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是怎么检验工程的
古代检验工程是用枪扎墙体扎进一尺建筑者杀头,这是怎么回事?赶紧和学习啦小编一起来看看古代是怎么检验工程的吧,希望能够解答您的疑问。
古代是怎么检验工程的:
现在钢筋水泥结构的建筑,因为偷工减料轰然倒塌的例子很多。而有很多古代建筑虽历经千年,但至今仍屹立不倒。那么古代是如何防止出现豆腐渣工程的呢?
实名制度。古代皇帝怕大臣们监工不利,更怕建筑工人掺假,就命令在每一砖每一瓦上刻上建筑者和监工的名字,只要出了问题,就根据砖瓦上的名字抓住相关责任人,立刻斩首,绝不姑息。这招太厉害了,代表建筑就是湖南长沙天心阁古城墙和北京明代十三陵。这些建筑虽然历经风雨,但现在依然能清晰地看到上面的名字。
矛盾之争。古代有些建筑材料是土,可以说本身是十分脆弱的,可就是这种材料,很多朝代也能把它变成永恒。古人的办法就是充分利用了矛与盾的道理,即修建人每修好一段墙体,验收的人便拿着枪去扎,只要验收的人用尽全身力气能扎进去超过一尺,那么建筑的人立刻被杀头;反之,如果验收的人没有尽力去扎,也会丢掉性命。这类建筑的代表作就是位于内蒙古白城子的统万城遗址和朱元璋修建的南京城墙。
用钱找平。在建筑没开建之前,有钱人先把优厚的工钱全部给你,不过有一个规定,需要你把石头磨平,两块石头中间不能出现一丝缝隙,如果出现,那就用给你的铜钱填进去,直到找平为止。建筑建成后,剩下的铜钱就是你的工资。这样的建筑,代表作就是江苏苏州一私家园林中的古石路和山东栖霞的牟氏庄园。上面这些招无疑旷古绝今,但这说明,无论什么建筑,让参与者成为主人,不要让他置身事外,只要他加倍小心、处处用心,那么建筑必将成为不朽传奇。
中国古代建筑等级制度:周代
据先秦史料,周代王侯都城的大小、高度都有等级差别;堂的高度和面积,门的重数,宗庙的室数都逐级递降。只有天子、诸侯宫室的外门可建成城门状,天子宫室门外建一对阙,诸侯宫室门内可建一单阙;天子宫室的影壁建在门外,诸侯宫室的影壁建在门内;大夫、士只能用帘帷,不能建影壁。天子的宫室、宗庙可建重檐庑殿顶,柱用红色,斗、瓜柱上加彩画;诸侯、大夫、士只能建两坡屋顶,柱分别涂黑、青、黄色。椽子加工精度也有等级差别。
中国古代建筑等级制度:汉代
汉代除宫殿有阙外,重要 官署和官吏墓前也可建阙:皇帝用三重子母阙,诸侯用两重,一般官吏用单阙。皇帝宫殿前后殿相重,门前后相对,地面涂赤色,窗用青琐文;宫殿、陵墓可以四面开门。其他王公贵族的宅、墓只能两面开门。列侯和三公的大门允许宽三间,有内外门塾。
中国古代建筑等级制度:唐代
据不完全的唐《营缮令》资料,唐制仅宫殿可建有鸱尾的庑殿顶,用重藻井;五品以上官吏住宅正堂宽度不得超过五间,进深不得超过九架,可做成 工字厅,建歇山顶,用悬鱼、惹草等装饰;六品以下官吏至平民的住宅正堂只能宽三间,深四至五架,只可用 悬山屋顶,不准加装饰。从其他史料得知唐代城门也有等级差别:都城每个城门开三个门洞,大州正门开两个门洞,县城开一个门洞;城中道路宽度也分级别。
中国古代建筑等级制度:宋代
宋代营缮制度限制更严。除庑殿顶外,歇山顶也为宫殿、寺庙专用,官民住宅只能用悬山顶。木构架类型中,殿堂构架限用于宫殿、 祠庙;衙署、官民住宅只能用厅堂构架。城市、衙署也有等级差别,国家特建祠庙也有定制,与一般有别。
中国古代建筑等级制度:明代
明代建国之初,对 亲王以下各级封爵和官民的第宅的规模、形制、装饰特点等都作了明确规定,并颁布禁令。公、侯至亲王正堂为七至十一间(后改为七间)、 五品官以上的为五至七间,六品官以下至平民的为三间,进深也有限制。宫殿可用黄琉璃瓦,亲王府许用绿琉璃瓦。对油饰彩画和屋顶瓦兽也有等级规定。地方官署建筑也有等级差别,违者勒令改建。
中国古代建筑等级制度:清代
清代与明代的建筑等级制度大致相同:亲王府门五间,殿七间;郡王至镇国公府都是门三间,堂五间,但在门和堂的重数上有差别。
等级划分
基本可以划分为(规制从高到低):重檐庑殿、重檐歇山;单檐庑殿、单檐歇山、悬山、硬山、卷棚、单坡;圆攒尖、八角攒尖、四角攒尖。大致如此,但有些建筑上可能采用不止一种样式,比如故宫内的万春亭,就采用了四面抱厦和圆攒尖,是宫内所有亭类建筑的最高等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