乌兰察布市人民政府首批命名的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二、打造察哈尔文化品牌
察哈尔土语为蒙古族标准音
中国社科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研究员斯钦朝克图认为,“正因为察哈尔从明朝以来成为蒙古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在语言上察哈尔土语也成为中心。该部较晚形成,并有各方面的人员组成,在地理位置上属于比较中心地区,所以操察哈尔土语很容易被蒙古族操东南西北各方言土语的人所理解。于是中国蒙古语定为以中部方言的正蓝旗为代表的察哈尔土语为标准音。
乌兰察布地区现存西方元国书印
中国社科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研究员照那斯图认为,乌兰察布博物馆所藏西方元国书官印的学术价值,经查,这两颗印没有见于重要历史文献《元史》,如果其它汉籍文献也未记载,这当属补充汉籍文献的遗漏,尤为珍贵。它们的文字内容,对元史研究,对汉语音韵史研究,对元国书——八思巴字本身的研究都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意义。
据介绍,在乌兰察布地区发现并存的这两方元国书印:一为“管女直侍卫亲军万户府印”,一为“淮海等处义兵千户所之印。”
发掘研究察哈尔史诗
北京大学蒙古学研究中心副教授、博士陈岗龙认为,自从20世纪初著名蒙古学家札姆察拉诺搜集察哈尔史诗以来,涅克留多夫、海西希和仁钦道尔吉等国内外蒙古史诗专家都认可了察哈尔有英雄史诗流传,并在各自的著作中使用“察哈尔英雄歌”“察哈尔史诗”等概念来指示流传于察哈尔的部落史诗。在蒙古史诗研究进一步深入的今天,陈岗龙认为,应该使用“察哈尔史诗”这个概念,它同“鄂尔多斯史诗”“阿巴嘎史诗”“乌拉特史诗”等概念是同等的。
中南部地区发掘面积最大遗址——庙子沟
位于察右前旗乌拉哈乌拉乡庙子沟村南的山坡上的庙子沟遗址,是目前内蒙古中南部地区发掘面积最大,出土遗物最为丰富,考古学研究亦较深入的遗址之一。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教授魏坚认为,庙子沟原始聚落遗址所反映的情况表明,地处黄河流域以北的黄旗海地区,在仰韶晚期阶段进入了文化发展的繁荣时期。
阴山脚下的黄旗海地区,早在距今约五千年之际,就同中原文化一道,开始跨入了中华文明门槛。
满都麦与少数民族文学“骏马奖”
2002年,满都麦以其作家出版社出版的中短篇小说集《满都麦小说选》荣获了由中国作协和国家民委共同举办的全国第七届少数民族文学“骏马奖”,这是我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的最高奖,充分证明了满都麦近三十年文学创作所取得的成就。
血脉相承的民俗之根
从哲学意义讲,察哈尔文化是乌兰察布的民俗之根,也是乌兰察布与生俱来不可抹去的生命记忆。
乌兰察布党校副教授郝永洁认为,察哈尔地域文化,一方面是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在中华民族大文化体系中,更多体现出的地方性,这既是乌兰察布文化发展重大策略,也是珍惜我们的家底,保护我们的民俗财富和我们血脉相承的“根”,只有民族的,也才是世界的;另一方面也是在新的历史机遇下,构建新的文化现象和社会组成,展开我们的想象力,让察哈尔文化发扬光大,与世界文明汇合,与中华民族的整体文明对接。
察哈尔的英雄主义精神
察哈尔的历史文化中,渗透着英雄主义的精神。
内蒙古社科院研究员潘照东认为,察哈尔在蒙古各部落中,应该说是一个十分特殊的部分,她始于成吉思汗创立怯薛,建立常备的护卫军,它兴于北元达延汗中兴,建立大汗护卫军,衰于林丹汗抗清失败,部众离散……成吉思汗的怯薛,是蒙古民族的精华所聚,这是按照成吉思汗的旨意,从万户长、千户长、百户长和百身人(自由人)的儿子中挑选的品行端正、武艺高强、相貌端庄的人组成的大汗护卫亲军,在战争中,怯薛军具有超强的战斗力,在战场上,怯薛军是成吉思汗大军的中流砥柱,披坚执锐,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为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西征花剌子模,南征西夏、金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怯薛军的英雄主义精神,成为蒙古文化核心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怯薛军的英雄主义精神,在达延汗建立的大汗护卫军身上得到继承和弘扬。
察哈尔是蒙古宫廷音乐的创造者
内师大集宁学院马列部教授欧军认为,公元1675年,察哈尔部林丹汗之孙布尔尼因反叛清廷而被革去王爵,察哈尔至此失去王爵王统,但其自北元时期形成的宫廷文化与其宫廷乐手散落民间,汇入蒙古族民间音乐,被人们继承了下来。
现已确证保留较为完整的察哈尔《阿斯尔》和情歌《冀州城》等音乐审美形式,不仅从其共性特征可以确证其时代的一般审美风格特征,而且使人们了解北元时期宫廷音乐的审美本质内涵及其外延。
草原岩画
在风光秀丽的乌兰察布草原深处,至今保留着草原先民们以其古朴的艺术风格,独特的艺术形式创作的艺术珍品——乌兰察布草原岩画。据史学家考证,乌兰察布市境内的草原岩画,最早创作于一万年以前,最近的也有数百年的历史。
乌兰察布市博物馆张涛认为,察哈尔地区从元代开始藏传佛教传入,到明代中晚期蒙古俺答汗和彻辰洪台吉汗大力扶持藏传佛教,在草原发展喇嘛,藏传佛教在草原兴起后,岩画、岩文就主要是藏传佛教方面的内容了,这也充分表明察哈尔草原山岩、洞窟的岩文正是这一历史过程的见证。
罕乌拉敖包祭祀圣典
1997年11月,内蒙古文化厅、博物馆扶贫工作队在四子王旗红格尔苏木忽拉嘎查以南10公里的罕乌拉山顶,发现一处高6米、底径25米,分为底座、甬道、包顶三层,全部用黑色石片、石块垒成的规模巨大的元代敖包。敖包上部饰有许多宗教饰物和彩带,周围还分布有大小不等的敖包100多个。
内蒙古社科院研究员潘照东、刘俊宝认为,如此形制巨大的敖包组合众多的敖包群,堪称世界之最,其蕴含的历史文化内涵是十分深厚丰富的,首先应申报“吉尼斯世界纪录”,提高知名度。
看了乌兰察布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