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原博物院
平原博物院成立于1949年,位于原平原省省会--新乡市,是今河南省馆藏量第二大博物馆,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的平原博物院,希望能帮到你。
一、平原博物院简介
平原博物院成立于1949年,位于原平原省省会--新乡市,是今河南省馆藏量第二大博物馆,仅次于河南博物院,为全国重点博物馆之一。
前身是成立于1949年的原平原省博物馆、新乡市博物馆、新乡市档案馆,2007年总投资约3亿元开工,于2011年合并建成集博物馆、档案馆、史志馆、城建档案馆于一体的综合性建筑。规划总用地面积7.5公顷,总建筑面积52585平方米,地上三层建筑。首层为库房、技术用房及设备电气用房;二、三层为展览空间和办公用房,设文物展厅19个,档案展厅6个。
二、馆藏文物
平原博物院藏文物3万余件,其中珍贵文物上万件,国家一级文物63件。平原博物院中的博物馆共有19个厅,其中16个厅作为展览文物所用。其中12个展厅为固定展厅,4个为临时展厅。西侧为"牧野华章"通史类展厅,时间范围从石器时代的龙山文化、仰韶文化遗址文化遗存开始,分为原始社会时期、夏商周时期、汉魏隋唐时期、宋元明清时期四个篇章,种类包括青铜器、陶瓷器、书画、竹木器、碑帖拓片、玉器、石刻造像等,尤以商周青铜、明清书画、历代碑帖拓片著称。东侧为文物专题展厅,分为《馆藏青铜器展》、《馆藏陶瓷展》、《馆藏书画展》、《馆藏精品拓片展》、《造像艺术展》五个专题展览,共展出精品文物一千多件,对青铜器、瓷器、字画、拓片等进行专题陈列。大部分文物文物出土于原平原省所辖的范围。无论是馆藏量还是馆藏价值,在全省地级博物馆中都名列前茅。
其中,镇馆之宝有祖辛卣、妇好方尊、牛面纹卣等一批珍贵青铜器,及北魏石刻造像、石鼓文拓片等石刻、石雕、石碑。此外有历代书画作品1700余件,时代自秦汉至近现代,代表性藏品如赵子昂、董其昌、史春荟、李苦禅、白雪石等的书画作品。
三、建筑特点
平原博物院地处新区科技文化广场,建筑因势利导,沿规划道路呈弧形展开,强调与周边环境的和谐共生,与环境有机地融合,形成开放式的文化广场,生成了"对话"的趣味空间,同时也表达出自身独特的文化气质与建筑性格特征。规划总用地面积7.5公顷,总建筑面积52585平方米,地上三层,框架剪力墙结构,高24米。首层为库房、技术用房及设备电气用房;二、三层为展览空间和办公用房。博物院总体规划着重强调"以人为本、以物为本"的设计思想,突出政府广场庄重、大气、包容的性格特征。采用现代、大气的设计手法,依据以市政府办公楼所在的中心轴线,采用对称式布局,成功地构建出有序的城市空间,创造出博物馆强烈的场所感。同时,在中轴对称布局的基础上,各单体建筑又各自具有独特的性格。这种差异中的对话,体现了城市文脉与地域文化,创造出人与自然充分和谐的城市空间。该院是新乡十大标志性文化建筑之一。
在建筑艺术上,其一表现为"华夏之光"--文明精神的传播,借助规划形式的放射状规划图景与建筑形象上的独特个性,通过以竖向线条为主的石材巨大实体尺度,以及其富于韵律的排列,形成了博物院震撼人心的整体气势,寓意着新乡牧野大地,作为夏、商、周中国最早王朝的中心,中华文明的发源地。其二表现为"历史年轮" --历史的沉淀与传承,平原博物院平面呈半圆形,通过与树的"年轮"在形态、肌理上的呼应,体现出历史延续性。她寓意城市是成长着的城市,而平原博物馆,正式要记录下这座城市成长过程中的"年轮",让人们得以通过这些"年轮",重视她的点滴回忆。其三表现为"太行山势"--地域性与生长性,平原博物院建筑形象强调竖向上的生长感与层叠起伏的态势,外形硬朗、刚毅,平原儿女坚忍不拔的性格。
四、历史沿革
平原博物馆前身是平原省博物院,成立于1949年,为全国重点博物馆之一。
平原省于1952年11月撤销,平原省博物馆改为新乡市图书馆文物股。
1958年,新乡、市政府拨专款对平原旧址进行了大规模的维修和保护,并在平原旧址的位置成立新乡市博物馆。
旧址是建国初期平原省省会设在新乡的遗留建筑,旧址建筑以灰蓝色为主色调,具有浓郁的苏式风格。
1996年,新乡市因承办省八运会而建立市体育中心,新乡市博物馆库房及办公迁至和平路南段,库房为四层楼房,并成立多处展厅。新乡市博物馆第一展厅坐落于新乡市人民公园内,主体建筑二层,总面积1000平方米,是该馆基本陈列场所。近年来因受各种条件限制,已不能适应文物陈列展览;第二展厅位于新乡市平原路东岳庙大殿内,大殿为明代九脊歇山式建筑,大殿展室面积200平方米,为临时展览场所,每年举办各种展览10余个并免费向社会开放,为河南省优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近年来举办的较有影响的展览有《青铜艺苑》、《新乡革命斗争史》等。
2011年11月,成立平原博物院,兼并原新乡博物馆。
看过平原博物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