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次鸦片战争对中国有什么影响
中国近代史上一共有两次鸦片战争: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年6月~1842年8月);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年10月~1860年10月)实质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使其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那么两次鸦片战争对中国有什么影响?
对中国的第一个影响:军事方面的影响
促进了中国国防建设的现代化。为镇压人民起义、抵御列强侵略,洋务派先后创建了一批军工企业,筹建了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开启了国防建设现代化的历程。
总之,列强的侵略客观上加速了封建统治的崩溃,客观上对中国社会进步产生了深远影响。正象马克思在《不列颠的印度统治未来结果》一文中所说的那样“……(殖民主义)要完成双重使命:一个是破坏性的使命,即消灭旧的亚洲式的社会;另一个是建设性的使命,即在亚洲为西方式的社会奠定物质基础。”
对中国的第二个影响:经济方面的影响
开启了中国经济近代化的历程。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洋务派深感西方科技的先进,要“剿发捻,勤远略”,就要学习西方。于是以“自强”、“求富”为口号,创办了一批军事、民用工业,由此开启了中国经济近代化的历程。
促使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两次鸦片战争后,都被迫开放了大批通商口岸,列强通过“合法”手段向中国倾销商品、掠夺原料,中国逐渐被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随着农业、手工业的分离,加之外商在华企业和洋务派民用工业丰厚利润的刺激,中国的一些官僚、地主、商人开始引进外国先进技术和机器,投资创办近代企业,中国的民族工业诞生了。
对中国的第三个影响:政治方面的影响
中国由“闭关锁国”到对外开放,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自明朝中后期起推行的“闭关锁国”政策,阻断了中西方正常的科技文化交流,造成了中国落后。鸦片战争后,国门被迫打开,虽不是清政府的意愿,但客观上刺激了中国向西方学习,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激化了阶级矛盾,加速了封建统治的崩溃。战后,签定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大量割地、赔款,使中国人民认清了清政府的腐败无能,逐渐对它丧失了希望;为支付大量赔款,清政府加紧搜刮人民,阶级矛盾更加激化,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加速了封建统治的崩溃
对中国的第四个影响:思想方面的影响
先进的中国人提出了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资政新篇》。洪仁?#92;的《资政新篇》,虽迫于客观环境和阶级局限性未能实施,但它是第一个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
促使一批爱国知识分子从“天朝上国”的梦幻中惊醒,注目世界,学习西方。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地主阶级抵抗派,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口号,迫于时代的局限,二人的主张未能实施,但迈开了中国思想近代化的第一步;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以李鸿章为代表的洋务派深感“中国遇到了千年未有之强敌,中国遇到了千年未有之变革”,掀起了一场名为“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将林、魏二人的“师夷长技”主张付诸实践。
促进了中国教育的近代化。洋务派认识到西方科学技术的先进,更认识到要有“制器之器”需要“制器之人”,先后创办了30多所新式学堂,培养军事、翻译、科技等人才;为进一步了解西方,避免洋人“挟技居奇”,洋务派还派遣留学生出国深造。创办新式学堂和派遣留学生开启了中国教育近代化历程。
延伸阅读:
经过第二次鸦片战争,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进入中国内地,并日益扩展,外国公使驻京加强了对清政府的影响和控制,中国社会进一步半殖民地化。
第二次鸦片战争之所以失败,首先是清政府政治腐败,对内镇压人民起义、对外妥协投降不抵抗,军事上必然失败。
其次是清军武器装备落后。当时英法联军已装备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武器如发射圆锥形弹丸的单发前装式线膛击发枪、(1853式恩菲尔德步枪和米涅步枪)后装线膛火炮(阿姆斯特朗炮)以及便于浅水航行的蒸汽炮艇等,而清军的装备却仍停留在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的水平(仍是冷兵器、鸟枪、抬枪和发射球形弹丸的前装炮),炮台露天式建造,经不起炮火的猛烈轰击。
再是清军战术笨拙落后。英法联军注意水陆协同作战,以强大炮火掩护陆军登陆,陆上战斗采取散兵战术,而清军则墨守成规,忽视陆地纵深设防,不懂散兵战术,所以一败再败。如在张家湾、八里桥之战中,由于清军缺乏大规模近代野战的训练和经验,加之马队使用不当,虽拥有数量的优势和本土作战的有利条件,也未能取胜。
这也从另一个方面证明了清朝是何等的落后,让这么一个愚昧无知的政府统治中国实乃华夏之大不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