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园林博物馆
苏州园林博物馆于一九九二年秋天建成开放,是我国第一座园林专题博物馆。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的苏州园林博物馆,希望能帮到你。
一、苏州园林博物馆简介
苏州园林博物馆于一九九二年秋天建成开放,是我国第一座园林专题博物馆。它利用名园拙政园的住宅部分,按四进厅堂布置成“园原”、“园史”、“园趣”、“园冶”四个展厅,展现了苏州园林在二千多年悠悠岁月中美的历程和旖旎风采。
苏州园林博物馆最早位于拙政园住宅区域内,于1992年秋天建成开放,是中国第一座园林专题博物馆。苏州园林博物馆新馆现位于拙政园西侧,始建于2005年10月,建筑面积3390平方米,在原来二层小楼的基础上新建了一层建筑。整个新馆分成序厅、园林历史厅、园林艺术厅、园林文化厅和结束厅几个部分,其中园林艺术厅详细展示了叠山、理水、花木、建筑等造园手法。
二、历史沿革
1992年秋,苏州建成开放了我国第一座园林专题博物馆。它利用名园拙政园的住宅部分,按四进厅堂布置成"园原"、"园史"、"园趣"、"园冶"四个展厅,展现了苏州园林在二千多年悠悠岁月中美的历程和旖旎风采。
园原厅:为苏州造园之风的长盛不衰提供了答案。园史厅:作为历史的再现,引导观众超越时空,纵览苏州园林的发展历程。
园趣厅:分别展示了苏州开放园林、江南各地名园、苏州市郊六县市、苏州未开放的园墅庭院乃至国外建的苏州园林的不凡风姿。
园冶厅:通过苏州园林"造园要素"和"造园艺术"的剖析,以较深层次揭示了苏州园林在世界园苑之林中卓成体系的原因所在。
明 张宏《止园图》册2007年12月4日,苏州园林博物馆建立新馆,占地4000多平方米的展厅分序厅、历史厅、艺术厅、文化厅和传承厅等几部分。苏州园林博物馆新馆保持了粉墙黛瓦的苏州民居特色,与周围的拙政园、狮子林等园林经典代表作相协调。在内部有限的空间内,为于"咫尺之内再造乾坤",新馆主体部分没有设墙,可以按照陈列需求灵活增减隔断。展出的虽是古典园林,但新馆却充分利用电脑、电子显示屏、电子地图等现代科技设备,用符合现代人生活的手法表现园林的精巧细致。 此外,古代造园场景模型、一百五十年前的虎丘塔模型、经复原的已经消失的园林遗迹模型等的布置,也使园林博物馆新馆成为参观者读懂苏州园林的"教科书"。
三、展览藏品
双面绣
李可染(1907-1989),著名国画大师,江苏徐州人。历任中国美协副主席、中国画院院长、全国政协委员等职。他十分重视写生,将西方绘画中的光影、色彩表现手法融入中国传统山水绘画,具有开创性意义。《拙政园图》是李可染先生众多作品中表现苏州古典园林主题难得的佳作,选取园林景观营造具有代表性的拙政园西花园波形廊、宜两亭、倒影楼、与谁同坐轩环绕而成的空间区域进行构图。画面层次丰富,线条遒劲丰润,虽满幅构图,但不感觉憋闷,反而形成一种张力,呈现出"似奇而反正"的构图特征,引人入胜。用墨浓重,着色淡雅,留白处甚至不用笔墨,明暗对比十分强烈。这与传统绘画逸笔优雅的风格形成强烈反差。整幅画面树枝盘曲,郁郁葱葱,似迎风起舞,游廊曲折,隐于树丛中,水光潋滟,倒影隐然波动,令人心旷神怡。
苏绣位列中国四大名绣之首,早在春秋时期,吴地就有"绣衣"出现,至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苏绣具有精、细、秀、雅的艺术风格,与苏州园林造园艺术具有异曲同工之妙。为了忠实表现绘画作品的艺术风格,双面绣主要采用了重在表现色彩和光线的乱针绣针法,绣娘们以针代笔,以线代墨,再现了李可染先生的创作过程,历时近半年绣制而成。
李可染《拙政园图》双面绣不仅符合园林博物馆园林造园艺术的展览主题,而且实现了传统绘画与非物质文化遗产苏绣艺术的完美结合,兼具艺术性和大众性,极大地提升园林博物馆的陈列效果,具有强烈的艺术震撼力。
程德全寒山寺碑帖
在苏州寒山寺内的大雄宝殿内,立有清代宣统三年程德全撰写的历代题咏刻石碑。
程德全(1860年-1930年),字纯如,号雪楼、本良,重庆市云阳县人,曾担任清朝奉天巡抚、江苏巡抚,辛亥革命中"反正"加入革命军,任江苏都督、南京临时政府内务总长等职务,后退出政坛隐居上海,闭门诵经。1926年受戒于常州天宁寺,法名寂照。其遗著有《程中丞奏稿》《抚吴文牍》等书。今苏州城外寒山寺,有"古寒山寺"四个大字为其墨迹。
程德全寒山寺碑帖中的书法写的是行楷,其内容抄录了唐代至明清时期多位诗人的诗词佳作,如唐代张祜的《过枫桥有作》诗:"长洲苑外草萧萧,却算游城岁月遥,唯有别时今不忘,暮烟疏雨过枫桥。"此诗是继张继《枫桥夜泊》诗后最为著名的一首咏苏州枫桥的绝唱。张祜(约公元783-852年),字承吉,唐贝州清河(今属河北)人。初寓姑苏,后至长安,曾漫游各地,晚年爱丹阳曲阿地,遂隐居以终。
程德全书历代题咏刻石碑:全碑书文的次第为:韦应物《宿寒山寺》,张祜《枫桥》,皎然《闻钟》,张师中《游寒山寺》,程师孟《寒山寺》、《游枫桥偶成》,孙觌《与温老》、又《三绝》,高启《赋得寒山寺送别》、《枫桥》,王士祯《夜雨题寒山寺寄西樵礼吉》,沈德潜《枫桥夜泊》二首。计唐至清代名人诗15首,分刻八石。
再如,程德全书历代题咏刻石中的《游寒山寺》,系唐代诗人韦应物的佳作:"心绝去来缘,迹住人间世。独寻秋草径,夜宿寒山寺。今日郡斋闲,思问楞严字。"韦应物(约737-791):唐京兆万年(西安市)人。贞元四年(788)任苏州刺史三年。人称韦苏州,有《韦苏州集》。
《闻钟》唐释皎然:"古寺寒山上,远钟扬好风。声余月树动,响尽霜天钟。永夜一禅子,泠然心境中。"释皎然:唐诗僧。字清昼,本姓谢,长城(浙江长兴)人。出家后久居吴兴杼苑妙喜寺,文名杰出。
藏于苏州园林博物馆的这件"程德全书历代题咏刻石寒山寺"碑贴,是后人从原碑石上拓下来的字迹。此碑帖书法系行楷笔墨,书体古朴雅致,字迹工整而秀润,点画精到且富有书卷气息。较好地展现了历代诗人题咏枫桥和寒山寺的诗情画意。作为园林城市的苏州,作为苏州的枫桥和寒山寺,皆因唐代诗人张继一首《枫桥夜泊》诗而千古流芳。姑苏城外寒山寺,大运河流贯的江南水乡枫桥,夜半钟声里徐徐解缆泊岸的客船,铁铃关前迷蒙的月夜意境,这些都是历代游人神往的老苏州名胜中的美丽诗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