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地图
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直辖市和国家中心城市,是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心,中国经济的决策和管理中心,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的北京地图,希望能帮到你。
一、北京简介
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直辖市和国家中心城市,是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心,中国经济的决策和管理中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办公所在地。北京位于华北平原的北部,背靠燕山,有永定河流经老城西南,毗邻天津市和河北省。北京下辖东城区、西城区、朝阳区、海淀区、丰台区、石景山区、门头沟区、房山区、大兴区、通州区、顺义区、昌平区、平谷区、怀柔区、密云区、延庆区。2014年末,北京市常住人口2151.6万人。
北京是中国“八大古都”之一,拥有7项世界遗产,是世界上拥有文化遗产项目数最多的城市,是一座有着三千余年建城历史、八百六十余年建都史的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众多历史名胜古迹和人文景观。2015年12月9日,北京市获得2015中国城市竞争力排行榜第四名。截至2016年1月27日,全国31省区已全部公布2015年经济数据,北京排名第十三。2016年3月1日,北京在《中国城市创业指数》中排名第一。2016年3月,《2016年财富报告》发布,北京在全球房价最贵的城市中排名第10。
二、行政区划
明清时设置顺天府管辖首都地区,地位与今日的北京市类似,但管辖面积不同。
民国初年北洋政府仍定都北京,1913年改顺天府为京兆地方,范围规格与顺天府大致相同,直隶于中央。
1928年6月,北伐军攻入北京,乃废除京兆地方建制,改北京为北平,初设北平特别市,直隶南京国民政府,后改称北平市,隶属于行政院。日据时期成立北京市政府,日本战败投降后恢复原北平市建制。北平市所辖范围较之前顺天府、京兆地方及今日北京市为小,大致包括今西城区、东城区全境,朝阳区大部、海淀区南半部、石景山区南部和丰台区北半部。[2]
解放后北京的行政区划范围经过五次调整,直到2010年形成了今天16区的格局。截至2010年,北京共有140个街道办事处、142个建制镇、35个建制乡、2554个社区居委会和3955个村民委员会。其中地处北京二环路以内的东城区、西城区两个区是传统上的内城区,而随着城市的扩张,朝阳区、海淀区、丰台区和石景山区也被认为是城内地区,形成了“城六区”的概念。规划中北京市城区的范围是北京五环路以内。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先后有数个近郊县改为区。
2010年7月1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北京市政府关于调整首都功能核心区行政区划的请示,同意撤销北京市原东城区、崇文区,设立新的北京市东城区;撤销北京市原西城区、宣武区,设立新的北京市西城区。
三、地理环境
地理位置
北京中心位于北纬39度54分20秒,东经116度25分29秒。位于华北平原北部。毗邻渤海湾,上靠辽东半岛,下临山东半岛。北京与天津相邻,并与天津一起被河北省环绕。西部是太行山山脉余脉的西山,北部是燕山山脉的军都山,两山在南口关沟相交,形成一个向东南展开的半圆形大山弯,人们称之为“北京弯”,它所围绕的小平原即为北京小平原。诚如古人所言:“幽州之地,左环沧海,右拥太行,北枕居庸,南襟河济,诚天府之国”。北京市平均海拔43.5米。北京平原的海拔高度在20~60米,山地一般海拔1000~1500米。
气候环境
北京的气候为典型的北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春、秋短促。全年无霜期180~200天,西部山区较短。2007年平均降雨量483.9毫米,为华北地区降雨最多的地区之一。降水季节分配很不均匀,全年降水的80%集中在夏季6、7、8三个月,7、8月有大雨。
北京太阳辐射量全年平均为112~136千卡/厘米。两个高值区分别分布在延庆盆地及密云县西北部至怀柔东部一带,年辐射量均在 135千卡/厘米以上;低值区位于房山区的霞云岭附近,年辐射量为112千卡/厘米。北京年平均日照时数在2000~2800小时之间。最大值在延庆县和古北口,为2800小时以上,最小值分布在霞云岭,日照为2063小时。夏季正当雨季,日照时数减少,月日照在230小时左右;秋季日照时数虽没有春季多,但比夏季要多,月日照230~245小时;冬季是一年中日照时数最少季节,月日照不足200小时,一般在170~190小时。
空气质量
截至2016年4月底,北京的PM2.5累计浓度为68.4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1.8%;空气质量达标天数77天,占到总天数六成以上,较2015年同期增加20天。
地形地貌
北京的地形西北高,东南低。西部为西山属太行山脉;北部和东北部为军都山属燕山山脉。最高的山峰为京西门头沟区的东灵山。最低的地面为通州区东南边界。
看过北京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