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迹学习网 > 历史材料 > 历史文化 > 文明透析 >

中国古代商业有什么特点

时间: 耀聪2 文明透析

  商业指以货币为媒介进行交换从而实现商品的流通的经济活动,兴起于先秦时期。现代的商业分为线下以及线上两种,极大提高了贸易的效率。士人排第一、农夫第二、手工业者次之,商人倒数第一。这说明,历史上商业与商人的地位,向来不高。那么中国古代商业有什么特点?

  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特点

  (1)建立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基础上,作为自然经济的补充而存在。

  (2)城市的发展随商贸的发展呈现不同的特色。

  (3)国内贸易和国际贸易全面发展。

  (4)商业与商人的命运总是与政府的商业政策有关。

  (5)我国商业兴起较早。中国古代商业是在历代政府的重农抑商政策的压制下,取得发展和繁荣的。

  (6)到宋元时期空前繁荣;国内贸易和对外贸易全面繁荣;类似于银行的柜坊、类似于汇票的飞钱和纸币很早就出现。

  (7)商业受官府控制色彩较浓。

  (8)城镇商业繁荣程度高。

  (9)中国古代对外贸易以朝贡贸易为主,政治目的大于经济目的。

  (10)明清时期,因为统治者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中国对外贸易渐趋萎缩。

  在中国过去几千年的帝制社会,手工业和商业,被称为“末业”,与称为“本业”的农业相对。“末”的意思是“非根本的,次要的,差一等的”,汉语中有“末技”、“本末倒置”和“舍本逐末”等的说法。所以,“末业”一说,本身已经含有低人一等的贬义意思。

  为啥要有意地抑制商业和商人呢?金正恩们深深地明白一个道理:对于百姓,统治他们的最佳状态,就是设法让小民正好不饿死。如果人民纷纷处于饿死的边缘,那么,只要出现一个陈胜吴广揭竿而起,天下就会风起云涌,金正恩的龙椅就坐不住了。如果百姓个个吃得白白胖胖、饱得要命,无事容易生非,也就成了社会不稳定因素。所以,一个“理想社会”,除了统治者自己,最好没有一个人发财。

  秦始皇以前,虽然商业、商人都有所限制,但主要还只体现在舆论上。六国之争,相互攻打,统治者对商业和商人的控制,还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实际社会运作中,商人还是非常活跃,商业还是比较发达的。秦始皇上台,就坏事了,商业和商人受到了毁灭性的打击。所以,身为商人的我,总是骂秦始皇是个乌龟王八蛋,是中华民族走向文明的第一大绊脚石。

  秦始皇对商人的憎恨,可能与他的生父吕不韦引起他幼年的心理创伤有关。在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六国的过程中,他不但全面摧折六国统治者和旧贵族,而且对六国的商人进行严酷打击,凡是攻占一国,就将当地的商业大户没收财产,流放边地。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更是一个大流氓时代的开始。称“朕”后,大流氓秦始皇做的首事之一,便是决定“上农除末,黔首是富”的基本国策(见《史记·秦始皇本纪》),并把这八字方针刻在琅邪山的石头上,拿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崇尚农业,黜除工商,百姓由此富足”。然后又“徙天下豪富十二万户于咸阳”,此举,一是豪富的钱物为“朕”所用,二是对豪富进行监视看管,意思是“你们在老子的眼皮地下,谁敢动一动?”

  到了秦二世,更是荒唐:将九类政治地位最低的人谪戍岭南,其中四类人与商人紧密相关,即:本人是商人、曾经是商人、祖父母是商人,父母是商人。也就是说,一旦曾经做过商人,三代子孙均在发配之列,一律流放。

  秦朝二世而亡,接盘的是小流氓刘邦。汉承秦制,小流氓刘邦也是一个德性。“天下已平,高祖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见《史记·平准书》)意思是:天下平定后,刘邦下令商人不准穿丝织的衣服,不准乘车,还要重重对他们课以租税。这个做法,也是恨不得把商人宰尽杀绝。刘邦死后,总算稍有松动,于是出现了“文景之治”。但好景不长,到了汉武帝,皇帝又深信晁错的错误思想,又唱起了抑制商人的老调。汉武帝竟想出了让贫者告发富人,贫者可能得到富人一半财产的荒唐招数来。如此的大倒退,为西汉的消亡奠定了基础。

  汉代之后到宋代之前,统治者对待商人态度和套路,大多是同一路数,总是逃不出几个词汇:抑制、打击、抹黑、羞辱。其手法五花八门,有的实在是匪夷所思。如晋代,法律居然这样规定:做买卖的人,额头要裹上白毛巾,并把自己的名字写在白毛巾上,脚上穿的一双鞋子,必须得一脚穿白鞋,另一脚穿黑鞋。前秦苻坚大帝,则下令商人不得穿金银锦绣的衣服,违者砍头。北魏法律规定商人永世不得做官。隋唐时代,也规定商人或商人的儿子不得参加公务员考试。

  元代开始,野蛮人重新回来执政,进而到明清,所有皇帝均是一蟹不如一蟹,对商业和商人的态度,都是如见了仇人、毒蝎一般。

  中国历史,只有一个朝代例外,那便是宋朝。宋朝才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伟大的时代,商人也回归正常人。且听俺以后专门写文论述,一一道来。

5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