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吕雉的真实历史
刘邦和吕雉夫妻感情如何?吕雉为何嫁给刘邦?吕雉的真实历史是怎样的?赶紧一起来看看下面学习啦小编为大家精心推荐的揭秘吕雉的真实历史,看完本文也许你的疑问就有答案了。
揭秘吕雉的真实历史:
刘邦和吕雉
汉太祖高皇帝刘邦,是汉朝开国皇帝,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指挥家,刘备虽出身农家,并没有什么学识,但他知人善任,成功击败霸王项羽,统一天下,成为一代君王。但是提起刘邦,就不得不提起他的妻子吕后,也是历史上一位传奇人物。
吕雉是吕公的女儿,因吕公与人结仇,后到沛县定居,因此结识了刘邦,认为刘邦虽出身不好,但以后必定会出人头地,于是不顾家人反对,将吕雉许配给刘邦。而吕雉也并没有嫌弃刘邦,刘邦外出时,吕雉不仅独立支撑家庭,还时常长途跋涉,为刘邦送去衣物,可谓是糟糠之妻。后来,以刘邦为首的汉军与项羽为首的楚军大战,汉军大败,吕雉被楚军所俘,过了两年,楚汉议和才放于归汉。可惜,刘邦并不珍惜这一位与他共患难的结发妻子,当吕雉归汉时,刘邦身边早有了一位宠妃戚夫人。还因宠爱戚夫人,曾几度想要废黜吕雉儿子刘盈的太子之位,全然忘了吕雉与他的患难之情。
归汉的吕雉,为丈夫薄情而心伤,但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势,开始了杀人立威,走上了谋权夺势之路,最终成为第一个临朝称制的女性。
起初善良坚强的吕雉在刘邦死后,不仅后宫中把当时受宠的戚夫人做为“人彘”,而且在前朝临朝称制,行使皇帝之权,为中国太后专政的第一人。是我国史上具有传奇色彩的女性。
虞姬和吕雉
在大多数人的眼里认为胜者为王败者为寇都是必然的。在历史上却有一位虽然战败却一直铭记在人么心中的人物----项羽。说起项羽,那必然要谈起虞姬,这个人物的一生都充满传奇色彩。大家常常把她看做是只属于爱情的女人。若用世俗的眼光来说,吕雉无疑是最成功的,做了皇位,权倾朝野,成为一名具有现实意义的皇帝。但要从人格魅力这一角度来说,却成了预计的手下败将。时至今日,虞姬这一形象的女人可一直是大多数男人睡梦中的红颜知己。
人与人相处必然要互相影响的,相处时间的长短我想最长除了父母外就是夫妻了吧。所以说,想要成功,选择另一半也是相当重要的。吕雉的有勇有谋和后来的野心无疑在最大程度上影响了刘邦,让他形成了了混混的习惯。以至于到后来的政治过程中,吕雉的果断,残忍,的精神都是刘邦所达不到的。但毕竟这样,吕雉和刘邦走到了最后。
而虞姬,一个很聪明的女人,曾在项羽的几次错误决定时做出过劝阻,但项羽的优柔寡断拒绝了她。她似乎是为爱情所生,当他看到结局无法改变时,虽没有立即倒戈刘邦,也没像吕雉一样积极的改变结局,也许她生命的意义来自于爱情和她心爱的人。也正是这种现实主义色彩和不为名利的,为爱牺牲的精神,影响到了项羽。使得项羽选择为爱殉情而不是投降。
政治与现实毕竟是残酷的,爱情和梦想则是温暖的代表。也正显现了虞姬和吕雉一般,不同的人格命运不同吧。
吕雉和戚夫人
吕雉是汉高祖刘邦的皇后,称汉高后、吕太后等。她与刘邦共定天下,是自皇帝制度实行后,第一个临朝称制的女性,是一位站在权利顶端的传奇女性,一生中有无数个令人惊叹的故事,而这些故事虽令她握有权利却也令她变得残忍。戚夫人沦为人彘的悲惨经历,就是一个见证。
吕雉下嫁刘邦后,悉心照料家务,刘邦外出后,独自支撑家庭,可谓是贤德。楚汉战争后,吕雉与刘邦父母被俘,置于楚军中为人质。次年,获释,刘邦称帝,立吕雉为后。
虽然成为了皇后,但却失去了刘邦的宠爱,因为刘邦身边出现了一位宠姬,称戚夫人。戚夫人年轻貌美、善解人意、能歌能舞,对刘邦体贴入微,每逢刘邦有心事,都会想方设法排解,令刘邦十分宠爱,而吕后已年老色衰,更是备受冷落。戚夫人的宠爱,成为了吕雉心中的伤痛与怨恨的对象。
戚夫人的出现,夺得刘邦的全部宠爱,致使不畏艰辛陪刘邦四处征战的结发妻子吕雉备受冷落,而后,因戚夫人生下一子,刘邦几度想改立戚夫人所生的儿子,为太子,奈何吕雉在张良的计策帮助下,使刘邦灭了换太子的想法。而吕雉也因此事对戚夫人更加恨之入骨。
刘邦死后,吕雉成为太后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逼戚夫人穿囚服、戴铁枷。在永春巷凿米,后因戚夫人歌唱自己的悲惨经历,而被吕雉弄做人彘,关在茅厕中。其手段之残忍,令人战栗。
吕雉与戚夫人的结局令人唏嘘,一个是备受冷落,最终却处于权力的顶峰,一个受尽宠爱,却沦为人彘,令人不禁感叹。
吕后吕雉的秘史趣闻:
这里的某朝,就是汉朝。驾崩的皇帝,便是汉高祖刘邦,而守寡的皇后便是那吕雉。
问题是谁会给吕雉写情书呢?
这便要说到汉惠帝三年,守寡已三年的吕雉居然收到了一封情书,内容是这样的:
“我虽然从小生长在草原戈壁,却很向往中原的风俗人情。听说吕雉女士你没了老公,生活无聊空虚,正好我也是寂寞难耐,不如我们见个面,聊聊人生,投缘的话结个婚、生个娃,从此我们两个人快乐地生活在一起,岂不是很好!”
不错,这位给吕雉写情书的仁兄,就是匈奴的冒顿单于。
当时,匈奴民族还残留着原始人类群婚制的遗俗,父亲、兄长死后,儿子、弟弟可以迎娶他们的妻子(当然生母除外),照顾这些孤儿寡母的生活。按照冒顿的逻辑,汉匈约为兄弟之国,按照匈奴习俗,刘邦既然驾鹤西游,自己迎娶,那是天经地义,理所应当。
但汉人可不是这样想的。汉朝君臣勃然大怒,认为是士可杀不可辱,主张与匈奴开战。吕雉的妹夫樊哙主动请命:“请给我十万人,我可以横行匈奴!”
樊哙显然是在吹牛了,他忘了白登山了。所以季布说:“樊哙可斩也!”季布说了两条理由:一是刘邦以30万人与匈奴作战,尚且被困在白登山。樊哙也是当事人之一,今天樊哙说要带十万人横行匈奴国中,这不是胡扯吗?二是中原经历长期战乱,国力尚未恢复,还不是和匈奴一决雌雄的时候。
季布一席话,使得吕雉冷静下来。她给冒顿回书一封,信中写道:“我吕雉已经人老珠黄了,头发花白,牙齿松动,连走路也不稳当了,这样的我恐怕不值得你来爱。不过我还是要谢谢你的爱,送点小礼物给你,做个纪念吧!”
冒顿收到礼物和回信,大概自己也觉得冒失,派使者向汉朝道歉说:“我是个粗人,不晓得中原的礼仪规矩,冒犯了皇太后,太后宽宏大量,不跟我计较。为表歉意,送几匹马给你们,希望不要影响两国的友好关系!”
白登事件后,刘邦采纳刘敬的意见,与匈奴和亲。虽然和亲,但汉朝和匈奴的边境,其实并没有安宁过。边境的百姓,面对的是匈奴骑兵不定时的骚扰,而且来无踪,去无影,让以步兵为主的汉朝边防军头痛不已。但形势其实已经在一天天的悄悄地发生着变化,随着休养生息政策的见效,汉帝国的国力逐渐增长,而远处大漠中的匈奴人,对此浑然不觉。
汉朝的反攻,需要适当的时机。匈奴这样的游牧民族,在冷兵器时代对农业民族占有军事上无庸置疑的先天优势——那就是马。生活环境和生存方式注定了匈奴人是优秀的骑兵,而中原的王朝则以步兵、弓弩、长城与之抗衡。匈奴人会出其不意地出现在我们的村子边缘,侵袭人畜和抢劫财产,然后在任何还击可能来到之前带着战利品溜走。当我们追赶他们时,会发现自己被引入了荒凉的草原戈壁,面对的是大量的骑兵来回呼啸,却不与你正面肉搏。直到你被拖得精疲力尽,他们才从容地包围屠杀。这是草原赋予游牧人的长处。
但中原也有自己的长处,相比草原,这里人口众多、物产丰富、文明昌盛,由此造成科学技术上的进步,这也体现在军事上,匈奴人很快会发现,汉人的剑比他们更锋利,盔甲更厚实,还有一种叫“弩”的杀人机器,令匈奴胆战心寒。而颇有意思的是,匈奴对中原在经济上的依赖越来越严重,部落贵族们,自己已经越来越离不开中原的那些好东西了,譬如丝绸布匹。
当汉朝面对羞辱,他发现愤怒不能解决问题,所以樊哙被理性的季布认为“可斩!”。但“忍”不是目的,汉朝之所以能够成为超级大国,并取得对匈奴的最终胜利,在于他争取了时间,并在这段时间里不走弯路,默默地完成了凤凰之涅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