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西游记的未解之谜
寺庙中主事者是住持还是方丈?关于西游记的未解之谜有哪些?赶紧一起来看看下面学习啦小编为大家精心推荐的关于西游记的未解之谜,看完本文也许你的疑问就有答案了。
关于西游记的未解之谜:
相信大家对于《西游记》这部小说都不陌生,其中最主要的内容就是佛教两大宗教之间的明争暗斗,其中介绍了很多的佛教知识,但是也有一些介绍的并不明朗,我专门挑了几个非常典型的,经过汇总整理如下:
1、究竟何为“八戒”?
小说中的二师兄,欲望泛滥,憨态可掬,总让人捧腹大笑,是这部小说中的开心果,那么他的法号“八戒”又是什么含义呢?当初作者在给他取名的时候,之所以选用了这一词汇,那么这个“八戒”难道就是用来约束和尚的戒律吗?事实上并非如此,“八戒”并非是用来规范和尚的,而是针对那些俗家弟子所提出来的。一般寺庙中的僧侣往往需要遵守很多规矩,对于俗家弟子来说,能够做到这八戒其实就已经非常难得了。
2、在唐朝的第一宗教是佛教还是道教?
很多人在看到电视剧中,唐僧被太宗认作御弟,就理所应当的认为佛教就是唐朝的第一宗教。但事实上从政府支持的力度来看,道教所占据的成分要更大,甚至在唐初的时候,道教还要排在儒学之后。众所周知,老子乃是道家的主要代表人物,后来李唐自称是李耳的后代,号称是神仙的血裔,从这一点上来看,李唐自然是要大力推行道教,这是他们巩固统治地位的重要政治工具。
3、为什么佛教在出现之后的数百年间,都没有一部正式的佛经问世?
佛教的佛经,说白了其实就是领悟内容的传递,最初的时候都是口口相传,后来内容多了,便通过“三藏”的方式编成了经文。等到释迦死了数百年之后,才开始有佛教徒通过文字的形式将佛的领悟内容记录下来,究其缘由就是在口传的时候,或因为传授者的表述有误,或因为被传授者的领悟力差,这些内容出现了被误读的现象,因此造成的结果就是多个佛学教派的出现,例如大乘派和小乘派。
4、“观音”的由来。
说到这个问题,其实就要追究到封建制度的问题上,很多朝代都有为了避讳皇帝的字号,而改掉一些事物或人名。在这里同样是为了避太宗的讳,如此才将原本观世音中的“世”字剔除,进而演变成了观音。
5、寺庙中的主事者,究竟是住持还是方丈?
《西游记》的小说和影视剧中,都有将寺庙的主事者称为方丈的情况,这其实就是住持的一个别称,但在这里却是这部小说的一个bug。何为方丈?这还要从和尚们居住的僧房说起,据悉在很久之前,和尚们的僧房大多都是一丈有余,所以又称之为方丈室,后来被专门用来形容住持的居所,演变到现在就成了对主持的一种敬称。但要单独说明的是,这在唐朝的时候还并没有出现,所以当时没有人称呼住持为方丈,小说中的情况实属考察不清。
6、和尚都是吃素的吗?
当然不是,和尚虽然忌荤,但却不忌肉,起码一开始的时候不忌。所谓的荤,其实在这里应该读作“熏”,意思就是那些气味寻人的食物,例如大蒜、葱等等。而肉应该属于“腥”,所谓不吃肉,乃是从不杀生演变而来的,在不同派别的佛教徒中,有的吃肉有的不吃。有时候吃肉还需要一个合理的时机,有的佛教徒就是平时不吃,只有在特定时候才会吃肉。另外,外国的和尚大部分其实并没有这方面的限制。
7、何为“九泉”?
九泉当然不是像人们在字面上理解的那样,就是单纯的指九个泉眼。事实上,它的意思是泉水很深,通俗的来说,就是指很深地方,因为一般只有达到一定深度的时候,才会有泉水涌出,而如果泉水呈黄色的话,就会被称之为“黄泉”。地府位于地下极深的地方,与九泉的含义相同,所以九泉又是地府阴间的代名词。
8、 “红尘”是什么意思?
从字面意思上来说,是指大都市中那些热闹市区中的飞舞的尘土,后来这个词语就成为了热闹和繁华的意思,久而久之就演变成了浮华享乐的含义。因此,当一个人准备出家的时候,就会说自己看破了红尘,这里的意思就是不再贪图繁市享乐。
9、什么叫十恶?
这里的十恶其实是源自《齐律》中十条关于重罪的记载,后来泛指重罪,到了隋唐的时候经过细致的整理和修改,才有了十恶不赦的说法。
历史上的真实西游记:
“破格”出家
玄奘于隋仁寿二年(602年),生于洛州缑氏县(今河南省偃师县),出家前姓陈名袆,玄奘是他出家后的法号。
据《续高僧传》记载,玄奘的家境开始还不错,祖父和父亲都是博学多才的知识分子,其父陈惠曾是县官,母亲是隋洛州长史宋钦之女,玄奘是第四子。玄奘自幼父母双亡,造成了幼年困顿的局面。玄奘的二哥出家,法名长捷,住洛阳净土寺,玄奘经常跟随他去学习佛教经典。
公元614年,隋炀帝号令度僧,通过考试选择27人出家为僧。在举行考试的那一天,陈袆被主考官大理寺卿郑善果看见,当时就问他为什么要出家?一句久存心底的话从陈袆嘴里脱口而出:“意欲远绍如来,近光遗法。”郑善果本来就欣赏他的相貌,又惊佩他的浩壮志气,就破例让他参加了考试,最终被破格录取。
勇敢的“偷渡者”
唐武德九年(626年),玄奘在长安遇到来自中印度的僧人波罗颇密多罗,他是印度纳兰陀寺权威佛学家戒贤的弟子,能记诵大小乘经典十万颂。玄奘听到这个消息如获至宝,亲自登门向这位印度高僧请教。玄奘听他说戒贤深谙百家佛学经典,并且正在纳兰陀寺讲学,于是立下西行求法的决心。
初唐时期,国家初定,边界不稳,国人不允许出境。贞观元年(627年),玄奘几次三番申请“过所”(即通行证,小说中的通关文牒),以西行求法,但未获唐太宗批准。此事并没有打消玄奘西行求法的念头,他决心寻找机会西行。根据当时规定,私度边关比私度内地关隘惩罚更重,所以他的这个决定非常危险。贞观三年(629年),长安遭遇大灾,政府允许百姓自寻出路,玄奘借机混入灾民中偷渡出关。那年,玄奘刚好27岁。从这一天开始,他踏上了一条充满未知的道路。
“传奇”的三个徒弟
西游记中的徒弟是唐僧取经之初收的,现实中的徒弟却是在取经之后收的。
第一个徒弟是在唐僧回来的途中收的,据说是一个西域神童,聪颖绝伦,过目不忘,记忆力几乎没人能比得过他。这跟孙悟空很相似,孙悟空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相对于大唐来说本来就是异族人了,而且神通广大和唐玄奘的神童大弟子的身份也十分相符。
第二个徒弟是开国元勋尉迟敬德的侄子——窥基,出身将门,却自幼通学儒典,熟读兵书。窥基当和尚有三个条件:“不断情欲;准吃荤血之物;过午能食”。因此他最初出去讲经一般都是准备三辆车,一辆载佛经,一辆载酒肉,一辆载家仆妓女,因此被称为三车和尚,这和西游记中的猪八戒很是相似。
第三个徒弟,应该是圆测大师,新罗国的王子,也是个外国人,也是学术渊博,与窥基大师齐名。圆测中规中矩,从事佛经的弘扬,并且是贵族出身,跟西游记中的沙悟净也很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