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迹学习网 > 历史材料 > 历史文化 > 文明透析 >

三十六计之擒贼擒王

时间: 耀聪2 文明透析

  擒贼擒王是《三十六计》的其中一计。此计认为攻打敌军主力,捉住敌人首领,这样就能瓦解敌人的整体力量。敌军一旦失去指挥,就会不战而溃。那么下面小编向大家介绍三十六计之擒贼擒王。

  擒贼擒王历史典故

  “擒贼擒王”一语,现今可见的最早、且影响较大的文字记录,是唐代的无言古诗《前出塞》:“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杀人亦有限,立国亦有疆。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从当时历史背景看,此诗原本寓含对唐玄宗李隆基无节制地对外用兵的讽谏之意。

  玄宗开元18年(公元730年),西域吐蕃在数败于唐军之后,遣使求和,在玄宗李隆基勉强允准后,吐蕃人撤走了边境的驻兵,双方恢复了和平。七年后,玄宗利用吐蕃人没有防备之际,派兵入侵吐蕃,重创吐蕃军,深入敌境2000里。公元739年(玄宗开元27年),金城公主(中宗景龙4年,即公元710年,奉命与吐蕃赞普弃隶缩缵联姻)去世,吐蕃遣使报丧,并乘便求和,玄宗不允。一年后,吐蕃军攻占唐边境重镇石堡(今青海省会西宁西南)。

  玄宗天宝七年(公元748年),唐遣陇右节度使、大将哥舒翰统军三万三千人与吐蕃军激战。石堡收回了,此役唐军战死者数以万计。杜甫的《前出塞》诗,大约是针对这一情况有感而发的,意思是说,只要能够制服敌国的首领,保住本国的疆土,防止异国的入侵就可以了,何必杀人太多。

  诗中“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等警句,透露了诗人杜甫对中国古代某种军事经验的概况和他个人的军事眼光,因而成为后世脍炙人口的名言,常为众多军事家、政治家以至各色人物所引用。

  相关人物:

  唐玄宗李隆基(685年——762年),汉族,又称唐明皇,唐睿宗李旦第三子,母昭成窦皇后(窦德妃)。李隆基与太平公主合谋发动政变,杀死韦皇后,拥其父李旦即位,被立为太子。延和元年(712年),受禅即位,改年开元。唐玄宗开元年间,社会安定,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唐朝进入鼎盛时期,后人称这一时期为开元盛世。

  唐玄宗后期,他贪图享乐,宠信并重用李林甫等奸臣,终于导致安史之乱发生,唐朝开始衰落。公元712年至756年在位,在位44年。756年李亨即位,尊其为太上皇。762年病逝,葬于泰陵。

3469